CAR-T細胞治療常見3副作用 患者該如何應對?要做哪些日常保護?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健保署於今(112)年11月正式將CAR-T細胞免疫治療藥物納入健保給付,「25歲以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成人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經過兩線標準治療後,若治療反應仍不佳或復發,就有機會申請健保給付使用CAR-T治療。
不過CAR-T細胞免疫治療和一般傳統藥物不同,雖然能帶給患者治療希望,但相對應的也有副作用風險,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在治療時,該如何面對這些治療副作用呢?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暨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黃泰中醫師一一說明。
CAR-T利用改造T細胞治療 可能會有3常見副作用
人體免疫細胞包含B細胞、T細胞、顆粒性白血球、巨噬細胞、自然殺手細胞、樹突細胞等。黃泰中醫師表示,其中B細胞、T細胞有如特種部隊,它們具有記憶性和其他細胞不同,當下次同樣的敵人出現要去打仗的時候,戰力會提升。
而所謂的CAR-T治療簡單來說就是收集病人的血球,純化出T細胞進行改造後再回輸病人體內。由於CAR-T治療藥物是使用經基因重新編成的T細胞所製成的活細胞製劑,雖然它能在人體內生長繁殖,持續作用產生治療效果,但也可能因此引起免疫相關副作用。
黃泰中醫師指出,CAR-T細胞免疫治療有以下常見副作用,需要有經驗的醫療團隊協助應對:
- 細胞激素風暴(CRS):
可能會有發燒、呼吸喘、低血壓、昏迷等症狀
- 神經毒性症候群(ICANS):
免疫細胞導致的中樞神經毒性,症狀包含頭痛、頭暈、顫抖、焦燥不安、癲癇發作、失語、意識不清、譫妄(突發性大腦認知障礙)等。
- 噬血症候群(較少見):
白血球異常活化造成,使其開始攻擊自己身體、吞噬其他血球。症狀包含發燒、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黃疸、器官衰竭等。
CAR-T治療後血球低下 食衣住行都要注意日常照護
- 記者: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