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流淚、視力模糊恐是鼻淚管阻塞! 醫揭「3治療方式」告別淚眼汪汪

常流淚、視力模糊恐是鼻淚管阻塞! 醫揭「3治療方式」告別淚眼汪汪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56歲的陳老師發現近期在課堂上經常會突然流淚,甚至出現視線模糊等症狀。起初,她以為是眼睛過度疲勞,自行前往藥局購買眼藥水,但情況一直沒有改善。她擔心視力發生問題而到醫院就診,經醫師診斷確診為鼻淚管阻塞。

鼻淚管阻塞 依年齡分2類型



亞東醫院眼科部蘇姵元醫師說明,一旦排除淚水的鼻淚管系統阻塞,眼睛表面便會積水,造成淚流不止或分泌物增加等,這就是「鼻淚管阻塞」。依發生年可齡分為先天性鼻淚管阻塞及後天型鼻淚管阻塞,先天性鼻淚管阻塞常發生於新生兒,出生後數週便發現兒童淚眼汪汪,黏稠性分泌物增加;後天型鼻淚管阻塞則常發生在成年人,中老年人更為常見,可能因受傷、長期慢性眼瞼結膜或鼻腔內發炎造成。

治療鼻淚管阻塞 常見3種方式



蘇姵元醫師說明,鼻淚管阻塞的治療成功率相當高,但首要步驟是要釐清導致鼻淚管阻塞的原因,根據其原因採取正確的治療方法。依照病情的不同,少數病患可能需要漸進式、合併多種方式的治療,其治療方式分為:保守性及藥物治療、微創性治療及手術治療。

一、保守性及藥物治療

治療對象主要是患有先天性鼻淚管阻塞的新生兒。大多數病患在一歲之前能夠自行康復,因此建議在這段期間內保持清潔或使用局部抗生素藥物以預防感染,同時進行淚囊加壓按摩,約95%的新生兒可因此痊癒。若在超過一歲後仍持續出現流淚情況時,才需考慮進一步進行微創性治療或手術治療。

二、微創性治療

主要治療對象為上述無法自行痊癒的新生兒,以及成年人患有後天性鼻淚管狹窄但尚未完全阻塞的病患,其治療方式有:

1.淚小孔擴張術、淚管通探或淚管沖洗。

2.氣球擴張術:利用通條經眼角內側的淚小孔伸入鼻淚管深處,使用壓力器將氣球撐開,擴張鼻淚管狹窄的地方達管道暢通。手術時間約十五分鐘,術後無明顯傷口,可立即恢復正常生活,成功率約60-70%,若症狀持續者則須進一步手術治療。

三、手術治療

對於使用保守及藥物治療,或氣球擴張術無效的病患,「鼻腔淚囊造口術」則是另一個選項,該手術可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以門診手術進行。

  • 外開式鼻腔淚囊造口術:手術傷口在眼睛內側皮膚,約二公分大小,成功率達95%,是傳統治療鼻淚管阻塞的標準術式。缺點為可能留有手術傷口疤痕,但多數病患在手術三至六個月後不易看出。

  •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