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女童肩頸僵硬、腰酸背痛 原來是脊椎側彎惹禍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台中黃姓小五女童常向父母抱怨肩頸僵硬、腰痠背痛, 父母原以為是上體育課過於痠痛,起初只貼藥布, 症狀嚴重時則選擇民俗療法治療,幾個月下來症狀時好時壞, 直至在學校接受健康檢查時,醫師發現脊柱有不正常彎曲現象, 安排到醫院複診,確診為功能性脊椎側彎, 經安排物理治療後終改善症狀。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復健科醫師徐瑋璟表示,「 功能性脊椎側彎」是指站立時脊椎呈現「S型」或「C型」的彎曲, 大部分發生原因為姿勢不對稱所引起, 例如孩童長期把厚重的書包背在單邊肩膀上, 寫功課時常常身體歪一邊,或是時常癱在沙發上玩3C產品等, 家長應於小孩發育時期特別注意姿勢, 以免日後影響身高或視力發育。
物理治療師楊詠順也指出,一般民眾可以透過簡單的方式, 自我檢視是否有脊椎側彎的現象,包括兩邊肩膀是否等高、 是否有一側肩胛骨特別突出、兩側腰部曲線是否對稱, 以及身體往前彎時,是否有一側背部特別突出。
為避免造成功能性脊椎側彎,平時須注意以下幾點: 選擇雙肩背負式背包、站立時避免駝背及三七步、 坐姿時保持端正避免身體歪斜, 楊詠順也提供日常簡單運動撇步自我矯正:
1.貼牆壁站立:兩腳與肩同寬,抬頭挺胸縮下巴,後腦杓、 兩側肩胛骨、臀部及後腳跟輕鬆靠著牆壁,且鼻子、下巴、 胸骨成一直線,一次維持5~10分鐘,一天三次。
2.脊柱平衡運動:採四足跪姿,右手臂與左腳向水平伸展, 並維持10秒後換左手臂與右腳向水平伸展維持10秒, 配合呼吸反覆交替練習,一次10~15下,一天三次。
3.背部肌肉訓練運動:採趴姿,雙手向前伸展, 以肚子為支點,雙手與雙腳同時抬起離開床面,維持5秒後休息, 一次10~15下,一天3次。
徐瑋璟提醒,隨著各級學校過年後陸續開學, 家長們不妨利用學校健康檢查中的脊椎側彎篩檢, 注意孩子是否脊椎側彎的問題,此外, 不論是發育中的孩童或是成人,平時應該隨時注意自己的姿勢, 若有不正常歪斜,或身體出現疼痛,就應該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並且透過日常運動來強化和維持正確姿勢。

台中黃姓小五女童常向父母抱怨肩頸僵硬、腰痠背痛, 父母原以為是上體育課過於痠痛,起初只貼藥布, 症狀嚴重時則選擇民俗療法治療,幾個月下來症狀時好時壞, 直至在學校接受健康檢查時,醫師發現脊柱有不正常彎曲現象, 安排到醫院複診,確診為功能性脊椎側彎, 經安排物理治療後終改善症狀。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復健科醫師徐瑋璟表示,「 功能性脊椎側彎」是指站立時脊椎呈現「S型」或「C型」的彎曲, 大部分發生原因為姿勢不對稱所引起, 例如孩童長期把厚重的書包背在單邊肩膀上, 寫功課時常常身體歪一邊,或是時常癱在沙發上玩3C產品等, 家長應於小孩發育時期特別注意姿勢, 以免日後影響身高或視力發育。
物理治療師楊詠順也指出,一般民眾可以透過簡單的方式, 自我檢視是否有脊椎側彎的現象,包括兩邊肩膀是否等高、 是否有一側肩胛骨特別突出、兩側腰部曲線是否對稱, 以及身體往前彎時,是否有一側背部特別突出。
為避免造成功能性脊椎側彎,平時須注意以下幾點: 選擇雙肩背負式背包、站立時避免駝背及三七步、 坐姿時保持端正避免身體歪斜, 楊詠順也提供日常簡單運動撇步自我矯正:
1.貼牆壁站立:兩腳與肩同寬,抬頭挺胸縮下巴,後腦杓、 兩側肩胛骨、臀部及後腳跟輕鬆靠著牆壁,且鼻子、下巴、 胸骨成一直線,一次維持5~10分鐘,一天三次。
2.脊柱平衡運動:採四足跪姿,右手臂與左腳向水平伸展, 並維持10秒後換左手臂與右腳向水平伸展維持10秒, 配合呼吸反覆交替練習,一次10~15下,一天三次。
3.背部肌肉訓練運動:採趴姿,雙手向前伸展, 以肚子為支點,雙手與雙腳同時抬起離開床面,維持5秒後休息, 一次10~15下,一天3次。
徐瑋璟提醒,隨著各級學校過年後陸續開學, 家長們不妨利用學校健康檢查中的脊椎側彎篩檢, 注意孩子是否脊椎側彎的問題,此外, 不論是發育中的孩童或是成人,平時應該隨時注意自己的姿勢, 若有不正常歪斜,或身體出現疼痛,就應該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並且透過日常運動來強化和維持正確姿勢。
-
新聞關鍵字:
伸展、 運動
‧ 脊椎 、 側彎 、 是否 、 維持 、 10 、 姿勢 、 身體 、 注意 、 運動 、 症狀 、 治療 、 學校 、 醫師 、 功能性 、 站立 、 發育 、 特別 、 避免 、 一次 、 一天 、 伸展 、 小五 、 女童 、 肩頸 、 僵硬 、 台中 、 父母 、 選擇 、 健康 、 檢查 、 脊柱 、 正常 、 彎曲 、 現象 、 安排 、 醫院 、 物理 、 疼痛 、 徐瑋 、 對稱 、 孩童 、 肩膀 、 家長 、 楊詠 、 透過 、 簡單 、 自我 、 一側 、 肩胛骨 、 突出‧ 簡單 、 自我 、 身體 、 彎曲 、 雙手 、 選擇 、 僵硬 、 症狀 、 水平 、 林重鎣 、 平時 、 運動 、 對稱 、 伸展 、 是否 、 醫院 、 發育 、 歪斜 、 健康 、 特別 、 物理 、 應該 、 醫師 、 脊椎 、 避免 、 背部 、 學校 、 日常 、 注意 、 治療 、 女童 、 維持 、 小五 、 父母 、 檢查 、 徐瑋璟 、 姿勢 、 安排 、 疼痛 、 功能性 、 突出 、 楊詠順 、 家長 、 肩胛骨 、 5~10 、 現象 、 台中 、 透過 、 肩頸 、 孩童‧ 5~10
- 新聞來源:台灣好新聞
- 更多健康新聞 »
‧
脊椎
、
側彎
、
是否
、
維持
、
10
、
姿勢
、
身體
、
注意
、
運動
、
症狀
、
治療
、
學校
、
醫師
、
功能性
、
站立
、
發育
、
特別
、
避免
、
一次
、
一天
、
伸展
、
小五
、
女童
、
肩頸
、
僵硬
、
台中
、
父母
、
選擇
、
健康
、
檢查
、
脊柱
、
正常
、
彎曲
、
現象
、
安排
、
醫院
、
物理
、
疼痛
、
徐瑋
、
對稱
、
孩童
、
肩膀
、
家長
、
楊詠
、
透過
、
簡單
、
自我
、
一側
、
肩胛骨
、
突出
‧
簡單
、
自我
、
身體
、
彎曲
、
雙手
、
選擇
、
僵硬
、
症狀
、
水平
、
林重鎣
、
平時
、
運動
、
對稱
、
伸展
、
是否
、
醫院
、
發育
、
歪斜
、
健康
、
特別
、
物理
、
應該
、
醫師
、
脊椎
、
避免
、
背部
、
學校
、
日常
、
注意
、
治療
、
女童
、
維持
、
小五
、
父母
、
檢查
、
徐瑋璟
、
姿勢
、
安排
、
疼痛
、
功能性
、
突出
、
楊詠順
、
家長
、
肩胛骨
、
5~10
、
現象
、
台中
、
透過
、
肩頸
、
孩童
‧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