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早餐會變肥胖、傷智力…牛奶、豆漿、優酪乳,誰適合當低GI早餐?
俗話說:「早餐要吃的像皇帝」!這一句話的意思是指早餐是開啟一天精神活力的第一餐,不可以省略跳過。尤其是正在發育的兒童、青少年,更是必需重視早餐。雖然,家長往往幫孩子準備早餐,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一杯牛奶,或一杯豆漿或一瓶優酪乳,再搭配其他食物,像是隨手可得的麵包、三明治、飯糰等,到底這樣的搭配方式,需要擔心會使血糖值快速升高,長期恐有肥胖的隱憂,甚至埋下年輕即出現糖尿病前期的風險?

根據台灣對於國小學童飲食營養知識、態度與行為調查發現,有四分之一的學童有忽略吃早餐的情況,且跟著學童年紀愈長,規律吃早餐的比例也愈來愈下降。
研究:有吃早餐兒童青少年,額葉的活性比較高,影響智力、身體動作、行為情緒等
為何要鼓勵孩子吃早餐呢?根據一項刊登在《營養神經科學》(Nutritional Neuroscience)期刊上,由英國埃克塞特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Exeter)的喬納森•富爾福德( Jonathan Fulford)等人的研究發現,針對20名12-14歲的兒童進行兩項認知試驗,一項是在禁食條件下,一項則是在早餐後進行,期間透過連續進行核磁共振檢測,並獲得數據。研究顯示,有吃早餐的兒童青少年,其中影響智力,並與身體動作、行為情緒相關的額葉,比較禁食的組別,額葉的活性比較高。
營養師:兒童吃早餐,還可以增加注意力、活化「語言運動區」、減少疲勞感等
營養師蘇妍臣表示,由此可見,孩子吃了早餐,可活化大腦的前運動皮層、輔助運動區、初級視覺區、語言運動區及大腦皮質的布氏區(Broca's area)等大腦部位!布氏區(Broca's area)是位於左半腦額葉(frontal lobe)靠近側腦溝(sylvian fissure),又稱作「語言運動區」。除此之外,吃早餐還可以增加視覺搜索能力、增加注意力、減少疲勞感,更棒的是,吃早餐還可以讓成績更進步,所以,想讓孩子的成績變好嗎?從吃早餐開始!

營養師表示,若是孩子沒有特殊需求,例如醣份控制,其實牛奶就是很好的早餐飲品選項。

吃早餐還可以增加視覺搜索能力、增加注意力、減少疲勞感,更棒的是,吃早餐還可以讓成績更進步,所以,想讓孩子的成績變好嗎?從吃早餐開始!
牛奶、豆漿及優酪乳,到底要怎麼挑選呢?
但是,早餐究竟應該怎麼吃才對呢?平日學童常見的早餐飲料搭配,包括牛奶、豆漿及優酪乳,到底要怎麼挑選呢?如何才能避免攝取過多高GI值的早餐食物,而使得糖份攝取過量,累積過多造成肥胖,甚至有血糖過高的風險呢?營養師蘇妍臣表示,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以其中的含醣量計算,例如說市售優酪乳(非無糖)其含醣量為牛奶的二倍,其GI值就較高;牛奶中只有本來其中含有的乳糖。至於若是選用無糖豆漿,就沒有含有太多糖份,其GI值最低。
所以,若是孩子沒有特殊需求,例如醣份控制,其實牛奶就是很好的早餐飲品選項。也不需要過於強調無糖飲品,重點還是要培養兒童儘量避免挑選含糖調味乳、含糖調味優酪乳的習慣。
孩子該吃高GI早餐?還是低GI早餐比較好?
到底早餐哪一些是高GI食物?哪一些是低GI值食物?所謂GI值即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簡稱GI),或寫做昇糖指數,代表吃進食物後,血糖上升速度快慢的數值。升糖指數簡單來說,就是代表我們吃下去的食物,造成血糖上升速度快或慢的數值。GI值愈高的食物,造成血糖上升的速度就愈快,反之GI值愈低的食物,血糖上升就會比較緩和。
舉例來說,食物的纖維量愈高,GI值愈低,舉例來說,全麥麵包較白吐司的GI值低;還有食物的精緻程度,食物越粗糙、越少加工,越不易被消化吸收造成血糖上升,GI 值愈低,舉例來說,糙米較白米的GI值低。

根據台灣對於國小學童飲食營養知識、態度與行為調查發現,有四分之一的學童有忽略吃早餐的情況,且跟著學童年紀愈長,規律吃早餐的比例也愈來愈下降。
研究:有吃早餐兒童青少年,額葉的活性比較高,影響智力、身體動作、行為情緒等
為何要鼓勵孩子吃早餐呢?根據一項刊登在《營養神經科學》(Nutritional Neuroscience)期刊上,由英國埃克塞特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Exeter)的喬納森•富爾福德( Jonathan Fulford)等人的研究發現,針對20名12-14歲的兒童進行兩項認知試驗,一項是在禁食條件下,一項則是在早餐後進行,期間透過連續進行核磁共振檢測,並獲得數據。研究顯示,有吃早餐的兒童青少年,其中影響智力,並與身體動作、行為情緒相關的額葉,比較禁食的組別,額葉的活性比較高。
營養師:兒童吃早餐,還可以增加注意力、活化「語言運動區」、減少疲勞感等
營養師蘇妍臣表示,由此可見,孩子吃了早餐,可活化大腦的前運動皮層、輔助運動區、初級視覺區、語言運動區及大腦皮質的布氏區(Broca's area)等大腦部位!布氏區(Broca's area)是位於左半腦額葉(frontal lobe)靠近側腦溝(sylvian fissure),又稱作「語言運動區」。除此之外,吃早餐還可以增加視覺搜索能力、增加注意力、減少疲勞感,更棒的是,吃早餐還可以讓成績更進步,所以,想讓孩子的成績變好嗎?從吃早餐開始!

營養師表示,若是孩子沒有特殊需求,例如醣份控制,其實牛奶就是很好的早餐飲品選項。

吃早餐還可以增加視覺搜索能力、增加注意力、減少疲勞感,更棒的是,吃早餐還可以讓成績更進步,所以,想讓孩子的成績變好嗎?從吃早餐開始!
牛奶、豆漿及優酪乳,到底要怎麼挑選呢?
但是,早餐究竟應該怎麼吃才對呢?平日學童常見的早餐飲料搭配,包括牛奶、豆漿及優酪乳,到底要怎麼挑選呢?如何才能避免攝取過多高GI值的早餐食物,而使得糖份攝取過量,累積過多造成肥胖,甚至有血糖過高的風險呢?營養師蘇妍臣表示,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以其中的含醣量計算,例如說市售優酪乳(非無糖)其含醣量為牛奶的二倍,其GI值就較高;牛奶中只有本來其中含有的乳糖。至於若是選用無糖豆漿,就沒有含有太多糖份,其GI值最低。
所以,若是孩子沒有特殊需求,例如醣份控制,其實牛奶就是很好的早餐飲品選項。也不需要過於強調無糖飲品,重點還是要培養兒童儘量避免挑選含糖調味乳、含糖調味優酪乳的習慣。
孩子該吃高GI早餐?還是低GI早餐比較好?
到底早餐哪一些是高GI食物?哪一些是低GI值食物?所謂GI值即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簡稱GI),或寫做昇糖指數,代表吃進食物後,血糖上升速度快慢的數值。升糖指數簡單來說,就是代表我們吃下去的食物,造成血糖上升速度快或慢的數值。GI值愈高的食物,造成血糖上升的速度就愈快,反之GI值愈低的食物,血糖上升就會比較緩和。
舉例來說,食物的纖維量愈高,GI值愈低,舉例來說,全麥麵包較白吐司的GI值低;還有食物的精緻程度,食物越粗糙、越少加工,越不易被消化吸收造成血糖上升,GI 值愈低,舉例來說,糙米較白米的GI值低。
-
新聞關鍵字:
ford、 糖尿病
‧ 早餐 、 GI 、 食物 、 牛奶 、 兒童 、 孩子 、 增加 、 血糖 、 優酪乳 、 學童 、 還可以 、 豆漿 、 比較 、 營養師 、 能力 、 成績 、 造成 、 上升 、 舉例 、 肥胖 、 青少年 、 搭配 、 研究 、 額葉 、 運動區 、 值愈 、 建議 、 智力 、 簡單 、 需要 、 發現 、 進行 、 注意力 、 語言 、 減少 、 疲勞感 、 蘇妍臣 、 表示 、 大腦 、 視覺 、 飲品 、 挑選 、 避免 、 過多 、 無糖 、 指數 、 速度 、 適合 、 方法 、 一杯‧ 需要 、 食物 、 動作 、 幼兒 、 疲勞感 、 適合 、 營養師 、 進行 、 GI 、 攝取 、 上升 、 青少年 、 造成 、 吐司 、 肥胖 、 行為 、 狀態 、 大腦 、 VS 、 身體 、 指數 、 進步 、 兒童 、 減少 、 豆漿 、 選項 、 速度 、 需求 、 無糖 、 簡單 、 活性 、 糖份 、 建議 、 University of Exeter 、 額葉 、 運動區 、 情況 、 糖尿病 、 語言 、 挑選 、 認知 、 過多 、 Jonathan Fulford 、 搭配 、 數值 、 影響 、 Glycemic Index 、 風險 、 增加 、 研究‧ 蘇妍臣‧ GI 、 University of Exeter 、 Jonathan Fulford 、 Broca 、 Glycemic Index 、 VS
- 新聞來源:華人健康網
- 更多健康新聞 »
‧
早餐
、
GI
、
食物
、
牛奶
、
兒童
、
孩子
、
增加
、
血糖
、
優酪乳
、
學童
、
還可以
、
豆漿
、
比較
、
營養師
、
能力
、
成績
、
造成
、
上升
、
舉例
、
肥胖
、
青少年
、
搭配
、
研究
、
額葉
、
運動區
、
值愈
、
建議
、
智力
、
簡單
、
需要
、
發現
、
進行
、
注意力
、
語言
、
減少
、
疲勞感
、
蘇妍臣
、
表示
、
大腦
、
視覺
、
飲品
、
挑選
、
避免
、
過多
、
無糖
、
指數
、
速度
、
適合
、
方法
、
一杯
‧
需要
、
食物
、
動作
、
幼兒
、
疲勞感
、
適合
、
營養師
、
進行
、
GI
、
攝取
、
上升
、
青少年
、
造成
、
吐司
、
肥胖
、
行為
、
狀態
、
大腦
、
VS
、
身體
、
指數
、
進步
、
兒童
、
減少
、
豆漿
、
選項
、
速度
、
需求
、
無糖
、
簡單
、
活性
、
糖份
、
建議
、
University of Exeter
、
額葉
、
運動區
、
情況
、
糖尿病
、
語言
、
挑選
、
認知
、
過多
、
Jonathan Fulford
、
搭配
、
數值
、
影響
、
Glycemic Index
、
風險
、
增加
、
研究
‧
蘇妍臣
‧
GI
、
University of Exeter
、
Jonathan Fulford
、
Broca
、
Glycemic Index
、
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