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後的世界」會是什麼?心理學博士帶你從真實瀕死案例,一同揭露死亡的真相
受訪者總是將那些回憶形容成一幕幕的視覺影像,難以置信地鮮明真實。在某些個案裡,他們說那些影像色彩鮮豔、有三度空間感,甚至有動作。即使它們飛快閃過,他們也都能夠如實地感知和辨識每個影像。

儘管瀕臨死亡時的環境以及當事人的類型千變萬化,但是關於那些經驗本身的說法有個顯著的相似處。其實,各種說法都非常相似,在我蒐集的大量故事裡,至少可以列出十五個一再出現的元素。基於這些相似性,且讓我構作一個簡短的、理論上「理想的」或「完整的」經驗,依其典型的出現順序,體現所有共同元素。
一個人大限將至,身體痛苦到了極點,並聽到醫師宣告他的死亡。他開始聽到很不舒服的聲音,刺耳的鈴聲或嗡嗡聲,同時覺得自己飛快穿過一條很長的黑暗隧道。接著他脫離了自己的身體,但是仍然在身體四周的環境,在遠處看著自己的身體,彷彿他是個觀眾。他從這個不尋常的有利角度觀看醫師試著救活他,心情一團混亂。
一會兒以後,他回過神來,開始習慣他的怪誕處境。他注意到他仍然有個「身體」,但是性質很不一樣,也擁有不同於以前身體的力量。接著發生了其他事情。他遇到其他人來幫忙他。他隱約看到死去的親戚和朋友的靈魂,一種他前所未見的慈愛而溫暖的靈體臨到他眼前,一種光的存有者。這個存有者問他一個問題,但不是藉著話語,它要他評斷自己的一生,以一連串的影像重演一生中的大事。不知不覺的,他來到一個邊境,顯然代表人間生命和來世之間的一條界線。然而,他驀地覺得自己必須回到人間,覺得他的死期未到。不過他心生抗拒,因為他對於死後世界的經驗興味盎然,不想就此回到人間。歡喜、愛和平安的感覺讓他不能自已。但是無論他的態度如何,他還是和他的身體合而為一,活了過來。
後來他試著告訴別人這樣的體驗,卻不知從何說起。首先,他找不到合適的人類語言去形容那些超自然的場景。他也發現別人在嘲笑他,於是他絕口不提。然而,那經驗對他的生活影響甚巨,尤其是他對死亡及其和生命之關係的想法。
請記得,以上並不是在訴說任何一個人的經驗。相反的,那是個「模型」,是從眾多故事裡發現到的共同元素所組成。我介紹它出場,只是要讓你們約略知道一個臨終者可能經歷些什麼事情。既然那是我構想出來的,而不是真正的故事,我在本章會以許多實例,詳盡地討論每個共同元素。

但是在開始以前,我要先說明若干事實,好讓我關於死亡經驗的討論不致於脫軌。
1.儘管各式各樣的故事都有顯著的相似性,但是不會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故事(雖然有些故事非常相像)。
2.我不曾聽到有誰完整提到這個組合經驗裡的每個元素。然而許多人都提到大部分的元素(15個元素裡總會提到8個左右),有些人甚至提到12個元素。
3.在組合經驗裡,沒有任何元素是每個人都提到的,或者出現在每個故事裡。不過其中有若干元素出現的頻率非常高。
4.上述虛擬模型裡的任何元素,都不會只出現在一個故事裡。每個元素總是在許多各自不同的故事裡反覆出現。
5.臨終者經歷前述各階段事件的順序,可能和我的「理論模型」有所出入。例如說,許多人表示,在他們離開身體同時或之前,他們看到了「光的存有者」,而不是如「模型」所說,是在離開身體以後。然而,該模型的階段順序是相當典型的順序,差別很大的情況並不常見。
6.一個臨終者的經驗和假設的完整經驗有多麼相符,似乎取決於他是否真的經歷臨床定義下的死亡,以及經歷時間的長度。一般而言,一個「死去」的人,他的經驗會比瀕臨死亡的人更鮮活完整,而「死去」的時間比較長的人,其經驗則比「死去」的時間較短者更為深入。
7.我遇到一些被宣告死亡然後又復活的人,他們沒有提及上述的任何元素。他們表示完全不記得「死亡」的事。有趣的是,我曾經訪談一些人,他們在不同的情況下被醫師宣告死亡,卻說他們什麼也沒有經驗到,但是對於別人的經驗感同身受。

儘管瀕臨死亡時的環境以及當事人的類型千變萬化,但是關於那些經驗本身的說法有個顯著的相似處。其實,各種說法都非常相似,在我蒐集的大量故事裡,至少可以列出十五個一再出現的元素。基於這些相似性,且讓我構作一個簡短的、理論上「理想的」或「完整的」經驗,依其典型的出現順序,體現所有共同元素。
一個人大限將至,身體痛苦到了極點,並聽到醫師宣告他的死亡。他開始聽到很不舒服的聲音,刺耳的鈴聲或嗡嗡聲,同時覺得自己飛快穿過一條很長的黑暗隧道。接著他脫離了自己的身體,但是仍然在身體四周的環境,在遠處看著自己的身體,彷彿他是個觀眾。他從這個不尋常的有利角度觀看醫師試著救活他,心情一團混亂。
一會兒以後,他回過神來,開始習慣他的怪誕處境。他注意到他仍然有個「身體」,但是性質很不一樣,也擁有不同於以前身體的力量。接著發生了其他事情。他遇到其他人來幫忙他。他隱約看到死去的親戚和朋友的靈魂,一種他前所未見的慈愛而溫暖的靈體臨到他眼前,一種光的存有者。這個存有者問他一個問題,但不是藉著話語,它要他評斷自己的一生,以一連串的影像重演一生中的大事。不知不覺的,他來到一個邊境,顯然代表人間生命和來世之間的一條界線。然而,他驀地覺得自己必須回到人間,覺得他的死期未到。不過他心生抗拒,因為他對於死後世界的經驗興味盎然,不想就此回到人間。歡喜、愛和平安的感覺讓他不能自已。但是無論他的態度如何,他還是和他的身體合而為一,活了過來。
後來他試著告訴別人這樣的體驗,卻不知從何說起。首先,他找不到合適的人類語言去形容那些超自然的場景。他也發現別人在嘲笑他,於是他絕口不提。然而,那經驗對他的生活影響甚巨,尤其是他對死亡及其和生命之關係的想法。
請記得,以上並不是在訴說任何一個人的經驗。相反的,那是個「模型」,是從眾多故事裡發現到的共同元素所組成。我介紹它出場,只是要讓你們約略知道一個臨終者可能經歷些什麼事情。既然那是我構想出來的,而不是真正的故事,我在本章會以許多實例,詳盡地討論每個共同元素。

但是在開始以前,我要先說明若干事實,好讓我關於死亡經驗的討論不致於脫軌。
1.儘管各式各樣的故事都有顯著的相似性,但是不會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故事(雖然有些故事非常相像)。
2.我不曾聽到有誰完整提到這個組合經驗裡的每個元素。然而許多人都提到大部分的元素(15個元素裡總會提到8個左右),有些人甚至提到12個元素。
3.在組合經驗裡,沒有任何元素是每個人都提到的,或者出現在每個故事裡。不過其中有若干元素出現的頻率非常高。
4.上述虛擬模型裡的任何元素,都不會只出現在一個故事裡。每個元素總是在許多各自不同的故事裡反覆出現。
5.臨終者經歷前述各階段事件的順序,可能和我的「理論模型」有所出入。例如說,許多人表示,在他們離開身體同時或之前,他們看到了「光的存有者」,而不是如「模型」所說,是在離開身體以後。然而,該模型的階段順序是相當典型的順序,差別很大的情況並不常見。
6.一個臨終者的經驗和假設的完整經驗有多麼相符,似乎取決於他是否真的經歷臨床定義下的死亡,以及經歷時間的長度。一般而言,一個「死去」的人,他的經驗會比瀕臨死亡的人更鮮活完整,而「死去」的時間比較長的人,其經驗則比「死去」的時間較短者更為深入。
7.我遇到一些被宣告死亡然後又復活的人,他們沒有提及上述的任何元素。他們表示完全不記得「死亡」的事。有趣的是,我曾經訪談一些人,他們在不同的情況下被醫師宣告死亡,卻說他們什麼也沒有經驗到,但是對於別人的經驗感同身受。
- 新聞來源:華人健康網
- 更多健康新聞 »
‧
一個
、
經驗
、
死亡
、
聽到
、
元素
、
覺得
、
醫師
、
故事
、
出現
、
黑暗
、
身體
、
隧道
、
空間
、
形容
、
有個
、
知道
、
許多
、
男子
、
一條
、
感覺
、
每個
、
聲音
、
一種
、
經歷
、
提到
、
世界
、
死去
、
完全
、
心裡
、
個案
、
完整
、
宣告
、
穿過
、
以後
、
模型
、
婦人
、
回憶
、
影像
、
說法
、
順序
、
共同
、
痛苦
、
鈴聲
、
看到
、
問題
、
記得
、
臨終
、
裡的
、
階段
、
時間
‧
覺得
、
死亡
、
嗡嗡聲
、
接近
、
看到
、
造成
、
馬丁
、
漆黑
、
清楚
、
時光隧道
、
病人
、
死後的世界
、
電視
、
出現
、
相似性
、
虛空
、
煙囪
、
所有
、
事情
、
發作
、
顯然
、
朋友
、
隧道
、
模型
、
個案
、
感覺
、
完全
、
故事
、
飛快
、
討論
、
上述
、
一些
、
溫暖
、
節目
、
訪談
、
心臟
、
瞳孔
、
共同
、
平安
、
發生
、
丈夫
、
遠方
、
遇到
、
典型
、
影像
、
實在
、
解釋
、
美妙
、
驀地
、
各式各樣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