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版】咖啡愈喝愈瘦?研究:咖啡因促進棕色脂肪燃燒,有助燃脂
上班前一杯黑咖啡,能靠當中的咖啡因提神醒腦;也有人說,喝咖啡似乎能夠幫助脂肪燃燒,到底是不是真的呢?近來有一篇新研究指出,飲食中的咖啡因似乎能夠藉由刺激棕色脂肪,達到燃脂的效果。究竟咖啡因是怎麼促進脂肪細胞燃燒的呢?

脂肪有三種:棕色脂肪是助燃脂「好脂肪」
脂肪細胞有三種,分別為白色脂肪、米色脂肪(beige adipose tissue, BAT)以及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 tissue, BAT)。其中棕色脂肪由於粒線體的數量較多,所以呈棕色。在幼兒時期,棕色脂肪大部分分布的位置為後頸部到上背部;當漸漸長大,棕色脂肪的量會逐漸下降,直到成人時,棕色脂肪主要分佈在左右鎖骨上方。
過去曾刊登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的研究指出,成人體內約有50~80公克棕色脂肪,雖只佔體重非常小一部分,卻可以負責燃燒每天佔基礎代謝量10-20%的熱能。棕色脂肪中富含有「細胞能量工廠」之稱的粒線體,而粒線體內膜又含有一種名為「第一型去耦合蛋白」(Uncoupling Protein 1, UCP1)的蛋白質,又稱產熱素,能夠加速細胞分解脂肪酸的速率。
研究:咖啡因刺激脂肪細胞中粒線體活性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加入咖啡因如何促進棕色脂肪燃燒的機制,根據《Medscape Medical News》報導,一項來自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United Kingdom)的Michael E. Symonds麥克博士及其研究團隊所進行,並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ce Report)期刊的研究指出,喝咖啡似乎會刺激棕色脂肪組織,並且可能可以作為解決肥胖和糖尿病的新方法。麥克博士及其同事研究咖啡因在體外和體內兩種情況下刺激棕色脂肪(BAT)生熱的相關影響。

研究人員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細胞,發現加入咖啡因後,位於粒線體中的UCP1蛋白的數量有增加的情形。
在體外的實驗進行方式為將小鼠幹細胞衍生的脂肪細胞在培養皿中培養,然後加入濃度為1 mM的咖啡因(經研究確定適合此類細胞生存和分化的最佳濃度),研究人員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細胞,發現加入咖啡因後,位於粒線體中的UCP1蛋白的數量有增加的情形。此外,也發現細胞代謝以及耗氧量均有增加的情形。
研究:攝取咖啡因後,棕色脂肪分佈在鎖骨上的區域溫度上升
體內環境實驗進行的方式,則是以9名平均年齡為27歲的健康志願者為受試者,包括4名男性與5名女性;其BMI皆介於正常值間(平均BMI 23 kg / m 2)。受試者在接受紅外線熱像儀測量前,已確認在實驗開始前至少有9小時沒有攝取任何咖啡因、藥物與酒精,以及進行任何劇烈運動,並在進行實驗前2小時完全禁食。
此時測量得到的鎖骨上區域溫度定為基線溫度;之後再給予受試者水及即溶咖啡(200mL的咖啡中約含65mg的咖啡因),經過30分鐘待咖啡完全消化後發現,對應於棕色脂肪儲存的鎖骨上區域的溫度明顯升高,而此情形在受試者只飲用水的情況下並未發現。
雖然兩個研究結果顯示,攝取咖啡因似乎能夠促使棕色脂肪燃燒,但並不能表示單靠咖啡因就能有效燃燒脂肪,還是需要日常進行規律運動及聰明攝取助燃脂的食物。

脂肪有三種:棕色脂肪是助燃脂「好脂肪」
脂肪細胞有三種,分別為白色脂肪、米色脂肪(beige adipose tissue, BAT)以及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 tissue, BAT)。其中棕色脂肪由於粒線體的數量較多,所以呈棕色。在幼兒時期,棕色脂肪大部分分布的位置為後頸部到上背部;當漸漸長大,棕色脂肪的量會逐漸下降,直到成人時,棕色脂肪主要分佈在左右鎖骨上方。
過去曾刊登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的研究指出,成人體內約有50~80公克棕色脂肪,雖只佔體重非常小一部分,卻可以負責燃燒每天佔基礎代謝量10-20%的熱能。棕色脂肪中富含有「細胞能量工廠」之稱的粒線體,而粒線體內膜又含有一種名為「第一型去耦合蛋白」(Uncoupling Protein 1, UCP1)的蛋白質,又稱產熱素,能夠加速細胞分解脂肪酸的速率。
研究:咖啡因刺激脂肪細胞中粒線體活性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加入咖啡因如何促進棕色脂肪燃燒的機制,根據《Medscape Medical News》報導,一項來自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United Kingdom)的Michael E. Symonds麥克博士及其研究團隊所進行,並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ce Report)期刊的研究指出,喝咖啡似乎會刺激棕色脂肪組織,並且可能可以作為解決肥胖和糖尿病的新方法。麥克博士及其同事研究咖啡因在體外和體內兩種情況下刺激棕色脂肪(BAT)生熱的相關影響。

研究人員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細胞,發現加入咖啡因後,位於粒線體中的UCP1蛋白的數量有增加的情形。
在體外的實驗進行方式為將小鼠幹細胞衍生的脂肪細胞在培養皿中培養,然後加入濃度為1 mM的咖啡因(經研究確定適合此類細胞生存和分化的最佳濃度),研究人員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細胞,發現加入咖啡因後,位於粒線體中的UCP1蛋白的數量有增加的情形。此外,也發現細胞代謝以及耗氧量均有增加的情形。
研究:攝取咖啡因後,棕色脂肪分佈在鎖骨上的區域溫度上升
體內環境實驗進行的方式,則是以9名平均年齡為27歲的健康志願者為受試者,包括4名男性與5名女性;其BMI皆介於正常值間(平均BMI 23 kg / m 2)。受試者在接受紅外線熱像儀測量前,已確認在實驗開始前至少有9小時沒有攝取任何咖啡因、藥物與酒精,以及進行任何劇烈運動,並在進行實驗前2小時完全禁食。
此時測量得到的鎖骨上區域溫度定為基線溫度;之後再給予受試者水及即溶咖啡(200mL的咖啡中約含65mg的咖啡因),經過30分鐘待咖啡完全消化後發現,對應於棕色脂肪儲存的鎖骨上區域的溫度明顯升高,而此情形在受試者只飲用水的情況下並未發現。
雖然兩個研究結果顯示,攝取咖啡因似乎能夠促使棕色脂肪燃燒,但並不能表示單靠咖啡因就能有效燃燒脂肪,還是需要日常進行規律運動及聰明攝取助燃脂的食物。

-
新聞關鍵字:
糖尿病、 英格蘭、 蘋果、 運動
‧ 脂肪 、 棕色 、 研究 、 咖啡因 、 燃脂 、 細胞 、 燃燒 、 運動 、 咖啡 、 發現 、 攝取 、 粒線體 、 進行 、 促進 、 似乎 、 能夠 、 幫助 、 指出 、 刺激 、 鎖骨 、 加入 、 增加 、 情形 、 實驗 、 溫度 、 漿果 、 BAT 、 數量 、 含有 、 蛋白 、 UCP1 、 大學 、 of 、 團隊 、 區域 、 適量 、 美國 、 有三種 、 白色 、 adipose 、 tissue 、 分佈 、 期刊 、 代謝 、 富含 、 一種 、 名為 、 麥克 、 博士 、 發表‧ 平均 、 似乎 、 一些 、 Medscape Medical News 、 咖啡因 、 石榴 、 發表 、 熱量 、 團隊 、 研究 、 糖份 、 自然 、 irisin 、 咖啡 、 Michael E. Symonds 、 博士 、 細胞 、 燃燒 、 位於 、 美國 、 運動 、 英格蘭 、 天然 、 產生 、 能夠 、 數量 、 藍莓 、 鎖骨 、 UCP1 、 濃度 、 情況 、 beige adipose 、 發現 、 United Kingdom 、 水果 、 熊果素 、 幫助 、 植物 、 蘋果 、 草莓 、 溫度 、 科學報告 、 顯微鏡 、 期刊 、 食物 、 促進 、 脂肪 、 Medicine 、 大學 、 漿果‧ Science Report 、 麥克 、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 、 美國愛荷華大學研究團隊
- 新聞來源:華人健康網
- 更多健康新聞 »
‧
脂肪
、
棕色
、
研究
、
咖啡因
、
燃脂
、
細胞
、
燃燒
、
運動
、
咖啡
、
發現
、
攝取
、
粒線體
、
進行
、
促進
、
似乎
、
能夠
、
幫助
、
指出
、
刺激
、
鎖骨
、
加入
、
增加
、
情形
、
實驗
、
溫度
、
漿果
、
BAT
、
數量
、
含有
、
蛋白
、
UCP1
、
大學
、
of
、
團隊
、
區域
、
適量
、
美國
、
有三種
、
白色
、
adipose
、
tissue
、
分佈
、
期刊
、
代謝
、
富含
、
一種
、
名為
、
麥克
、
博士
、
發表
‧
平均
、
似乎
、
一些
、
Medscape Medical News
、
咖啡因
、
石榴
、
發表
、
熱量
、
團隊
、
研究
、
糖份
、
自然
、
irisin
、
咖啡
、
Michael E. Symonds
、
博士
、
細胞
、
燃燒
、
位於
、
美國
、
運動
、
英格蘭
、
天然
、
產生
、
能夠
、
數量
、
藍莓
、
鎖骨
、
UCP1
、
濃度
、
情況
、
beige adipose
、
發現
、
United Kingdom
、
水果
、
熊果素
、
幫助
、
植物
、
蘋果
、
草莓
、
溫度
、
科學報告
、
顯微鏡
、
期刊
、
食物
、
促進
、
脂肪
、
Medicine
、
大學
、
漿果
‧
Science Report
、
麥克
、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
、
美國愛荷華大學研究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