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吃海鮮、喝啤酒,害關節紅腫熱痛,竟是痛風找上門!

秋天早晚溫差大,再加上飲用啤酒及進食海鮮,導致尿酸濃度飆高,成為痛風發作旺季。食藥署提醒,痛風發作時,會在關節處局部發生紅腫熱痛的現象,民眾如有關節腫痛等疑似痛風症狀,務必儘速就醫檢查。


狂吃海鮮、喝啤酒,害關節紅腫熱痛,竟是痛風找上門!

什麼是痛風?


痛風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的關節疾病,是由於尿酸鹽結晶沉澱於骨組織和關節,造成關節的炎症反應。因痛風發作常和攝取過多的酒肉有關,因此俗稱富貴病或帝王病。

痛風可能出現的症狀?


1.紅腫熱痛反覆發作,有時緩解,有時卻會加重。

2.患部關節可能有痛風石的形成,常見於遠端關節,尤其是腳的大拇指關節。


狂吃海鮮、喝啤酒,害關節紅腫熱痛,竟是痛風找上門!

痛風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的關節疾病,是由於尿酸鹽結晶沉澱於骨組織和關節,造成關節的炎症反應。

👉推薦閱讀:痛風易併發三高,揪3大元凶!嚴可倫醫師:防痛風發作,別碰4大飲食地雷

痛風的治療方法?


急性期痛風發作,主要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秋水仙素(Colchicine)及類固醇,進行消炎止痛;長期控制痛風,則是使用降尿酸藥品,如:Benzbromarone、Sulfinpyrazone、Probenecid、Allopurinol、Febuxostat,控制血液尿酸值,防止關節破壞及腎臟損害發生。

食藥署提醒,使用Allopurinol可能會發生嚴重藥品過敏,目前國內針對首次開立Allopurinol之病人,健保給付終身一次HLA-B* 5801基因篩檢,醫師於處方該藥品前可先進行基因檢測,以降低藥品過敏的風險;民眾則應遵循醫囑按時服藥,注意用藥期間身體反應,若有皮膚紅疹、口腔潰瘍、喉嚨痛、眼睛紅腫灼熱、嘴唇腫、發燒等藥品過敏症狀,應立即回診就醫。

治療痛風要多管齊下,不是只靠藥品,也需要進行飲食控制及體重管理,適當補充水分,避免攝取酒精、含果糖飲料及高嘌呤食物(如紅肉、內臟及海鮮類),才是正確治療痛風的方法。

【延伸閱讀】

上班族愛翹腳、駝背趴在桌上…小心7種不良坐姿,會毀掉腰部曲線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