坣娜罹肺腺癌第四期病逝,享年59歲!醫籲:8大高危險群需做LDCT
近日受到媒體關注並報導坣娜過世享年59歲的消息,由於眾說紛紜,老公薛智偉今31日發聲明曝光愛妻死因,真實是因罹患肺腺癌第四期,歷經4年辛苦抗癌,最終不敵病魔病逝,令人不捨!
(圖片/翻攝自Tang Yoga 坣娜的坣瑜伽粉專)
薛智偉聲明重點:
「我的愛妻,大家喜愛的坣娜已於2025年10⽉14⽇下午因肺腺癌離開我們。我尊重並遵從她生前的意願,依照猶太教習俗,於48⼩時內完成土葬,10⽉16⽇將其安葬於金寶山的家族猶太聖殿中,將來我亦會於此與她相伴。面對外界對坣娜離世的關心與不捨,我由衷地感謝每⼀位惦記她的朋友與支持者。……
回憶過往,坣娜在2021年演唱會後開始出現咳嗽症狀,當時因疫情影響不便就醫。她長期都有定期抽血檢查,檢查結果一直良好,沒想到同年12月確診為肺腺癌第四期。醫師當時預估她僅剩8⾄12個月的時間,但她以堅強的意志與從容的⼼態,陪我又多走了4年……」。
肺癌位居台灣癌症死亡率第一名
肺癌不僅已蟬聯20年國內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是台灣癌症死亡率第一名,更是唯一發生、死亡人數皆破萬的奪命腫瘤,肺癌因此也被稱為「癌王」。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其中,「肺腺癌」是「非小細胞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患者往往不抽菸也可能得到肺腺癌,是女性最好發肺癌類型,一旦產生症狀往往已是第三或第四期,且擴散速度快、死亡率高。
由於肺腺癌常常發生在沒有抽菸、生活作息規律、看起來很健康的人身上,因此,坣娜的故事正反映出會讓人心痛,也是很多家庭真實面臨的現實。而透過老公薛智偉的聲明,不僅讓人看到親人在病床前的守護陪伴感情,也看到一些有關肺腺癌隱藏的問題,包括:咳嗽久不癒,一定就是肺腺癌?抽血檢查可以揪出肺腺癌嗎?究竟肺腺癌要如何早期診斷?肺腺癌有什麼症狀?哪些人是高風險族群?肺腺癌如何治療?以下一一來分析:
肺腺癌的症狀
早期肺腺癌,常被形容為「靜悄悄」的癌症,肺腺癌最大的困難就是: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多數肺腺癌患者,本身無抽菸習慣、不焚香拜拜,也沒有天天下廚,加上症狀與大部分肺疾病相似,而常被忽略,一旦診斷出來時,往往已是晚期。肺腺癌不像肺結核會一直咳、有痰,也不是像氣喘會喘,它是靜靜地長在最邊邊的肺部,完全沒有神經痛覺,直到長大或轉移後才發現。
很多人以為會「咳嗽、胸痛」,但那是比較後期才會。比較常見的初期症狀(其實很不典型)包括:
•咳嗽持續超過 2~3 週
•咳嗽變得與往常不同(「咳法不一樣」是病人自己的描述)
•聲音沙啞
•容易喘或疲倦
•不明原因體重減輕
•胸口悶悶但說不清楚哪裡不舒服
若慢性咳嗽超過兩週還未痊癒,且沒有感冒、發燒現象,則應立即安排就醫檢查。其他症狀包括出現疲勞感、體重減輕、食慾不佳、吞嚥困難、聲音嘶啞、頸部與鎖骨淋巴結會出現腫塊,或身體其他部位有莫名疼痛感,小心有可能是肺腺癌的警訊。尤其,嚴重肺腺癌還可能因支氣管受腫瘤的壓迫影響,甚至出現咳血且痰中帶血的情況。
肺腺癌的危險因子
事實上,肺腺癌的危險因子與直接抽菸相關性較小,主要包括肺癌家族史,並且反而與空氣污染、化學元素砷與氡、石綿瓦與廚房油煙或二手菸等關聯性更大。
肺腺癌要怎麼早期診斷?
婦產科蔡鋒博醫師表示,肺腺癌不像肺結核會一直咳、有痰,也不是像氣喘會喘,它是靜靜地長在最邊邊的肺部,完全沒有神經痛覺,直到長大或轉移後才發現。許多患者在出現咳嗽、咳血或胸痛等警訊時已屬中晚期,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若能透過篩檢提早發現,可將肺癌死亡率降低20%至30%。目前最有效、真的能救命的早期篩檢方法是:低劑量電腦斷層(Low-dose CT, LDCT),篩檢出異常率為24.2%,比使用胸部X光篩檢之異常率6.9%,更能揪出肺癌蹤跡。低劑量電腦斷層是電腦斷層的一種,只是其輻射劑量較低,不需注射顯影劑,過程僅需2-5分鐘,即可掃描整個肺部,以多角度拍攝人體不同深淺的橫切面,並透過電腦的技術重組成像,使其能建立出更立體的影像,醫生就能逐層檢查器官情況,更仔細的發現可能存在的器官異常,找出小於1公分肺部結節,為目前具有國際實證的肺癌篩檢工具。
若能透過篩檢提早發現,可將肺癌死亡率降低20%至30%。目前最有效、真的能救命的早期篩檢方法是:低劑量電腦斷層(Low-dose CT, LDCT),篩檢出異常率為24.2%,比使用胸部X光篩檢之異常率6.9%,更能揪出肺癌蹤跡。
8大高危險群需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
建議50歲以上,特別是8大高危險群的人,須每年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包括:
1.三等親屬以內肺癌家族史。
2.抽菸病史(每天抽一包菸超過30年)。
3.二手菸史。
4.暴露在石綿瓦環境(如曠工、玻璃工、石綿瓦工人等)。
5.煮食時沒有使用抽油煙機。
6.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肺結核的病患。
7.空污暴露(住在交通量大城市)
8.有肺結節史。
甚至一般人也可在成人健檢時加做肺癌篩檢,以利及早發現和治療。
紅斑性狼瘡比較容易得肺腺癌?
媒體也報導坣娜生前曾經因紅斑性狼瘡所苦,因此也令人擔心有紅斑性狼瘡會比較容易得肺腺癌嗎?蔡鋒博醫師表示,是的,紅斑性狼瘡的患者肺癌風險略高,但不是因為狼瘡本身,而是因為慢性發炎、免疫系統失調、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等影響。有鑑於此,紅斑性狼瘡(SLE)患者也應該定期做低劑量胸部斷層。
晚期肺癌的治療
由於肺腺癌發現不易,因此不論肺部病灶多麼微小,都建議切片檢查,甚至是開刀摘除。手術同時完成病理診斷和腫瘤切除,能降低大部分惡性轉移的風險。
晚期肺癌治療選項多元,包括化學藥物治療、標靶藥物治療、免疫製劑及輔助性血管抑制劑等,如今可說是朝向「個人化治療」,過去,晚期肺癌病友的平均存活期僅為半年至一年,但是隨著醫療的進步,現在的存活期已有機會達5年,甚至更長。晚期肺癌治療包含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等,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病友,可評估考慮採用標靶藥物治療,現在有愈來愈多標靶藥幫病友抗癌,只要審慎制訂計畫,仍可延長存活期。治療前病友需接受基因檢測,找出致病基因,知道自己是否帶有EGFR、KRAS、ALK等基因突變,再選擇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可提升治療效果。台灣肺癌病友約40%至55%為EGFR基因突變。
EGFR與ALK基因突變皆有標靶藥物可使用,若檢測後為EGFR陽性,可使用特定的標靶藥物進行治療;若EGFR基因檢測呈陰性的病友,有10~15%也可能有ALK基因突變的比例,可再進行ALK基因檢測,若檢測結果為ALK陽性,也有相對應、有效的標靶藥物可供治療。
此外,衛福部健保署也正式公告,自今年(2025)6月起,擴大給付免疫藥物於晚期肺腺癌治療,使我國健保治療全面接軌國際治療指引,跨出邁向健康台灣重要的第一步。
衛福部健保署也正式公告,自今年(2025)6月起,擴大給付免疫藥物於晚期肺腺癌治療,使我國健保治療全面接軌國際治療指引,跨出邁向健康台灣重要的第一步。
坣娜勇敢抗癌歷經4年,可說是勇敢鬥士,而且屬於治療反應不錯的情况。但是仍然要提醒:預防勝於治療,不要等「生病才檢查」,而是「有風險就提前檢查」,以及採取有效的檢查方式,才能達到早期發現、救命的關鍵。
抽血驗「癌症風險」有用嗎?
市面上很多「癌症風險抽血」包括:
•CEA(肺癌、腸癌指標)。
•CA125、CA19-9、AFP…。
•或更新型的液態切片(Liquid Biopsy)、ctDNA、癌基因檢測。
蔡鋒博醫師表示,這些檢驗「不能」用來取代肺癌早期篩檢。為什麼?因為肺腺癌在早期幾乎不會讓血液產生足夠的腫瘤因子,抽血常常會「正常」,但肺裡其實已經有小腫瘤。會讓人誤以為一切健康,反而延誤病情。就算是最新的「液態切片(ctDNA)」,也比較像已經確診後,用來追蹤有沒有復發的方式,不是拿來早期偵測。真正能抓到早期肺腺癌的是: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LDCT),而不是血液。
為降低肺癌對國人的健康威脅,國民健康署自111年7月1日起,已將肺癌篩檢納入我國第五癌篩檢,補助肺癌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免費LDCT檢查服務,台灣成為世界第一個針對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提供肺癌篩檢的國家。
衛福部更是自今年2025年元旦起擴大肺癌篩檢範圍,男性從50歲下調至45歲、女性從45歲下調至40歲,更將重度吸菸者吸菸史條件從30包/年下調為20包/年,符合資格者每2年可享1次免費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也減輕經濟負擔。肺腺癌有逐年年輕化趨勢,若本身有抽菸史、肺腺癌家族史或暴露重金屬等工業污染族群,也不妨考慮自費篩檢,降低重症風險。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最新113年十大死因:癌症蟬連43年居冠,肺癌持續21年排名第一!
晚期肺腺癌不怕!免疫藥物合併化療6月起健保擴大給付,每年近2000患者受惠
劉謙罹肺腺癌,戒掉菸癮!趙函穎營養師:預防肺腺癌,飲食4點建議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319/971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 記者:華人健康網
- 更多健康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