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到芬普尼蛋,「3大情况」風險別輕忽!醫:6大行動指南保護自己與家人
食安再亮紅燈!近日爆出來自彰化文雅畜牧場的「鮮健蛋品洗選蛋」,檢出農藥代謝物「芬普尼」殘留量達0.03ppm,超標法定的3倍,多達15萬顆芬普尼雞蛋,流向全台9縣市。食藥署除要求業者將同批溯源碼的各式蛋品全面下架回收、停止販售外,全台也已預防性下架15萬顆雞蛋。消費者最擔心的是:吃到芬普尼蛋會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哪些人要特別注意?
如果我吃了「含芬普尼雞蛋」,會怎麼樣?
芬普尼雞蛋事件令人擔心如果我吃了「含芬普尼雞蛋」,會怎麼樣?胸腔重症醫師黃軒表示,事實上,吃到一顆「略超標蛋」不致立即中毒;因為人體可代謝排出。如果殘留量極高,而你又連續吃很多顆,以及屬於長期過量暴露於芬普尼,就要小心影響健康,尤其一些特殊族群,更需注意潛在風險。
如果吃了一顆雞蛋,恰好該蛋含有某量的芬普尼殘留,那麼可能發生:
a.大多數情況下,也就是正常生活下,我們雞蛋的殘留量非常低(≤ 0.005 mg/kg),我們人體會透過消化、代謝等機制把它排除或降解,這些不會有明顯不適或症狀。
b.如果殘留量極高而又連續吃很多顆(0.01 – 0.05mg/kg),一陣子之後,你才可能會出現輕微不適:胃部不舒服、頭暈、噁心。
c.如果是極端暴露(0.05 – 0.3mg/kg,例如誤食農藥級芬普尼,或大量蛋製品,或孕婦時期反覆高量暴露,可能會影響神經系統(抽搐、癲癇)、影響肝臟與腎臟、可能影響生殖或內分泌(雖然這部分在人類證據還不是很完整)。
科學的理性看待
吃到一顆「略超標蛋」不致立即中毒;因為人體可代謝排出。問題在於「長期與頻率和劑量」:
什麼是長期?
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和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農藥殘留聯合會議(JMPR)的定義,長期過量暴露於芬普尼是指:平均每日攝入量,超過可接受每日攝入量(ADI,通常為0.0002 mg/kg體重/天)並持續超過6個月。
以一枚蛋含有0.1 ppm(即100 μg/kg)芬普尼計算,若每日食用一顆蛋,體重60 kg者每日攝入約6 μg芬普尼,遠高於ADI(約0.012 mg/天)。
若每日食用三顆超標蛋,暴露量更高,屬於長期過量暴露。
重點就是:
-每天吃同一來源超標蛋>3顆、持續6個月→視為長期暴露。
-每顆含0.1 ppm以上,每日1顆×半年→可能產生慢性神經或肝腎影響。
食藥署也表示,如果以這次雞蛋殘留值30ppb計算,那麼每天吃7至8顆,也恐慢性中毒,24小時內吃100顆雞蛋,恐急性中毒。但是,一般人一天不太可能吃到這麼多顆蛋。要提醒有一些特殊族群,仍需注意。
3大特殊族群需注意潛在風險
黃軒醫師表示,潛在風險仍要注意包括:影響神經系統(抽搐、癲癇)、影響肝臟與腎臟、可能影響生殖或內分泌(雖然這部分在人類證據還不是很完整)。
a.兒童:因體重低、代謝酵素尚未成熟,暴露相對劑量高→風險上升。
b.孕婦:芬普尼及代謝物可穿越胎盤或乳汁,動物研究顯示有胎仔毒性(尚未證實於人類,但應避免)。
c.肝腎病患者:代謝與排泄慢,需特別留意長期累積。
食藥署也表示,如果以這次雞蛋殘留值30ppb計算,那麼每天吃7至8顆,也恐慢性中毒,24小時內吃100顆雞蛋,恐急性中毒。但是,一般人一天不太可能吃到這麼多顆蛋。要提醒有一些特殊族群,仍需注意。
該如何做來保護自己與家人?
該如何做來保護自己與家人?黃軒醫師提出6大實用的行動指南:
1.選蛋時注意來源:
選擇有信譽的品牌、有追蹤檢測記錄的養雞場或蛋品。
2.關注政府公告與食安資訊:
若檢測出異常殘留,政府或媒體通常會發布通知。
3.注意料理方式:
雖然加熱不能「完全清除」農藥殘留,但可以減少微生物風險,整體健康飲食仍是保護策略。
4.多樣化飲食:
飲食多樣化,避免過量單一來源。如果每天大量只吃某個來源的蛋,風險就更高;均衡飲食會降低單一污染物累積的可能性。
5.敏感族群特別留意:
孕婦、嬰幼兒、小孩、腎肝功能差者如果擔心,可先選擇檢測較嚴格、標示清楚的產品。
6.支持監測與呼籲透明度:
關注政府、產業是否有定期監測、產地追溯制度。有助於整個食物鏈安全。
吃到芬普尼蛋「3大情况」風險別輕忽
黃軒醫師最後提醒,總之,「不是每顆含有殘留的蛋都會讓你馬上生病」,但「殘留越高、暴露越頻繁,或你屬於敏感族群(例如孕婦、小孩、慢性病患者)」,風險也就越不可以輕忽。這樣的濃度「單次吃」不太可能急性中毒;但長期反覆食用超標蛋,對兒童、孕婦等敏感族群的「長期風險、吃太多污染的雞蛋和劑量太高的普芬尼,這樣的風險比重也就會升高」。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芬普尼蛋每天吃逾「這數量」恐慢性中毒!如何快速代謝?3步驟辨別處理毒雞蛋
冬天手腳冰冷未必是末梢循環問題!賴睿昕中醫師:紅斑性狼瘡保養5要訣
深層睡眠下降,恐增失智症風險!尤冠棠醫師:6大方法改善「腦部水管」堵塞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0/9721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 記者:華人健康網
- 更多健康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