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位化語言」解讀中藥—顆粒劑是否貨真價實?中藥能不能像西藥一樣進行成分分析?

中醫中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但長期以來因其成分複雜、機制不明、品質難控等問題被蒙上一層神秘面紗。

什麼樣的藥材才是貨真價實的道地藥材?中藥能不能像西藥一樣進行成分分析?經現代科學技術提取的配方顆粒,還是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那碗「湯藥」?帶著種種疑問,記者走進湖北省中藥傳承創新產業創新中心、湖北省首家中藥配方顆粒試點企業勁牌持正堂藥業有限公司,在科學提取技術、指紋圖譜技術、成分分析等現代科技語境中感受中醫藥的傳承創新。

「只為原汁原味,還原那一碗湯藥」

湯藥作為傳統中藥常用劑型,千百年來都是中醫臨床辨證施治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應用現代科技生產的顆粒劑,以其免煎煮、易保存、易攜帶、服用方便等特點,成為人們追求健康的新選擇。然而,經過現代化技術手段蒸煮、濃縮、乾燥、制粒而成的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方法煎煮的湯劑相比,藥效是否一樣?這是很多消費者心中的疑慮。

「空口無憑,我們需要用實驗和數據來還原湯藥標準,讓傳統湯劑的有效成分能夠完整地保留在顆粒中。」勁牌持正堂藥業中藥配方顆粒技術部經理胡輝對記者說。

在勁牌研究院的提取技術部實驗室裏,記者看到,一邊是一排傳統藥罐正在熬制中藥材,另一邊則是現代滲漉裝置裏的藥材正在通過一道道程式反復滲漉、迴圈提取。勁牌研究院提取技術部經理陳志元介紹,在這裏,將單味道地藥材古法炮製後,仿照標準湯藥煎煮方法,確定提取時間、提取溫度、煎煮時間、溶媒量等各項參數,進行反復試驗,檢測其中每一種功效成分的出藥量,作為藥材提取的數位化標準。

為了更好地還原傳統湯劑標準,他們還要研究各類藥材炮製技術,模擬傳統炮製方法,將其轉化成現代炮製設備的各項工藝參數,保證藥材功效。

「工藝參數的確定是無數次試驗、無數次數據分析的結果。」據提取專家介紹,以肉蓯蓉為例,經過多次試驗,確定先切成2毫米到4毫米厚片,用90度熱水燙一分鐘滅酶處理,避免水解酶將苷類物質分解,晾30分鐘後60攝氏度烘乾,再開始熬煮,檢測達標後才可進行量化提取。

試驗結果轉化為生產實踐。在勁牌持正堂藥業的中藥提取車間,只見一臺臺先進儀器設備整齊排列。工作人員介紹,生產全過程自動化、智能化,每味藥材都要經過逆流提取、蝶式離心分離、陶瓷膜過濾、超濾膜分離、納濾膜濃縮等工藝,將原料的功效成分量化提取、科學控制,最大限度保留有效成分,去除無效成分和雜質殘留。

科學提取後,還要經過低溫濃縮、快速乾燥、幹法制粒等流程,精製成單味中藥配方顆粒。制粒時,採用雙輪擠壓方式製成高密度薄片,精確切制,產品的粒徑更為均一,確保產品溶解性,「一沖即溶」,經中醫辨證論治、隨症加減處方後,就可供患者即沖即服。

中藥配方顆粒具有藥材更安全、療效更穩定、配伍更精確、使用更方便等特點。接受採訪的多位中藥師表示,傳統湯劑藥材來源不一,品質良莠不齊,無法保證安全性和統一性;傳統煎煮成分轉移率低,且手工稱重易出現較大劑量誤差。中藥顆粒劑優選中藥材,避免傳統中藥可能存在的農藥殘留、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調配更精確,單包誤差小於0.1克。

勁牌公司副總裁、勁牌持正堂藥業董事長李清安介紹,中藥配方顆粒代表了中藥現代化發展方向與趨勢,勁牌多年來專注中藥現代化,推動技術不斷迭代升級,為的就是通過新技術的應用,讓中醫藥能夠真正走進尋常百姓家,實現全民全生命週期全覆蓋。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