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拿100元」跟「1個月後多拿20元」怎麼選?他揭答案超不理性⋯

你知道嗎?大腦就跟其他的運算工具一樣會有錯誤與極限,其中產生的「錯誤時間感」會讓人錯估金錢的價值,以致有人容易刷爆信用卡⋯心理學教授、大腦研究所研究員於《大腦有問題?!》一書中,分享實際案例,探討人類大腦的驚人能力、瑕疵與極限。以下為原書摘文:
經濟學中的時間折價
在「馬上拿到100元美金」與「1個月後拿120元美金」二個選項中,你會選擇哪一個呢?等1個月就能多拿20美元是非常好的獲利,因此一般經濟學家會認為合理的決定就是選擇1個月後拿120元。然而多數人的選項卻是現在就拿100元美金。傾向於馬上獲利的想法稱做時間折價,這是指:一項潛在報酬讓人感受到的價值會隨時間而減少。
因此當我們需要權衡現況與未來時,確實常會做出不理性的決定。也許我們的真實生活也像上述例子那麼刻意,總是不斷地得在短期與長期效益間權衡利弊得失,並做出真正的決定。我應在今天買1部新電視,然後在接下來的6個月分期付款嗎?或是等我手頭上的錢夠了再買?我應該買下這部便宜的汽油車,還是那台長期來看較環保也更省油的昂貴油電車呢?
對人類的祖先而言,生命既短暫又難以預測。比起憂心數個月或數年後才會發生的事,面對找尋食物與存活下來的立即挑戰才是值得優先考量之事。如果有任何理由讓你相信自己活不過1個月,或是提出100元及120元選項者不值得信任,那麼最合理的決定就是馬上拿到100元現金。
同樣地,如果你現在破產了,又有小孩嗷嗷待哺,為了多20塊而多等1個月也非明智之舉。願意接受未來有更大報酬的先決條件,不只是我相信自己那時還活著,還包括提供選項者能給我某種程度的保障,確定我在未來一定會拿到那筆金額較高的款項。在人類演化的大部分過程中,這種情況不太多見。
延伸閱讀:
下班一直想著「未完成的工作」無法放鬆?醫教你「1招」清空大腦
因為人類神經系統大部分是從哺乳動物祖先那兒遺傳而來,所以其他動物對於不同時間點的選項會採取什麼行為,也值得我們去探討一下。牠們的作法其實不太明智。絨猴與金絲猴經過訓練,可在「馬上拿到2顆棉花糖」或是「一段時間後拿到6個棉花糖」間做選擇。
那麼猴子究竟願意花費多長的時間等待另外4顆棉花糖呢?處於5歲衝動年紀的猴子,若可以為了多拿一顆棉花糖等上數分鐘,就算得上是位道行高深的和尚了。金絲猴平均只等了8秒鐘。換句話說,如果要等10秒鐘,牠們通常就會去拿那份量較少但馬上可以取用的食物,但如果等待時間只有6秒,牠們通常就會忍一下。
絨猴的耐心多一點,為了多些食物,牠們平均可以等到14秒。研究動物短期與長期決定所得的粗淺概念,也許並無多大意義。因為似乎沒有證據顯示,人類以外的物種能對時間產生概念或將未來納入考量。當然有些動物會為了未來所需而儲存食物,但這類行為似乎是與生俱來,沒有彈性也不是在瞭解之下所採取的行動。
心理學家丹尼爾.吉爾伯特說:「在我家庭園中儲藏堅果的松鼠,其對未來『瞭解』的程度,與落石對重力的『瞭解』程度相差無幾。」
- 記者:temporal discounting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