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快速「降血壓」?營養師教「3招」控血壓:降太快會頭暈

65歲以上的人,至少64%有三高,初期多半沒有特別症狀,容易被忽略,但長期下來容易引發多種疾病。營養師劉素櫻於《健康保本!血壓、血糖、血脂,三高控制指》一書中,分享三高的原因、症狀與控管方法,幫助民眾找回健康。以下為原書摘文:
血壓過高會導致什麼問題
血液的循環由心臟所推動,當血壓升高時,首當其衝的就是心臟。升高的壓力讓負責壓縮、打出血液的左心室負擔大為增加,心臟肌肉會變肥大以便能承擔其壓力。
血壓若持續上升,最終將讓心臟不堪負荷而造成「心臟衰竭」。衰竭的心臟功能會變差,影響血液循環,身體器官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營養和能量,而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如果心臟持續衰竭下去的話,最終將導致大腦、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受損,造成多重器官的衰竭。
血壓升高不僅心臟承受的壓力會變大,血管也會因壓力過大而受損,進而促進動脈硬化,最後引發各種心血管疾病,包括腦中風、心肌梗塞、腎臟衰竭、眼睛血管病變、周邊血管阻塞等。因此,高血壓患者多半死於心血管相關併發症。
延伸閱讀:
久患「高血壓」出現呼吸易喘、心悸⋯恐因心臟「2片瓣膜」合不起來
如何管理血壓?
- 測量並記錄每日血壓:血壓是高血壓首要的健康管理項目,如果有血壓過高的問題,宜在每日固定時段測量血壓,並將數值記錄下來以了解自己血壓的變化。如果需就醫的話,可將血壓記錄提供給醫師作為診斷參考。建議每次量血壓時可量兩次,然後取平均值來記錄。
- 一天兩次,記得測量夜間血壓:如果你是高血壓患者,建議早、晚各量一次血壓,也就是早上起床後,或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睡前血壓是一個很重要的血管風險預防、治療和預後指標。在正常的情況下,夜間血壓應該要下降,也就是血壓的測量會有明顯的晝夜變化規律。如果夜間血壓升高的話,腦中風和心肌梗塞的發生風險,會較夜間血壓正常者增加3倍;另外還會增加腦、心血管的死亡率。事實上,腦中風、心臟衰竭等腦心血管疾病患者很容易在夜間發病,這和夜間血壓的上升關係密切,所以如果夜間血壓居高不下的話,記得跟醫師溝通,調整用藥以便能控制好夜間血壓。
- 降血壓計畫,求穩不求快:長期罹患高血壓的人,因為身體已經適應了較高的血壓,如果血壓一下子降低很多的話,可能會出現頭暈等腦部血流不足的現象。因此,在降低血壓時最好放慢步調,不要一下子下降太多,給身體一點時間來適應,並要配合居家自我血壓監測以確保健康與安全。
- 請勿自行停藥或減少藥物:如果本來就有在服用高血壓藥物的話,要避免突然停止藥物或自行隨意減量,如果你覺得自己血壓控制得很好、想要減少或停止用藥,應該帶著自己的每日血壓測量資料與醫師討論,而非自行改變藥物的使用。
延伸閱讀:
起身就頭暈?醫警告「姿勢性低血壓」失智症風險高!可做1動作預防
注意其他心血管危險因子
高血壓會導致中風等腦心血管相關疾病,和糖尿病、高血脂所引發的疾病有相當大程度的重疊,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三高的共通點就是造成動脈硬化、危害心血管健康。因此,多重風險堆疊下會加重對心血管健康的危害,或使疾病更快惡化,或導致更多併發症的發生。
所以,若有高血壓情況,除了關心血壓指數外,要同時留意血糖、血脂指數,並管理好其他心血管風險因子。例如戒菸、不喝酒、增加運動量、體重過重者應減肥等。臨床上發現,雖然高血壓是引起腦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但仍有2到3成的腦中風患者血壓是正常的,所以在監控血壓外要同時留意其他心血管風險因子,才能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 記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