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血癌」好發銀髮族,9成有慢性共病!台大醫揭「1療法」可望停藥
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田豐銘表示,根據2022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台灣罹患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患者共計270人,約佔全部白血病個案數的1成,雖佔少數,但觀察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高齡族群
田豐銘說明,CLL屬於進展相對緩慢的血液癌症,患者平均年齡約60~70歲,症狀容易被誤認為是老化現象,往往是在健檢時發現白血球異常升高後才進一步確診,且近9成合併1種以上的慢性共病,難以承受化療副作用;以往治療方式僅有化療可選,加上平均病程長達10~20年,使長期治療控制更具挑戰。
由於CLL患者多為銀髮族群,無法承受化療帶來的強烈副作用,因此必須降低藥物劑量,但也因此可能影響治療效果,造成兩難困境。田豐銘指出,近年來已有新型口服標靶藥物可用,可降低CLL疾病進展幅度達72%,不過視治療效果好壞,病友長期用藥動輒5~10年,甚至需持續用藥。
新療程14個月可停藥
隨著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在2025年10月起,擴大給付BTK抑制劑,食品藥物管理署也核准雙標靶組合14個月固定療程新制應證,讓適用治療的病友增加。田豐銘說,預估未來2年將嘉惠300名CLL患者,並可為每位患者每年減少約180萬元的治療費用。
田豐銘強調,目前最新治療模式為「固定療程療法」,以標靶藥物組合治療,病患只需用藥14個月就可停藥,且復發比例不高,也能減輕用藥副作用。「患者不用再為了化療副作用而苦撐治療,這也象徵CLL的治療階段,從被動長期用藥控制,進一步轉變到了積極控制、可停藥的里程碑。」
健保擴大給付123線治療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部長葉士芃表示,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除了作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第1線健保治療用藥,此次健保更擴大給付至第2、第3線治療,讓患者在各階段的前後線治療中,均能獲得完善的選擇權與健保支持,進一步提升生活品質,並減輕家庭經濟負擔。
不過,台灣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台大癌醫中心血液腫瘤部主任柯博升表示,健保雖擴大給付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用藥,但目前的CLL治療仍與國際治療標準相距較遠,且疾病篩檢方法上仍未完善,離接軌國際還有一段路要走,期盼讓更多白血病病友早期確診、及早用藥治療。
快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揪好友玩失智症小測驗,還可抽$5000 LINE POINTS!
- 記者:CLL
- 更多健康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