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權體制便於防疫利於宣傳 中共成功重塑民意
抗疫週年(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北京23日電)在武漢肺炎的起源地中國,人們在疫情初期曾對官方作為高度不信任。一年過去,在官方強力篩選訊息及宣傳下,加上歐美防疫不彰,中國民眾反而對本國的防疫表現普遍感到自豪。
中共最令世人瞠目結舌的手法,就是往往能利用強力的社會管制、精細的訊息篩選,以及巧妙的宣傳手法,把「壞事說成好事」。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的疫情上,就再度顯現中共的「制度優勢」和「制度自信」。
這種「制度優勢」和「制度自信」的根源,自然是中共在以威權模式,掌握中國自上到下、從裡到外的管道與資源。既能壓制源頭流出不利訊息,也能箝制媒體報導不利訊息,更能管制民眾傳播不利訊息,同時還能強制民眾接受封城及集體檢測。最重要的,在這樣的威權體制中,還缺乏有效的監督力量。
以上這些作法,在包括台灣在內的民主國家,除了強制民眾接受封城,以及少部分的集體檢測外,其他都是不敢做、不想做、也不能做的。但中共的威權體制在疫情的阻隔上,卻不可諱言地取得了一定程度的作用。
例如在疫情中心的武漢,官方在疫情初期強力封城、封社區,時機雖已遲誤,但中國內部終究未再產生第二波疫情蔓延。只是手法過於粗糙,經濟及社會代價極高,民眾怨聲不斷,甚至出現民眾當著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的面前大聲抱怨的窘狀。
雖然這讓中共官方此後沒再實施相同規模的封城,但強封邊境小城、社區、村落直到疫情解除的做法,迄今沒有間斷。
大規模封城、宵禁等做法,在疫情嚴重的歐美國家,後來成為常見的防疫措施。但他們做不到、中共卻做到的是,在掌握網路平台控制權的基礎上,進一步套取個人資訊強推紅、黃、綠燈號的「健康碼」。利用就醫就錄、居住地,乃至於曾到過的地方,決定民眾能否前往他地,或進入公共場所。
「健康碼」如今成為中國民眾手機裡必備的程式,重要性甚至高於身分證。這也讓中國各地得以管制健康有疑慮民眾的流動,便於追蹤管理,卻也連帶讓所有人民的行蹤隱私,暴露得無影無蹤,成為官方掌握人民的工具。
這樣的優勢,的確讓中國的疫情獲得有效控制,也造就了中共重塑形象、扭轉民意的資本。相形之下,那些有所不為、平常還被中共劃為「敵對勢力」的歐美國家,因為防疫不彰,反成為中共最好的「對照組」。
平時總被比下去的中共,反倒在宣傳上把這些「敵對勢力」比了下去。這些防疫表現不佳的歐美國家,成為中共把「壞事說成好事」的「最佳談資」。像央視每晚的新聞聯播,末段除了總會播報全球染疫病例數字外,更常加上美國的數字,藉此凸顯自己的防疫成績。
藉由這些,中共不但成功地「大內宣」,讓不少民眾有了「中國防疫全球第一」的印象,如今進而能「大外宣」,向全球宣傳中國的防疫經驗,甚至暗地奚落歐美國家。這樣的「大外宣」,又可再循環利用為「大內宣」。
幾番循環下,在無法充分獲得訊息的一般中國民眾心中,中共的「制度優勢」油然而生。如今,不少中國民眾的想法是,中共是有「這個那個」的問題,但遇上疫情這種大事,「還是要共產黨才有辦法」、「民主國家就是沒辦法」。
中共最令世人瞠目結舌的手法,就是往往能利用強力的社會管制、精細的訊息篩選,以及巧妙的宣傳手法,把「壞事說成好事」。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的疫情上,就再度顯現中共的「制度優勢」和「制度自信」。
這種「制度優勢」和「制度自信」的根源,自然是中共在以威權模式,掌握中國自上到下、從裡到外的管道與資源。既能壓制源頭流出不利訊息,也能箝制媒體報導不利訊息,更能管制民眾傳播不利訊息,同時還能強制民眾接受封城及集體檢測。最重要的,在這樣的威權體制中,還缺乏有效的監督力量。
以上這些作法,在包括台灣在內的民主國家,除了強制民眾接受封城,以及少部分的集體檢測外,其他都是不敢做、不想做、也不能做的。但中共的威權體制在疫情的阻隔上,卻不可諱言地取得了一定程度的作用。
例如在疫情中心的武漢,官方在疫情初期強力封城、封社區,時機雖已遲誤,但中國內部終究未再產生第二波疫情蔓延。只是手法過於粗糙,經濟及社會代價極高,民眾怨聲不斷,甚至出現民眾當著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的面前大聲抱怨的窘狀。
雖然這讓中共官方此後沒再實施相同規模的封城,但強封邊境小城、社區、村落直到疫情解除的做法,迄今沒有間斷。
大規模封城、宵禁等做法,在疫情嚴重的歐美國家,後來成為常見的防疫措施。但他們做不到、中共卻做到的是,在掌握網路平台控制權的基礎上,進一步套取個人資訊強推紅、黃、綠燈號的「健康碼」。利用就醫就錄、居住地,乃至於曾到過的地方,決定民眾能否前往他地,或進入公共場所。
「健康碼」如今成為中國民眾手機裡必備的程式,重要性甚至高於身分證。這也讓中國各地得以管制健康有疑慮民眾的流動,便於追蹤管理,卻也連帶讓所有人民的行蹤隱私,暴露得無影無蹤,成為官方掌握人民的工具。
這樣的優勢,的確讓中國的疫情獲得有效控制,也造就了中共重塑形象、扭轉民意的資本。相形之下,那些有所不為、平常還被中共劃為「敵對勢力」的歐美國家,因為防疫不彰,反成為中共最好的「對照組」。
平時總被比下去的中共,反倒在宣傳上把這些「敵對勢力」比了下去。這些防疫表現不佳的歐美國家,成為中共把「壞事說成好事」的「最佳談資」。像央視每晚的新聞聯播,末段除了總會播報全球染疫病例數字外,更常加上美國的數字,藉此凸顯自己的防疫成績。
藉由這些,中共不但成功地「大內宣」,讓不少民眾有了「中國防疫全球第一」的印象,如今進而能「大外宣」,向全球宣傳中國的防疫經驗,甚至暗地奚落歐美國家。這樣的「大外宣」,又可再循環利用為「大內宣」。
幾番循環下,在無法充分獲得訊息的一般中國民眾心中,中共的「制度優勢」油然而生。如今,不少中國民眾的想法是,中共是有「這個那個」的問題,但遇上疫情這種大事,「還是要共產黨才有辦法」、「民主國家就是沒辦法」。
-
新聞關鍵字:
武漢肺炎、 防疫
‧ 中共 、 中國 、 疫情 、 民眾 、 防疫 、 官方 、 武漢 、 國家 、 威權 、 宣傳 、 訊息 、 歐美 、 制度 、 封城 、 成為 、 體制 、 壞事 、 說成 、 好事 、 優勢 、 肺炎 、 初期 、 強力 、 篩選 、 手法 、 利用 、 社會 、 管制 、 模式 、 掌握 、 不利 、 媒體 、 接受 、 有效 、 監督 、 力量 、 健康 、 全球 、 作家 、 張展 、 秋實 、 文亮 、 便於 、 成功 、 重塑 、 民意 、 人們 、 不彰 、 表現 、 自信‧ 力量 、 獲得 、 模式 、 手法 、 篩選 、 北京 、 歐美 、 自信 、 優勢 、 民眾 、 利用 、 表現 、 美國 、 行蹤 、 全球 、 說成 、 報導 、 李文亮 、 中央社 、 作家 、 國務院 、 社區 、 體制 、 缺乏 、 管制 、 有效 、 採訪 、 初期 、 中心 、 官方 、 好事 、 資訊 、 壞事 、 方方 、 防疫 、 便於 、 集體 、 出現 、 肺炎 、 不利 、 國家 、 宣傳 、 勢力 、 循環 、 台灣 、 武漢 、 程度 、 社會 、 民意 、 疫情‧ None
- 新聞來源:中央社
- 更多國際新聞 »
‧
中共
、
中國
、
疫情
、
民眾
、
防疫
、
官方
、
武漢
、
國家
、
威權
、
宣傳
、
訊息
、
歐美
、
制度
、
封城
、
成為
、
體制
、
壞事
、
說成
、
好事
、
優勢
、
肺炎
、
初期
、
強力
、
篩選
、
手法
、
利用
、
社會
、
管制
、
模式
、
掌握
、
不利
、
媒體
、
接受
、
有效
、
監督
、
力量
、
健康
、
全球
、
作家
、
張展
、
秋實
、
文亮
、
便於
、
成功
、
重塑
、
民意
、
人們
、
不彰
、
表現
、
自信
‧
力量
、
獲得
、
模式
、
手法
、
篩選
、
北京
、
歐美
、
自信
、
優勢
、
民眾
、
利用
、
表現
、
美國
、
行蹤
、
全球
、
說成
、
報導
、
李文亮
、
中央社
、
作家
、
國務院
、
社區
、
體制
、
缺乏
、
管制
、
有效
、
採訪
、
初期
、
中心
、
官方
、
好事
、
資訊
、
壞事
、
方方
、
防疫
、
便於
、
集體
、
出現
、
肺炎
、
不利
、
國家
、
宣傳
、
勢力
、
循環
、
台灣
、
武漢
、
程度
、
社會
、
民意
、
疫情
‧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