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在野黨:台灣民主重要性值得更多關注
瑞典最大在野黨溫和黨黨主席與外交事務發言人2月22日在瑞典「工業日報」投書表示,民主在全世界受到威脅,瑞典應該更加支持像台灣這樣的民主重地。
溫和黨(Moderaterna)選在瑞典外長到國會做外交施政報告前夕,交出對於瑞典現行外交工作的批評以及溫和黨的外交政見。「工業日報」(Dagens industri)投書中提到,過去一年裡,極權國家進一步威脅了國際社會長久以來建立和平、追求全球共榮的合作準則。
文中開宗明義點名這些威脅包括中國對香港的獨裁治理,以及俄羅斯政權在白俄羅斯等歐洲國家阻擋民主運動。他們認為,拜登上台對世界民主的強化是個重大轉捩點,歐盟與歐洲各國應該更積極加入這個保衛民主的陣營。
溫和黨對台灣的外交政見包括:比照荷蘭與英國的模式,提高瑞典在台灣的能見度,設立「瑞典之屋」(House of Sweden);增進台瑞雙邊的研究、商業與民間交流;推動歐盟與台灣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
瑞典外交部長林德(Ann Linde)在外交施政報告中提到,瑞典與中國之間有各種重要合作,但瑞典會持續跟中國在人權與言論自由等議題上進行對話。香港緊縮的民主空間是瑞典當局特別關注的,她表示,香港居民的人權應受到尊重。今年初設立的瑞典國家中國中心(Swedish National China Centre),宗旨即是加強瑞典對中國的認識與了解。
這樣的中國政策被在野黨批評太過保守。溫和黨外交事務發言人瓦馬克(Hans Wallmark)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香港事件破壞了一國兩制,這表示世界應該更加嚴正看待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與論述,此時世界看見台灣、納入台灣,就更為重要。
他認為世界應該在可行的區域合作與國際組織中加強與台灣的合作,世界衛生組織(WHO)便是一例。瓦馬克表示,不只是因為世衛應該納入台灣,更因為台灣防疫有成。
瓦馬克表示,香港令人擔憂的前景,以及中國在處理香港問題的強硬與野蠻,打醒了許多國家與政客。
瓦馬克在各種關於中國的討論中不斷強調「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他認為瑞典輿論單在過去12個月討論台灣問題的次數大概多過過去12年的總和。原因除了過去對台灣缺少認識與同理之外,也跟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表現有關。
瑞典國家中國中心主任耶登(Bjorn Jerden)對中央社記者表示,2018年以來,瑞典人對中國的印象開始惡化;香港問題更進一步加深瑞典人對中國的負面印象,也讓人擔憂中共對中國以外地區的民主產生威脅。
耶登表示,歐盟已有加強對台關係的共識,增進歐洲對台灣的了解有利於台歐之間長遠的交往。過去一年台灣在瑞典的能見度大增,他認為,瑞典多數政黨準備在不違反一中政策下與台灣進行更多交流。
除了溫和黨,基督教民主黨(KD)與瑞典民主黨(SD)也曾多次表達對台灣的支持。
溫和黨(Moderaterna)選在瑞典外長到國會做外交施政報告前夕,交出對於瑞典現行外交工作的批評以及溫和黨的外交政見。「工業日報」(Dagens industri)投書中提到,過去一年裡,極權國家進一步威脅了國際社會長久以來建立和平、追求全球共榮的合作準則。
文中開宗明義點名這些威脅包括中國對香港的獨裁治理,以及俄羅斯政權在白俄羅斯等歐洲國家阻擋民主運動。他們認為,拜登上台對世界民主的強化是個重大轉捩點,歐盟與歐洲各國應該更積極加入這個保衛民主的陣營。
溫和黨對台灣的外交政見包括:比照荷蘭與英國的模式,提高瑞典在台灣的能見度,設立「瑞典之屋」(House of Sweden);增進台瑞雙邊的研究、商業與民間交流;推動歐盟與台灣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
瑞典外交部長林德(Ann Linde)在外交施政報告中提到,瑞典與中國之間有各種重要合作,但瑞典會持續跟中國在人權與言論自由等議題上進行對話。香港緊縮的民主空間是瑞典當局特別關注的,她表示,香港居民的人權應受到尊重。今年初設立的瑞典國家中國中心(Swedish National China Centre),宗旨即是加強瑞典對中國的認識與了解。
這樣的中國政策被在野黨批評太過保守。溫和黨外交事務發言人瓦馬克(Hans Wallmark)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香港事件破壞了一國兩制,這表示世界應該更加嚴正看待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與論述,此時世界看見台灣、納入台灣,就更為重要。
他認為世界應該在可行的區域合作與國際組織中加強與台灣的合作,世界衛生組織(WHO)便是一例。瓦馬克表示,不只是因為世衛應該納入台灣,更因為台灣防疫有成。
瓦馬克表示,香港令人擔憂的前景,以及中國在處理香港問題的強硬與野蠻,打醒了許多國家與政客。
瓦馬克在各種關於中國的討論中不斷強調「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他認為瑞典輿論單在過去12個月討論台灣問題的次數大概多過過去12年的總和。原因除了過去對台灣缺少認識與同理之外,也跟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表現有關。
瑞典國家中國中心主任耶登(Bjorn Jerden)對中央社記者表示,2018年以來,瑞典人對中國的印象開始惡化;香港問題更進一步加深瑞典人對中國的負面印象,也讓人擔憂中共對中國以外地區的民主產生威脅。
耶登表示,歐盟已有加強對台關係的共識,增進歐洲對台灣的了解有利於台歐之間長遠的交往。過去一年台灣在瑞典的能見度大增,他認為,瑞典多數政黨準備在不違反一中政策下與台灣進行更多交流。
除了溫和黨,基督教民主黨(KD)與瑞典民主黨(SD)也曾多次表達對台灣的支持。
-
新聞關鍵字:
世界衛生組織、 拜登、 運動、 防疫
‧ 瑞典 、 台灣 、 中國 、 民主 、 表示 、 香港 、 外交 、 溫和 、 威脅 、 應該 、 過去 、 國家 、 世界 、 合作 、 認為 、 馬克 、 在野黨 、 國際 、 歐洲 、 歐盟 、 之間 、 加強 、 問題 、 更多 、 關注 、 事務 、 發言人 、 工業 、 日報 、 投書 、 受到 、 支持 、 施政 、 報告 、 批評 、 政見 、 提到 、 一年 、 進一步 、 社會 、 包括 、 能見度 、 設立 、 增進 、 交流 、 自由 、 重要 、 人權 、 進行 、 中心‧ 瑞典國家中國中心 、 進一步 、 Moderaterna 、 納入 、 印象 、 發言人 、 更多 、 人權 、 交流 、 Swedish National China Centre 、 應該 、 能見度 、 增進 、 民主黨 、 Hans Wallmark 、 過去 、 House 、 香港 、 耶登 、 施政 、 重要 、 社會 、 自由 、 討論 、 在野黨 、 擔憂 、 提到 、 記者 、 認識 、 KD 、 表示 、 溫和黨黨 、 瑞典人 、 報告 、 瑞典 、 民主 、 合作 、 歐洲 、 投書 、 支持 、 國際 、 政見 、 拜登 、 Dagens industri 、 俄羅斯 、 威脅 、 中共 、 認為 、 組織 、 加強‧ 瑞典 、 香港 、 台灣 、 中國 、 在野黨 、 國會 、 民主黨 、 溫和黨 、 拜登 、 瓦馬克 、 中央社 、 House of Sweden 、 耶登 、 歐盟 、 Moderaterna 、 Dagens industri 、 瑞典國家中國中心 、 台瑞 、 溫和黨黨 、 中共 、 荷蘭 、 Swedish National China Centre 、 英國 、 俄羅斯 、 世衛‧ Moderaterna 、 Dagens industri 、 House 、 Sweden 、 Ann Linde 、 Swedish National China Centre 、 Hans Wallmark 、 WHO 、 Bjorn Jerden 、 KD 、 SD
- 新聞來源:中央社
- 更多國際新聞 »
‧
瑞典
、
台灣
、
中國
、
民主
、
表示
、
香港
、
外交
、
溫和
、
威脅
、
應該
、
過去
、
國家
、
世界
、
合作
、
認為
、
馬克
、
在野黨
、
國際
、
歐洲
、
歐盟
、
之間
、
加強
、
問題
、
更多
、
關注
、
事務
、
發言人
、
工業
、
日報
、
投書
、
受到
、
支持
、
施政
、
報告
、
批評
、
政見
、
提到
、
一年
、
進一步
、
社會
、
包括
、
能見度
、
設立
、
增進
、
交流
、
自由
、
重要
、
人權
、
進行
、
中心
‧
瑞典國家中國中心
、
進一步
、
Moderaterna
、
納入
、
印象
、
發言人
、
更多
、
人權
、
交流
、
Swedish National China Centre
、
應該
、
能見度
、
增進
、
民主黨
、
Hans Wallmark
、
過去
、
House
、
香港
、
耶登
、
施政
、
重要
、
社會
、
自由
、
討論
、
在野黨
、
擔憂
、
提到
、
記者
、
認識
、
KD
、
表示
、
溫和黨黨
、
瑞典人
、
報告
、
瑞典
、
民主
、
合作
、
歐洲
、
投書
、
支持
、
國際
、
政見
、
拜登
、
Dagens industri
、
俄羅斯
、
威脅
、
中共
、
認為
、
組織
、
加強
‧
瑞典
、
香港
、
台灣
、
中國
、
在野黨
、
國會
、
民主黨
、
溫和黨
、
拜登
、
瓦馬克
、
中央社
、
House of Sweden
、
耶登
、
歐盟
、
Moderaterna
、
Dagens industri
、
瑞典國家中國中心
、
台瑞
、
溫和黨黨
、
中共
、
荷蘭
、
Swedish National China Centre
、
英國
、
俄羅斯
、
世衛
‧
Moderaterna
、
Dagens industri
、
House
、
Sweden
、
Ann Linde
、
Swedish National China Centre
、
Hans Wallmark
、
WHO
、
Bjorn Jerden
、
KD
、
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