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建清真寺天主教堂友誼隧道 盼助宗教和諧
宗教衝突一直是印尼的挑戰,留美時成為好友的印尼國家清真寺、雅加達天主教大教堂領袖提議以地下道打通這兩座隔街相望的建築物,搭起「友誼隧道」,盼促進宗教和諧。
伊斯蒂柯拉清真寺(Masjid Istiqlal)與雅加達天主教大教堂(Gereja Katedral Jakarta)分別是印尼伊斯蘭教、天主教的最高宗教象徵,相隔僅約100公尺。
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2020年拍板,利用伊斯蒂柯拉清真寺進行大整修之際,同時興建這座地下道,今年初開挖。佐科威曾說,這座「友誼隧道」來自某人的建議,他欣然同意,盼能「促進不同信仰者的手足情誼」。
伊斯蒂柯拉清真寺信仰部主席阿布(Abu Hurairah )以視訊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提出建議的是清真寺負責人納薩魯丁(Nasaruddin Umar)與雅加達天主教大教堂的主教安堂(Andang Binawan),他們過去留美時是室友,在兩人領導下,清真寺與教堂高層近年往來密切,常見面聊天,很久前就提出這個想法。
印尼1945年獨立前歷經荷蘭350年統治,雅加達天主教大教堂興建於1901年荷治時期。印尼國父蘇卡諾(Soakarno)在1961年為國家清真寺破土,取名伊斯蒂柯拉(Istiqlal,阿拉伯文意思是獨立)紀念印尼建國,地點就在大教堂對面。
阿布說,這個地點並非巧合,而是建國先輩的訓示,「要我們記得印尼是多元宗教、多元族群的國家,應該和諧相處、互相了解、並幫助、照顧彼此等理念」。
阿布說,清真寺和天主教大教堂平時就常互相支援,彼此舉行重大宗教儀式時,對方會開放停車場、洗手間等設施供對方信徒使用;這幾年清真寺慶祝宰牲節(Eid al-Adha)時,都會收到雅加達天主教大教堂捐獻的牲畜。
雅加達天主教大教堂發言人蘇西亞納(Susyana Suwadie)說,當伊斯蘭的重大節日剛好在星期天時,教堂都會主動縮小彌撒規模,讓附近的交通順暢;教堂過復活節、耶誕節時,清真寺也會提供停車場給參加彌撒的民眾。
伊斯蒂柯拉清真寺是東南亞最大的清真寺,由印尼北蘇門答臘省的基督徒建築師佛瑞德里奇(Frederich Silaban)設計。阿布說,當時有5個設計圖入選,評選團在不知道建築師是誰的評選規則下,選出佛瑞德里奇的作品,這是「神的意旨」。
基督教徒設計印尼國家清真寺的故事傳為美談,但不止於此。阿布說,自開始施工起,佛瑞德里奇就住在工地裡,完工後,他仍在清真寺的辦公室工作,直到過世。幫他煮早餐、咖啡的很多人是穆斯林;另外,當時很多工人是華裔,也有很多非穆斯林捐款協助清真寺興建,「這座清真寺是所有印尼人的驕傲,不分宗教或族群」。
伊斯蒂柯拉清真寺(Masjid Istiqlal)與雅加達天主教大教堂(Gereja Katedral Jakarta)分別是印尼伊斯蘭教、天主教的最高宗教象徵,相隔僅約100公尺。
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2020年拍板,利用伊斯蒂柯拉清真寺進行大整修之際,同時興建這座地下道,今年初開挖。佐科威曾說,這座「友誼隧道」來自某人的建議,他欣然同意,盼能「促進不同信仰者的手足情誼」。
伊斯蒂柯拉清真寺信仰部主席阿布(Abu Hurairah )以視訊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提出建議的是清真寺負責人納薩魯丁(Nasaruddin Umar)與雅加達天主教大教堂的主教安堂(Andang Binawan),他們過去留美時是室友,在兩人領導下,清真寺與教堂高層近年往來密切,常見面聊天,很久前就提出這個想法。
印尼1945年獨立前歷經荷蘭350年統治,雅加達天主教大教堂興建於1901年荷治時期。印尼國父蘇卡諾(Soakarno)在1961年為國家清真寺破土,取名伊斯蒂柯拉(Istiqlal,阿拉伯文意思是獨立)紀念印尼建國,地點就在大教堂對面。
阿布說,這個地點並非巧合,而是建國先輩的訓示,「要我們記得印尼是多元宗教、多元族群的國家,應該和諧相處、互相了解、並幫助、照顧彼此等理念」。
阿布說,清真寺和天主教大教堂平時就常互相支援,彼此舉行重大宗教儀式時,對方會開放停車場、洗手間等設施供對方信徒使用;這幾年清真寺慶祝宰牲節(Eid al-Adha)時,都會收到雅加達天主教大教堂捐獻的牲畜。
雅加達天主教大教堂發言人蘇西亞納(Susyana Suwadie)說,當伊斯蘭的重大節日剛好在星期天時,教堂都會主動縮小彌撒規模,讓附近的交通順暢;教堂過復活節、耶誕節時,清真寺也會提供停車場給參加彌撒的民眾。
伊斯蒂柯拉清真寺是東南亞最大的清真寺,由印尼北蘇門答臘省的基督徒建築師佛瑞德里奇(Frederich Silaban)設計。阿布說,當時有5個設計圖入選,評選團在不知道建築師是誰的評選規則下,選出佛瑞德里奇的作品,這是「神的意旨」。
基督教徒設計印尼國家清真寺的故事傳為美談,但不止於此。阿布說,自開始施工起,佛瑞德里奇就住在工地裡,完工後,他仍在清真寺的辦公室工作,直到過世。幫他煮早餐、咖啡的很多人是穆斯林;另外,當時很多工人是華裔,也有很多非穆斯林捐款協助清真寺興建,「這座清真寺是所有印尼人的驕傲,不分宗教或族群」。
-
新聞關鍵字:
Mers、 Nasa、 交通、 梅爾、 相處、 語言
‧ 印尼 、 宗教 、 清真寺 、 教堂 、 天主教 、 信仰 、 阿布 、 友誼 、 隧道 、 雅加達 、 國家 、 伊斯 、 柯拉 、 民眾 、 和諧 、 興建 、 這座 、 多元 、 伊斯蘭 、 穆斯林 、 自由 、 促進 、 族群 、 佛瑞德 、 里奇 、 官方 、 認定 、 衝突 、 一直 、 留美 、 成為 、 地下道 、 Istiqlal 、 象徵 、 佐科威 、 建議 、 手足 、 情誼 、 提出 、 獨立 、 建國 、 地點 、 了解 、 理念 、 重大 、 對方 、 開放 、 停車場 、 使用 、 西亞‧ 建議 、 國家清真寺 、 天主教 、 宗教 、 Andang Binawan 、 憲法 、 民主 、 設計 、 歧視 、 教堂 、 印尼塞塔拉民主和平研究所 、 和諧 、 阿布 、 提出 、 停車場 、 獨立 、 保障 、 使用 、 Nasaruddin Umar 、 印尼 、 隧道 、 當時 、 蘇西亞納 、 象徵 、 促進 、 納薩魯丁 、 一直 、 興建 、 族群 、 Masjid Istiqlal 、 Eid al-Adha 、 中央社 、 規定 、 雅加達 、 認定 、 成為 、 開放 、 Istiqlal 、 Wahid Foundation 、 信仰 、 建築師 、 Setara Institute 、 理念 、 佐科威 、 對話 、 梅爾 、 友誼 、 國家 、 手足 、 國務院
- 新聞來源:中央社
- 更多國際新聞 »
‧
印尼
、
宗教
、
清真寺
、
教堂
、
天主教
、
信仰
、
阿布
、
友誼
、
隧道
、
雅加達
、
國家
、
伊斯
、
柯拉
、
民眾
、
和諧
、
興建
、
這座
、
多元
、
伊斯蘭
、
穆斯林
、
自由
、
促進
、
族群
、
佛瑞德
、
里奇
、
官方
、
認定
、
衝突
、
一直
、
留美
、
成為
、
地下道
、
Istiqlal
、
象徵
、
佐科威
、
建議
、
手足
、
情誼
、
提出
、
獨立
、
建國
、
地點
、
了解
、
理念
、
重大
、
對方
、
開放
、
停車場
、
使用
、
西亞
‧
建議
、
國家清真寺
、
天主教
、
宗教
、
Andang Binawan
、
憲法
、
民主
、
設計
、
歧視
、
教堂
、
印尼塞塔拉民主和平研究所
、
和諧
、
阿布
、
提出
、
停車場
、
獨立
、
保障
、
使用
、
Nasaruddin Umar
、
印尼
、
隧道
、
當時
、
蘇西亞納
、
象徵
、
促進
、
納薩魯丁
、
一直
、
興建
、
族群
、
Masjid Istiqlal
、
Eid al-Adha
、
中央社
、
規定
、
雅加達
、
認定
、
成為
、
開放
、
Istiqlal
、
Wahid Foundation
、
信仰
、
建築師
、
Setara Institute
、
理念
、
佐科威
、
對話
、
梅爾
、
友誼
、
國家
、
手足
、
國務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