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民同心轉型凝共識 法國雞蛋產業優質有撇步

法國近年多次爆發禽流感難逃蛋荒,進口雞蛋也導致蛋價上升。但嚴格的安全規範、產官通力轉型與全民共識,使法國雞蛋產業穩健優質。在官民合力推動下,養雞也成為一舉數得的風潮。

法國是傳統養雞大國,雞蛋養殖業品質卓越,為歐盟蛋業領頭羊。全國2300個養殖場每年約產逾150億顆雞蛋。市售雞蛋幾乎100%產於本土,只有邊界城市有時販售鄰國雞蛋。

然而危機四伏,法國也不例外。去年爆發嚴重禽流感,產量比2021年的逾97萬噸少了約8%,嚴重缺蛋只能增加進口雞蛋,隨之而來的是蛋價飛漲。同樣狀況今年上半年再度發生,須從波蘭進口,一年間生產成本上漲53.6%。

法國雞蛋推廣國家委員會(CNPO)總秘書長休米(Maxime Chaumet)接受中央社電訪時指出,每家蛋農與包裝中心或食品商有7到8年契約,透過一系列公式計算蛋價,並根據飼養成本隨時調整;包裝中心再和經銷商簽訂契約,同樣依飼養成本調整。

換言之,相對於台灣的統一包銷制,法國蛋價是隨著市場供需與上游成本調整。價格調整公式機制有助於激勵蛋農以更優質產品為目標。

休米說,法國雞蛋優質的秘訣,在於對雞蛋嚴格的衛生安全規範。雞蛋從蛋農出場開始,就須標清產地、重量、生產和運送時間,才能前往負責分類標籤的包裝中心。雞蛋在此被依據性質、重量與飼養方式進行精細的分類與標記。

法國每顆雞蛋都印有全歐通用的標記,飼養方式、所在國、養殖場代碼甚至雞舍編號都一目瞭然,符合2002年歐盟的農產品可追溯性原則。

基於動物福祉,法國對於蛋雞飼養方式嚴加控管,養雞戶需要遵守歐盟規範,接受相關單位稽查。休米說,「因法規和監管相對嚴格,可信度增加」。

相對於台灣大多屬開放「格子籠」,法國自1998年起推動有機雞蛋養殖規範,由各地方主管機關協助雞農產業轉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之前競選時提出2022年零籠養政策。

目前法國籠養蛋已從2016年的70%大幅減少至約25%到33%。以市面通路雞蛋來說,約21%來自籠養雞、19%平面飼養、約33%為放養;近7%為更高級的紅標放養蛋;19%則為有機雞蛋。

養殖方式不是雞農自己標榜,而是由法國農業與食品主權部嚴格規範雞隻密度、戶外空間、養殖場大小、運輸方式等,受主管機關控管、稽查和認證。

同樣重要的是民眾的意識。據調查,95%受訪者支持產業轉型;85%民眾表示,了解生產成本差異且願意花更高價格購買非籠養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