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經濟安全公聽會 汲取美日台抗中經驗
歐洲議會國貿委員會於歐洲當地時間24日舉行公聽會探討歐盟經濟安全戰略,邀美、日和台學者分享各自國家的相關政策。中經院學者顏慧欣主張國際合作遏阻中國經貿脅迫,並認為歐盟的反脅迫工具可多邊化,引起歐洲議員興趣。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國際貿易委員會(INTA)的這場公聽會除了從歐盟立場分析經濟安全政策方向,並特別安排以美國、日本、台灣應對中國的經驗為參考對象。
泛歐智庫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ECFR)資深研策研究員格爾克(Tobias Gehrke)首先指出,歐盟經濟安全政策無論如何設計都會與美國和中國有關,而美中的競爭聚焦在先進科技,並將這些科技視為國家安全議題而非僅關乎產業競爭力。
由歐盟帶動流行的「去風險化(de-risking)」概念,他認為只是經濟安全戰略的一部分,另需投注於增強實力的一面,讓歐盟成為全球貿易不可或缺的角色。
美國諮詢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研究員克拉茲(Agatha Kratz)表示,歐洲過去在經濟安全議題上多是被動因應,如今需要坐上駕駛座,而近來指向中國的一些政策是好的開始。但她也強調不可能把中國完全排除在歐洲的全球供應鏈之外。
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貿易及投資安全計畫主任維斯基(Andrea Viski)則分析,美國約自2018年起重點關注軍民兩用科技的競爭力,包括人工智慧(AI)、機器人和量子電腦等領域,如今經濟安全已成為美國國家安全的基礎,而貿易與科技的相互運用則是政策重心,人權角度也納入考量。
不過她提出兩個反思,一是美國不透過多邊管道、強推單方行動應對中國的長期影響,包括盟友對美國政策的配合能維持多久;二是像半導體科技限制出口中國,反使中國加倍投入扶植本身能力。
東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鈴木一人(Kazuto Suzuki)分享日本經驗。他說2010年中國因釣魚台列嶼紛爭而限制稀土出口到日本,敲響了日本企業和政府的警鐘,體會到中國運用市場力量為政治報復工具。
他觀察,中國為避免直接與美國衝突,也會「柿子挑軟的吃」,改針對日、韓等美國盟友,因此日本需要減少依賴對其有敵意的國家。
日本政府在2022年提出經濟安全促進法(ESPA),面向包括供應鏈韌性、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預防科技外洩,以及推動科技基地、產官合作發展軍民兩用科技等。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國際貿易委員會(INTA)的這場公聽會除了從歐盟立場分析經濟安全政策方向,並特別安排以美國、日本、台灣應對中國的經驗為參考對象。
泛歐智庫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ECFR)資深研策研究員格爾克(Tobias Gehrke)首先指出,歐盟經濟安全政策無論如何設計都會與美國和中國有關,而美中的競爭聚焦在先進科技,並將這些科技視為國家安全議題而非僅關乎產業競爭力。
由歐盟帶動流行的「去風險化(de-risking)」概念,他認為只是經濟安全戰略的一部分,另需投注於增強實力的一面,讓歐盟成為全球貿易不可或缺的角色。
美國諮詢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研究員克拉茲(Agatha Kratz)表示,歐洲過去在經濟安全議題上多是被動因應,如今需要坐上駕駛座,而近來指向中國的一些政策是好的開始。但她也強調不可能把中國完全排除在歐洲的全球供應鏈之外。
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貿易及投資安全計畫主任維斯基(Andrea Viski)則分析,美國約自2018年起重點關注軍民兩用科技的競爭力,包括人工智慧(AI)、機器人和量子電腦等領域,如今經濟安全已成為美國國家安全的基礎,而貿易與科技的相互運用則是政策重心,人權角度也納入考量。
不過她提出兩個反思,一是美國不透過多邊管道、強推單方行動應對中國的長期影響,包括盟友對美國政策的配合能維持多久;二是像半導體科技限制出口中國,反使中國加倍投入扶植本身能力。
東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鈴木一人(Kazuto Suzuki)分享日本經驗。他說2010年中國因釣魚台列嶼紛爭而限制稀土出口到日本,敲響了日本企業和政府的警鐘,體會到中國運用市場力量為政治報復工具。
他觀察,中國為避免直接與美國衝突,也會「柿子挑軟的吃」,改針對日、韓等美國盟友,因此日本需要減少依賴對其有敵意的國家。
日本政府在2022年提出經濟安全促進法(ESPA),面向包括供應鏈韌性、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預防科技外洩,以及推動科技基地、產官合作發展軍民兩用科技等。
- 記者: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台北25日電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