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疲弱分歧難承兩頭燒 傳出棄以巴保俄烏聲音
法國世界報昨天專欄指出,歐盟和成員國的影響力逐漸式微,面對國際紛爭力不從心。如今面臨兩頭戰線,歐盟內部意見分歧,甚至出現放棄以巴衝突好聚焦俄烏戰爭的聲音。
自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10月7日襲擊以色列,引起後者大規模反擊以來已逾1個月,歐洲與國際的關注從為期1年多的俄烏戰爭轉到以巴衝突。歐洲一個頭兩個大,一是發生在歐洲大陸上的戰爭;另一個則是近東的比鄰衝突,且隨時可能因移民而延燒國內。
世界報(Le Monde)專欄指出,日前提議開闢海上走廊,向遭加薩巴勒斯坦平民提供救助的賽普勒斯總統克里斯托多里底斯(Nikos Christodoulides)10日接受該報專訪時遺憾表示:「希望歐盟多投入該區,然而,我們還看不到清晰的戰略。沒有人會忘記烏克蘭,但歐盟應該也要能在近東眼下的衝突中扮演重要角色。」
地中海國家賽普勒斯是最靠近加薩的歐盟成員國,也與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關係友好,因此積極倡議,敦促歐盟更關注以哈戰爭。但在以巴和俄烏戰線間,歐盟目前難有共識。
專欄記者李卡爾(Philippe Ricard)分析,面對被視為生存威脅的俄烏戰爭,歐盟展現出近乎完美的團結,然而對中東的外交策略彼此爭論。「分歧眾多且深層,不僅在成員國之間,也在歐盟機構間」。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10月13日衝突爆發後不久立即訪以,對以色列大力相挺的立場引發批評,導致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在隨後面對阿拉伯世界怒火時,謹慎言行如履薄冰。
自以哈開戰後,單就以色列為完全殲滅哈瑪斯為由而拒絕的「停火」問題就讓歐盟各國出現分歧。
勉強找到平衡的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如今支持停火;不過自始至終強調以色列自衛權的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卻持不同意見。在如此情況下,歐盟各國對於衝突過程和危機解方都難以產生影響力。
歐盟內心也都深知以色列當局應該不會聽從其建議,而是會選擇與唯一安全保障者美國合作。
更糟的是,在15年的風波,包括希臘破產後的歐元區危機、移民湧入、英國脫歐、COVID-19疫情和俄烏戰爭後,歐盟及各成員國在國際舞台上的集體影響力看來都日漸衰減,法國即是一例。
「歐洲軟實力不足以面對國際關係的『野蠻化』,即使在歐盟鄰近地區也力不從心。儘管歐盟、法國和德國不斷呼籲歐洲主權,歐盟的戰略與軍事準備仍不足以扮演地緣政治主要角色」。
李卡爾指出,「目前歐盟內部已有聲音,要捨棄以巴好聚焦俄烏」。尤其前者由美國主導基調,因此部份國家傾向讓華府承擔協助以色列的責任,「好讓自己關注在對基輔的投入上」。
自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10月7日襲擊以色列,引起後者大規模反擊以來已逾1個月,歐洲與國際的關注從為期1年多的俄烏戰爭轉到以巴衝突。歐洲一個頭兩個大,一是發生在歐洲大陸上的戰爭;另一個則是近東的比鄰衝突,且隨時可能因移民而延燒國內。
世界報(Le Monde)專欄指出,日前提議開闢海上走廊,向遭加薩巴勒斯坦平民提供救助的賽普勒斯總統克里斯托多里底斯(Nikos Christodoulides)10日接受該報專訪時遺憾表示:「希望歐盟多投入該區,然而,我們還看不到清晰的戰略。沒有人會忘記烏克蘭,但歐盟應該也要能在近東眼下的衝突中扮演重要角色。」
地中海國家賽普勒斯是最靠近加薩的歐盟成員國,也與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關係友好,因此積極倡議,敦促歐盟更關注以哈戰爭。但在以巴和俄烏戰線間,歐盟目前難有共識。
專欄記者李卡爾(Philippe Ricard)分析,面對被視為生存威脅的俄烏戰爭,歐盟展現出近乎完美的團結,然而對中東的外交策略彼此爭論。「分歧眾多且深層,不僅在成員國之間,也在歐盟機構間」。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10月13日衝突爆發後不久立即訪以,對以色列大力相挺的立場引發批評,導致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在隨後面對阿拉伯世界怒火時,謹慎言行如履薄冰。
自以哈開戰後,單就以色列為完全殲滅哈瑪斯為由而拒絕的「停火」問題就讓歐盟各國出現分歧。
勉強找到平衡的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如今支持停火;不過自始至終強調以色列自衛權的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卻持不同意見。在如此情況下,歐盟各國對於衝突過程和危機解方都難以產生影響力。
歐盟內心也都深知以色列當局應該不會聽從其建議,而是會選擇與唯一安全保障者美國合作。
更糟的是,在15年的風波,包括希臘破產後的歐元區危機、移民湧入、英國脫歐、COVID-19疫情和俄烏戰爭後,歐盟及各成員國在國際舞台上的集體影響力看來都日漸衰減,法國即是一例。
「歐洲軟實力不足以面對國際關係的『野蠻化』,即使在歐盟鄰近地區也力不從心。儘管歐盟、法國和德國不斷呼籲歐洲主權,歐盟的戰略與軍事準備仍不足以扮演地緣政治主要角色」。
李卡爾指出,「目前歐盟內部已有聲音,要捨棄以巴好聚焦俄烏」。尤其前者由美國主導基調,因此部份國家傾向讓華府承擔協助以色列的責任,「好讓自己關注在對基輔的投入上」。
- 記者: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17日專電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