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與夜讓生物繁衍 凸顯地球環境珍稀
太陽能提供地球生物生存的熱量,且因兩者距離剛好,讓生命得以誕生,是宇宙極為稀有的巧合,其他星球卻很難!英國空中大學學者科菡近日投書《英廣》指出,有日夜的區別讓地球生物得以繁衍,雖然銀河系約有41%紅矮星有類似地球的行星圍繞,但由於距離恆星太近,衛星難有地球如此適合生物生長的環境。
多數星球缺日夜循環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科菡指出,宇宙多數星球並沒有日夜循環,以太陽系所在的銀行系為例,約有1千億到4千億顆星星,有70%是較小、冷與重的紅矮星,其中又有41%是至少有1 顆是液態水存在的行星,但由於紅矮星較冷、密度較大,對這些行星的引力就比太陽對地球還要大。
地球之所以會自轉,是因為地球兩面的重力差造成,但在紅矮星的衛星大多因為主星引力太大,導致它們始終以同一面面對主星(與月球類似),因此該行星轉一年等於1天,這對於多數生物來說並不容易適應。
地球巧合 得天獨厚
不過,也有許多看不到太陽的生物有另類的生理週期,例如深海蚌類與熱泉蝦類會根據潮水的流動,決定生理週期。雖然紅矮星行星的條件嚴苛,但科學家仍嘗試假設,若紅矮星行星有日夜以外的循環機制,並用電腦跑模擬發現,行星在明面與暗面會有快速的噴射氣流,若加上液態水,該行星將會被厚厚的雲層與閃電籠罩著(與金星類似)。
雖然紅矮星旁的行星內也可能產生生物,或有以各種人類難以想像的型態居住,但由於人類很難觀察到遠方的恆星與行星,因此這些假設也可能作廢,而這就更加凸顯地球的得天獨厚,要產生這樣的環境需要相當多的巧合才行。
- 記者:台灣醒報呂翔禾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