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

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

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
作者:洪瀞   出版社:圓神   出版日期:2020-12-01 00:00:00

<內容簡介>

☆力學,正是最好的人生指南!
力學為物理學中的一個分支,包括牛頓三大運動定律、量子力學等,
但你知道,在人生這門艱澀的學問上,也有非常重要的七項力學嗎?
洪?博士將力學衍生運用,為你開一堂最有趣、最實用的「人生力學課」!
你將由此學會借力使力,克服難關、揮別迷茫,活出力量無窮的你!

☆「我一直想回台灣做這件事情,這比賺多少錢,更值得投入一輩子。」
曾獲得幾乎不會給予外籍人士的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獎學金、畢業於世界排名前十的哥倫比亞大學,被人視作「人生勝利組」的洪?,放棄國際半導體工程師的高薪職務,返回故鄉臺灣任教,實現他最大心願:為臺灣教育界創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

☆物理課本上的力學很難沒關係,「人生力學」你一定要學會!
力學是一個機制,由一個核心關鍵去延伸,推衍出恆常的法則。洪?博士不但致力改善臺灣的教育環境,還將他最擅長的力學延伸運用,創造出每個人都需要的「人生力學」。他從本身的求學經歷出發,以充實力.發現力.準備力.抗壓力.鼓舞力.轉換力.影響力等七個核心關鍵為基礎,帶你借力使力,以熱忱作為頂點,利用槓桿,把自身的能量發揮到最大,找到屬於自己的力學。

★本書特色:

☆「又帥又強!」「跪求出書!」「根本人生勝利組!」「有頭腦又有外表。」「當年的哥大周瑜民!」「我重新投胎考土木系還來得及嗎?」「這老師也太帥了,都想去報考該系所了!」
PTT表特版引發暴動,讓許多學生都想轉系的成大土木學系副教授洪?首部作品!
☆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成功大學教授,將力學轉化為你的人生助力!
☆人生七大力學快速學習法──
.充實力:加速提升學習速度,拓展自身視野
.發現力:學會觀察,找出自己的能力何在
.準備力:未來的爆發力,來自平常能量的累積
.抗壓力:找出能承受的壓力值並淬鍊自己的韌性
.鼓舞力:時時感受生活中的正向力,鼓舞自己也激勵他人
.轉換力:懂得調適轉換心態,你也能上演絕地大反攻劇碼
.影響力:重視他人的需求,合作能創造出不可思議的影響力

★名人推薦:

☆遠見雜誌副總編輯/林讓均
前科技部長及國立臺灣大學講座教授/陳良基
作家/御姊愛(徐豫)
《人生路引》作者、醫師/楊斯棓
生鮮時書創辦人/劉俊佑(鮪魚)
作家、臺中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蔡淇華
Super教師、暢銷作家/歐陽立中
臺灣影評人協會理事長/膝關節
《遠見》雜誌主編/謝明彧
──有力推薦

▍洪?副教授真的像極了阿基米德,他的大作就是支點,可以讓你撬起自己的人生!
──《人生路引》作者、醫師/楊斯棓
▍洪?從科學、留學與教學的經驗中,悟出一套獨特的觀點,幫你找到一個支點。
──生鮮時書創辦人/劉俊佑(鮪魚)
▍洪?教授用「科學」與「故事」,為你重新開啟「人生之力」。
──Super教師、暢銷作家/歐陽立中
▍洪教授文章深入淺出,用很多聯想方式引導學習,如日本的日月火水木金土曜日就創了一段故事,非常有趣,值得一讀。
──臺灣影評人協會理事長/膝關節
▍聽完他對人生價值的思考,決心投入教育工作的堅持,反而慶幸有老師這種「理想性人格」,成為改變臺灣社會的新力量。
──《遠見》雜誌主編/謝明彧

物理,可說是最強跨界學科,商業上有「系統動力學」,生活上有「人生力學」,洪?從科學、留學與教學的經驗中,悟出一套獨特的觀點,幫你找到一個支點,撬動你迷茫人生的大門,給你跨界的勇氣。
──生鮮時書創辦人/劉俊佑(鮪魚)
洪?老師是美國哥大博士、半導體工程師,卻放棄百萬年薪回臺任教,怎麼想似乎都是「不理性」的選擇,但聽完他對人生價值的思考,決心投入教育工作的堅持,反而慶幸有老師這種「理想性人格」,成為改變臺灣社會的新力量。
──《遠見》雜誌主編/謝明彧

★目錄:

推薦序 觀人讀其心,冷眼品洪? 楊斯棓
推薦序 阿基米德要的支點,你找到了嗎? 歐陽立中
推薦序 千禧世代的學習困境,該如何找到你的學習平衡點? 膝關節
好評推薦
序 為自己的人生寫下一本致勝筆記
Chapter 1 充實力
Chapter 2 發現力
Chapter 3 準備力
Chapter 4 抗壓力
Chapter 5 鼓舞力
Chapter 6 轉換力
Chapter 7 影響力
特別收錄 愛情彩蛋──那命中注定的新生說明會
後記 覺得人生「很難」的時候,屬於自己的「不難」時刻已緩緩到來

<作者簡介>

洪瀞
14歲時便至美國留學,並在22歲時獲得幾乎不會給予非美籍人士的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獎學金,2013年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土木工程與工程力學取得博士學位。
曾擔任日本京都大學、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客座教授,2018年獲科技部「年輕學者養成計畫」表彰,現為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
原於國際半導體設備大廠工作,不過僅任職一年,便抱著「先把環境變成梧桐,鳳凰才會來棲」的心態,毅然放棄高薪,回到故鄉臺灣任教,教學最大目標是「創造一個人與人之間能夠經常互動,且相互鼓勵的環境」。

★內文試閱:

‧作者序

為自己的人生寫下一本致勝筆記

你是否曾有過什麼夢想,又是否因為現實的種種因素,忘卻了這個夢想?

人類的記憶是短暫的、不可考的,你若願意跟隨這本書的腳步記錄下來,寫下一本屬於自己的人生力學筆記,在數年後翻開它時,你將感謝當時寫下筆記的自己,並從中獲得泉湧般的喜悅與能量。

當想起夢想時,就是你成長的時刻,而被喚醒的夢想,其實也早已跟著一起成長茁壯,所以學有所成,並非遙不可及。

堅忍的意志,克服了獨自在異鄉求學的孤寂

國三那年,我被「丟」到美國麻州。那時候的我,聽了感恩節的故事、探究了五月花號、思索印第安人的遭遇,上大學後,讀了《槍砲、病菌與鋼鐵》這本書,似乎才更能體會感恩節的由來與意義。

其實「麻州」也是我到美國第一個學到的英文單字,這是一個以印地安人部落名字來命名的州,英文讀作「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位於美國東北部,原意是「一個很大的山坡地」,也是美國最古老、最具文化歷史的地區之一。初來乍到,我其實不認為自己已經來到了異鄉,那時我經常在清晨夢醒時,以為自己仍在故鄉的家裡,然而,眼前陌生的環境卻無時無刻提醒著自己:這裡不是我的家。

在美國念高中的第一年,我碰巧在影音出租店被《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臺灣譯作《刺激1995》)給吸引,當下查了「Redemption」的意思,知道它意指「救贖」後,很快就把它租了回去。在這部電影當中,主角即便身處逆境,依然不放棄希望,甚至還能拯救身旁的人們以及自己,如此堅忍的意志其實默默感動了當時的我。

想想從小在外求學的過程,每一日何嘗不是期待早日學成?越是這麼期盼,就越是督促自己透過一點一滴的努力,以及凝視遠方目標的精神,等待脫離異鄉那一天的到來。當時的我經歷過一段不知道是否能順利畢業的時期、懷疑自己是否根本不清楚如何做研究,也曾一度放棄過自我,想遠走法國,從擔任一名餐廳的學徒做起。如今,我以自己的興趣為業,在大學裡依靠教學、服務、研究而活。

回顧在海外的經歷,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不過就十四、 五年的光陰。這當中,我到了紐約,在這座城市戀愛、學習、跌倒,然後再爬起來。隨後,旅居過西雅圖、巴黎、里昂、京都、聖荷西,最後,依循自己的初心,回到了故鄉。

從小離鄉背井的我,在異鄉說著不道地的語言,吃著異地的食物,若問我成長的過程困難嗎?對於長期擔任「少數民族」或「游牧民族」的我會回答:「確實不容易,但實際走過一遭後,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困難。」這一個過程中,有很多開心與難過的故事,而能改寫歷史的人永遠是明白自己的人生力學,並堅持到最後的人。

找到屬於自己的關鍵字

相信各位讀者第一眼看到書名時,《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必定會抓到幾個關鍵字:「自己的力學」「喜歡又做得好的事」。

身為一名學者,在學術出版的世界裡,「關鍵字」的掌握與檢索非常重要:一來方便期刊編輯找到適合的文章檢閱人,二來讓讀者找到適合的文章。

近年來很受大家歡迎的「斜槓」,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或許會希望替自己和更多厲害的關鍵字或稱號產生連結。確實,如果要讓自己的光芒被看見,當然要好好經營屬於個人的獨特關鍵字。但過多的關鍵字,反而會讓別人眼花撩亂,模糊了你真正喜歡又能做得好的事。

近年來觀察到不少人,嘗試走在多才多藝的斜槓人生道路時,不小心陷入生存焦慮的陷阱之中。比如說學習了各個不同領域的知識、考取數張專業證照後,非但沒有拓寬自己前行的道路,反倒在這些證照成績中,迷失了自己真正喜歡的項目,又或者因著社會的期待,走上了不適合自己的方向。

你不需要急著成為一名多才多藝的斜槓青年。換句話說,你可以先專精於一項技能、一項符合自己的關鍵字,再從那件事出發,為自己加值擴充。這個關鍵字不需要多熱門,而是要貼切自己。一個引人注目的標題,往往不會是由數個重點組成,而是由一個核心關鍵字去延伸,我們熟悉的「力學機制」也是如此。

本書所說的「七大力學」包含了:「充實力」「發現力」「準備力」「抗壓力」「鼓舞力」「轉換力」「影響力」,每個力其實都與你我身旁的生活大小事息息相關,等待你用想像與之連結。

潛藏在古老智慧裡的道理

「力學」泛指「機制」,是藉由觀察物理與自然現象,推演出的一套規則道理。其實這種探究「機制」背後的智慧,在千年以前早已被記載,比如說上古三大奇書之一的《易經》,就是聖賢們透過與萬物間的相處,經由仔細的解讀,慢慢的理出特徵、規律與可循環再生的現象。

你也許聽過這句話:「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正是出自《易經》,「道」所指的其實也就是「機制」。或許你也聽過「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易經》裡的這些話,都是勉勵我們要和宇宙萬物一般運行不息,做多少努力就會有多少收穫,告訴我們凡事不以消極的態度面對,要有勇於承擔、奮發向上的精神,做一名能學習、接納與包容的人。

很難想像,不過就在一百多年前,牛頓闡述了「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為當代的「力學機制」打下了科學基礎。不論這些故事來源的真偽,若當初牛頓被蘋果砸中後,僅埋怨自己被砸中的不幸,而不是探究為何「蘋果筆直的從樹上墜落下來」,我們可能還無法意識到「萬有引力」這個機制的作用;愛因斯坦亦熱中觀察、細究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大小事,從伯爾尼鐘樓那清脆悠揚的聲響中,他受了啟發,歸納出顛覆整個世代的「狹義相對論」。

所以,面對人生,你最不該忘記的就是「觀察能力」,尤其在這快速變遷的時代之中,只要意識到自己擁有無盡的發現力並喚醒它,你隨時都可以發現許多新奇有趣的現象,接下來,你可以拿起紙與筆或是手機,開始記錄與歸納。期待你建構出那些自己喜歡又做得好的事。

‧推薦序

觀人讀其心,冷眼品洪瀞/楊斯棓

聽幾位女性友人聊起三十五歲的洪瀞副教授時,眾人無不讚其美貌。我一看照片,絕不會假稱「還好」,因為他真的帥,在日劇裡絕不可能只扮演路人甲,在港劇裡則必定是大俠霍元甲。

在下並非母胎單身,由宅男直接走入婚姻,反之我有大量的交往、相親經驗,我完全清楚洪瀞的外貌較之一般平凡男子,在追求異性時,具備多大優勢。如此「質」男,只要在咖啡廳的紙巾上撇下自己電話,拿到紙巾的女生,縱使筆跡模糊難辨,都會立刻把可能的手機號碼逐一撥打,只求一親本尊。洪兄讓人津津樂道的當然不只是skin deep的 beauty。

臺語有個詞彙叫山崩地裂(suann-pang-tē-li̍h),洪教授的研究專長正是山崩與地質災害及大地地震工程。

這本書洪兄依其物理專長,定調為一本「人生力學筆記」。十四歲負笈美國,二十八歲學成返國,這樣的人生經歷,讓我立刻思考五個面向的問題:

一、原生家庭。他和原生家庭的關係如何?他的父母是擅長傾聽的明主,還是獨裁暴君?

二、打工經驗。他有沒有打工過?如果有,他從事那些性質的打工?打工對他來說又是什麼意義?

三、醞釀友誼。友誼對他的人生意義是什麼?他的人生中有沒有一段由友誼所譜寫的動人故事?有沒有可能發生什麼大小意外,因而終結了這段友誼?如果發生了,又該怎麼辦?又能怎麼辦?

四、遇見愛情。如何遇見並經營愛情?在他身上,愛情又是怎麼發生的?他如何經營維繫跟對方的關係?

五、學業關卡。學業上有沒有並非一帆風順的時候?萬一有,他如何克服?

在這本書裡,幾乎都有答案,有時顯而易見,有時在字裡行間。而這五個問題,也是許多二、 三十歲人的問題。

你的原生家庭如果都是成熟體貼的長輩,較之擅長情緒勒索者,身為前者的家庭成員,能安然帶著百分之百的ATP(即腺苷三磷酸,能量的基本單位)去面對下面四個問題,若不幸身為後者家中一員,心神可能被消耗到剩下一半的ATP,苟延殘喘的面對剩下四個問題。

如果打工的那一小時,可以學到超過窩在圖書館一小時的事情,我舉雙手贊成。如果翹課打工,期中考因此沒過,打工所得還不夠付暑修費,只是能搶在剛上市時先買一隻最新款iphone,其實也沒幹嘛,不過拿來玩些小遊戲,只為了在同儕間給人一個「他拿iPhone 12 Pro」的虛華形象,那真是何苦來哉?洪兄的打工選擇讓我吃驚,那是我覺得自己一輩子都無法勝任的打工選項。不過我想他深諳物理學原理,應該可以善用之,少費點力。

友誼的課題,我認為既重要又困難。研究成果達世界級水準的李遠哲院長,曾分享他在竹中念書時,交友對他來說是個困難課題。有一位也是新竹中學畢業的名人,某個小考試據說他贏了第二名很多分之後,下了一個註腳:「獅子不瞭解狗的悲哀」,你希望你的孩子也服膺這種價值嗎?這種價值,我看不到共好何在。

我回想成長的過程中,如果考試結果「考贏」別人,很多男生的動詞會用「幹掉」。如果你的孩子考第一名之後,聲稱自己幹掉全班了,而你的反應是幹得好,我覺得你們兩位的心都生病了,要找機會、找方法去洗滌、修復自己的心,跟自己和解。

洪兄年紀輕輕時負笈海外,曾有一段替全班義務製作補充教材的經驗,獲得意外讚美的美好回憶。為什麼被讚美?因為他做的事,讓全班同學都獲得一段重要知識,尋求共好。

考得好的人,選擇去幫忙困惑的人,這樣的價值,才是偉大、良善的。

成熟的人,是隨著年紀成為一個體貼的人,願意對人伸出援手,而交友的課題應該是學著跟欣賞我們的人誠心交友,遠離貶損我們,只想利用我們於一時的人,這遠遠不只是年輕時候的課題,而是一生的課題。

愛情這種東西,有人一輩子都沒遇過,有人比較晚遇到真愛,有人活到一把年紀,遇到誤以為是真愛的愛情騙子卻沒轍,一頭熱的臨老入花叢,最後被剝皮熬骨。

有幸遇到愛情,請你一定要呵護珍惜,除非你天生就是一隻花蝴蝶或是你熱中扮演唐璜一角。

學業上的關卡是一回事,突破學業關卡,仍要正確看待學業與工作的關係,才是個明白人。我長期持論也呼應洪兄所言:「我們也越來越難預測未來會有什麼樣的工作等著我們。」

如果你讀過《人生路引》而大呼過癮,我更推薦你讀《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我絕對不敢說拙作《人生路引》是北極星,但洪瀞副教授真的像極了阿基米德,他的大作就是支點,可以讓你撬起自己的人生!

(本文作者為《人生路引》作者、醫師)

阿基米德要的支點,你找到了嗎?/歐陽立中

我喜歡跟學生講道理,但有些道理講久了,就變成「老生常談」。像是你跟他們說要養成好習慣,因為「好習慣使人終身受益」。他們聽是聽了,但完全無感。所以,我開始研究道理要怎麼說,才能讓學生入耳動心。

後來我是這麼跟孩子談習慣的:「大家國中都有學過『摩擦力』吧!當物體受到外力時,就會產生『靜摩擦力』。而物體在被推動的瞬間,會產生『最大靜摩擦力』。緊接著,物體便開始移動了,此時的摩擦力就是『動摩擦力』。養成好習慣為什麼難?因為一開始你會有誘惑和藉口,那就是靜摩擦力。可是當你堅持下去,熬過最大靜摩擦力後。你會發現,此後這習慣內化成為你的生活,你不需要花太大力氣就能維持。為什麼呢?因為動摩擦力小於最大靜摩擦力。」

我看見孩子們嘴巴微張、眼神發亮,因為他們從來沒想過,原來「摩擦力」可以解釋「習慣」啊!從此我發現,人生道理不要用說的,要用科學去證明,更有說服力!但礙於我的科學能力只停留在國中程度,也再也證不出什麼人生道理了。直到讀了洪瀞教授的《自己的力學》,我情不自禁的大喊:「就是這個!就是這個!」因為洪瀞教授用「科學」與「故事」,為你重新開啟「人生之力」。

坦白說,最初知道洪瀞教授,可能跟你一樣,是從PTT表特版知道的:高顏值、高學歷、高水準。但讀著洪瀞教授的文字,我非常訝異,他自謙文筆不好,可是他的文章「言值」卻非常高啊!他的筆下,有科學的慎思明辨、亦有文學的理趣況味,你再也不會覺得科學與你無關。

他談「發現力」,用物理學者薛丁格的思想實驗出發,當貓被放在一個封閉的黑盒子,裡頭還有裝滿毒物的燒杯,好奇的貓咪會怎麼做呢?從科學的角度而言,在我們觀察這隻貓以前,牠處於一種存在亦不存在的狀態。但從人生的角度而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黑盒子,若你沒有去觀察,就不會發現自己的能力。「普通人是放錯地方的天才,天才是放對地方的普通人。」洪瀞教授如是說,擲地有聲。

他談「準備力」,從「板塊學說理論」出發,先告訴你當板塊擠壓至變形臨界時,持續性的板塊聚合和擠壓,所累積的能量就會被釋放產生地震。接著他會帥氣的回眸一笑,問你:「你準備好要讓那些曾看輕你的人,感受強震了嗎?」那些能震盪江湖的高手,哪一個不是潛心修練、靜待時機呢?

他談「抗壓力」,從「壓力鍋」出發,告訴你「較大的壓力與溫度,才能逼出食材的美味和營養。」因此,你眼下面對的挫敗與痛苦,其實是美味食材啊!你不好奇會做出什麼樣的滿漢全席嗎?

阿基米德曾說:「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舉起地球。」但他沒告訴我們,這個支點要上哪找。不過,我想我找到了,洪瀞教授《自己的力學》,就是那個支點。你要做的是,翻開這本書用心讀完。回頭發現,人生舉重若輕啊!

(本文作者為Super教師、暢銷作家)

千禧世代的學習困境,該如何找到你的學習平衡點?/膝關節

單純從書名來看,這本書「自己的力學」並不是好懂的概念,但「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這就是一個很吸引閱讀的起點。而這樣的標題很容易淪為某種朝會或是心靈演講上「言不及義」的直銷雞湯話術。但閱讀過本書之後,你很難不想到那部電影:《三個傻瓜》。

《三個傻瓜》對很多臺灣觀眾來說是非常特殊的觀影經驗,畢竟這部片在臺灣足足演了半年,電影臺播放次數高,進而觀影人次也挺高的,所以滿多臺灣觀眾也都真心喜歡這部片。也許你要說這部片過於天真樂觀也可以,或是過於說教刻板也沒問題。但它確實激起了很多人在求學之途從來沒有思考過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為何你要學習?」

臺灣的觀眾對於故事裡的三個角色非常有認同感,其實是兩個。主角就是阿米爾.汗飾演的藍丘,他象徵理想熱情突破窠臼,勇敢挑戰威權制度。這是多數我們都辦不到的美好想像,所以我們很喜歡這個角色帶來的刺激快感。其二是,我們真的能夠突破聯考學測制式壓力,進而追尋快樂的學習嗎?

馬德哈萬飾演的法罕,這個角色比較接近《自己的力學》推崇的方向。你應該找到自己喜歡的,也許現實不足以支撐你的理想,但你仍然要嘗試看看。法罕後來去當野生動物攝影師,這需要很高的理念才能支撐現實。多數人只追求穩定現金流的日子當目標的話,無疑是緣木求魚。

另一個角色是沙曼.喬希飾演的拉加,在學習過程中充滿了各種「旁門左道」,他念書很沒有信心,只好求神拜佛,加上家務很多,讓他常常分心,導致他學習充滿了家人壓力與期待,他根本不適合這樣的高壓競爭,也許考上名校對他來說,就是光榮使命,但對於更多人來說,念名校是學習的起點,只是對於拉加來說,已經是一個階段的終點。這麼說來很喪氣,但我們是否看過太多天才保送生,國中高中一路跳,到了大學就遜掉?

《三個傻瓜》是一個倒敘法,最後兩個好朋友加上一個討厭鬼,展開三人尋找藍丘的旅程。可以說這段旅程,其實就是找回學習最初的熱情,為何你要學習?學習到底帶來甚麼?這電影不就也是我們從離開學校之後,才重拾真正學習的態度?因為我們都離開了那些「被迫學習」的時光之後,才明白什麼是你心裡追求的疑問、好奇心。

受限於國人科舉制度底下培養出來的陳年學習史觀,其實我們只懂得被迫念書與死背,那些答案背後所連動的史觀、邏輯,卻是大家長期缺乏的訓練。洪博士這本書對我來說,他運用了自身所學的高專業知識,結合通俗白話語言,變成一篇篇能讓初階,或是正值學習起點的朋友們,成為很好的一道「力學」,進而變成「勵學」,你才懂為何成人世界說的「鼓勵學習」,如此空泛蒼白的口號,其實是很值得思考,如何「跨界學習」?成為你專業上的思考王者只是起點,能切換到不同學科、領域,才剛好是我們這個世代必要具備的「斜槓」態度。

書中另外提到的「懂王」,這樣的人物更是訓練我們多元思考的「三人行,必有我師」態度。其實你我身邊都有懂王,從親友同學之間,永遠都有這種人的存在,懂王可能真的是「略懂略懂」,但他們都會說得一副非常有自信,就算錯了你也覺得好像不該糾正他們。然而,懂王的存在,不就是對我們對於每門學科的絕佳隨堂抽考嗎?

過去嬰兒潮之後信奉的單一職場,能在同一個戰場上,以專情專心的武士道奉獻精神,對初始職業真愛不死,早就是千禧世代的童話故事了。

新世代需要具備的三頭六臂本領何其多?兩千年後出生的新新人類們如今都需要面對知識、資訊載體大幅爆炸的同時,還能夠找出屬於自己的溫柔熱情視野,無疑更加困難。

這本書除了讓我們看到洪教授到底有多帥之外(笑),也能窺探他從小留學生時期,如何克服生存與生活上的壓力,最終能激勵大家找回學習的初心。希望大家在閱讀這本書之後,能成為真正的懂王。

(本文作者為臺灣影評人協會理事長)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