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2版修訂版)

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2版修訂版)

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2版修訂版)
作者:羅素.巴克立(russell a. barkley)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14-12-01 00:00:00

國際知名過動症專家以最新的知識、同理的關懷
帶給過動兒父母信心和力量
英文版銷售350,000冊
兒童心智科醫師建議必讀書單

臺灣兒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罹患率約8%,巴克立博士是此領域傑出的學者及醫師,在他長銷二十年的這本代表著作中,詳述過動症的最新科學研究及治療方法,提出十四項過動兒教養指導原則及實際運用技巧,並特別針對2~10歲孩子設計八步驟行為管理計畫,減少過動兒的固執、對立和反抗行為,同時提高合作的程度,讓他們在家庭及學校生活能更加順利。
本書希望能夠幫助過動兒家長:
‧瞭解孩子的症狀。
‧接受正確的診療。
‧與學校及醫療專業合作提供孩子需要的資源。
‧學習教養技巧,改善親子關係。
‧增強孩子的學習與社交能力。
‧有效利用獎勵與誘因,導正孩子的行為問題。
‧重建和諧的家庭。
近年來由於神經科學及基因學研究的快速進展,醫學界對於過動症的成因有了更完整的瞭解,修訂版針對造成過動症的生理和遺傳基因的基礎,提供許多詳實的資料。家長應該注意這些研究證據,才知道如何面對一些沒有科學根據的言論──比如認為過動症是因教養不當、飲食或電視看太多所導致。另外補充新核准藥物的作用、效果及可能副作用,並建議家長如何向醫師提出有關藥物服用的問題,期待這位「專業知己」能成為過動兒父母的最佳幫手。

★名人推薦:

養育過動兒要對過動症有全面的認識、關心的態度、正確有效養育的知識和技巧,巴克立博士(Russell Barkley)這本書提供了完整的知識和有效的技巧,加上何女士流暢的文筆,實在地提供過動兒父母一本完全養育手冊。
──宋維村,若瑟醫院院長

何其榮幸推薦善欣更新翻譯由羅素.巴克立著作的《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修訂版)》。作者為此領域的佼佼者,一年多前還曾到臺灣演講,讓我受益良多。譯者何善欣女士與我因專業合作一起開工作坊認識至今15年,而遠流2002年出版的中譯本《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一直是我在職場上推薦家長及專業人員認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必讀的首選書。很高興經過了12年,新的版本出現,這是一件多麼令人興奮的事情。
在我看過的許許多多介紹過動症的書籍中,這本書所涵蓋是最完整的。從介紹症狀、成因、診斷標準及評估方式,到家長的自我成長(empowerment);從心態的調整、照顧自己、並提昇家長的知能,而後談到從家庭環境的介入、詳細的治療策略、環境處理到藥物治療。這不只是一本家長手冊,也絕對是一本專業書籍。
──吳佑佑,宇寧身心診所負責人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患者是一群挑戰父母知能的孩子,由於他們缺乏自我抑制、過動衝動而很難建立規矩,也讓父母在管教上容易感到挫折、失去耐性,因此,家有過動兒的父母都需要學習如何有效的教養孩子。很高興看到羅素.巴克立再次修訂《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他把近十年來有關ADHD最新的研究結果放在原本就已經非常完整的手冊,讓本書更具時代性。本書強調實證的知識,包括ADHD的核心問題在自我調節,很多不同面向的問題可能都源自此核心缺陷;以及ADHD實證有效的教育策略,這些都有助於在市面各種治療的爭議中做出明智的選擇。
新版期待幫助家長做一個有科學精神、有能力的家長,如何讓自己因ADHD孩子而增能、家庭品質更好,應該是本書出版最大的目標。感謝長期關注ADHD親職教育的譯者何善欣女士,透過她的翻譯,國人可以輕鬆地獲得美國大師的寶貴知識。
──洪儷瑜,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兼系主任

巴克立博士不只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這個領域的先驅,並以其畢生之力教導和幫助此症的患者。這本書融匯了所有過動兒家長每天面臨的挑戰,以及需要做的重要的決策。巴克立博士的知識、才華和奉獻,就像希望之塔照耀在本書的每一頁。
──Edward M. Hallowell, MD,《分心不是我的錯》作者

這本書是非常有價值的全方位資源,提供了最新的科學新知,包括執行功能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關係的清楚說明。巴克立博士有特殊的天份,提供實際又易懂的指導,幫助你成為有效能的過動孩子的倡議者。
──Chris A. Zeigler Dendy,過動兒家長、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和執行功能障礙》作者

我最喜歡此書的一點是巴克立博士幫助父母從混亂中找到秩序,且更有效的解決問題。這本書不但尊重父母且充滿智慧。為了面對ADHD,有效的掌握生活,你不但會反覆地閱讀相關章節,而且可能是「每天」。
──Mary Fowler,過動兒家長、《不聽話的孩子》作者

這不只是另外一本有關過動兒的書而已,這是一本非常棒的書。雖然是為過動兒父母所寫,卻可以幫助所有和過動兒有關的人:老師、心理師、醫師和家人。就算我介紹本書給過動兒的父母,但我絕不會把我手上的那一本借給他,因為每一位父母都應該自己擁有這本好書,而且一讀再讀。
──J. Clyde Ralph,《小兒科新聞》(Pediatric News)

★媒體推薦:

這是一本可讀性很高、很棒的書,可幫助父母親找到力量。
──《國家心理疾病聯盟》雜誌(NAMI Advocate)

這本書提供了有關ADHD最先進的研究和洞見,讓此症可以不再是一個孩子(和其父母)一生的障礙。能有像這樣一書在手,過動兒的父母應會覺得感恩,老師們也會期望推薦本書給準備好的父母。
──《學校與臨床介入》期刊(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

這是父母親認識過動症的入門書,若一個小圖書館針對此症的館藏只限一本,本書是一定是首選。
──《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我總是在找最好、最正確、最新的書,我可以告訴你,這一本就是。
──Ellen R. Fischbein, MD,《精神醫學時報》(Psychiatric Times)

ADHD最知名的專家,非巴克立博士莫屬,總而言之,太棒的一本書了。
──《兒童與家庭行為治療》(Child and Family Behavior Therapy)

★內文試閱:

如何幫助孩子解決同儕問題
那天安德莉打電話給我,說今年的假期到她家時,不希望我們帶巴比去。事實上,家庭的聚會沒有人歡迎我兒子──除非他能學會規矩。好慘,她是我親姊姊耶!
我們真的希望這次的活動,對曼莎是一個正面的經驗。我們嘗試先和小組長溝通,讓她對我們女兒的狀況有個心理準備。所以當她告訴我們,實在沒辦法讓曼莎留在隊上時,我們只覺得「為什麼我們不能一起努力?」
上星期,鄰居牽著我的兒子和他的湯米來敲門。我們兩人不斷的互相解釋、道歉,其實,言下之意都是「為什麼你不能把自己的孩子管好?」我知道他們再也不會邀請我兒子去他們家玩了。每天放學以後他能做什麼?他在這條街上已經被孤立了。
我們不想讓她面對這樣的事,但是孩子們有時是很殘酷的。如果你的女兒含著眼淚問你,為什麼全班都被邀請參加生日派對,只有她又沒被邀請?你會如何?
我和同事在我們的過動症診所,每天都聽到類似的故事,這些情境你應該也很熟悉。你也應該知道過動兒的人際關係,是所有問題中最麻煩的。身為一個成年人,你當然知道友誼的重要,但是你沒有辦法強迫別的孩子喜歡你的孩子、和你的孩子做朋友。看著孩子一次又一次被別人拒絕,是很痛苦的事。
你目睹這對孩子自尊心的影響,也知道他的寂寞。就算你可以在家盡力,學校老師也可以努力,但面對孩子自己的社交圈,你束手無策。
有一次,我看到一部卡通影片的情節,媽媽屈身抱起哭著的丹尼,他說他提早從學校回家,是因為沒有人站在他這一國。這一段把過動兒父母的心境描述得真好,父母常是唯一站在過動兒這一國的。
過動兒和別的孩子相處時常有嚴重的問題。尤其是一起做事或玩遊戲的時候,別人會討厭他們的過動和衝動;還有他們的魯莽與坦白,尤其是批評人時,也常讓人不悅。過動兒動不動就發脾氣、受挫、攻擊別人,也讓和他玩的人備受威脅,然後口頭或肢體的反抗、對立、攻擊或敵意就出現了。難怪過動兒在同儕中惡名昭彰。
這些社交問題的根源,是他們對時間和未來感受的發展不足。過動兒只活在此時此刻,現在覺得怎樣就是怎樣。很多社會技巧所帶來的好處,不是馬上就可以看到的,比如分享、合作、輪流、守信、對別人表示好感等,對他們的意義都不大。從來不想將來的後果,讓他們看不到現在的自私和自我中心,會讓他們不斷地失去朋友。他們就是不瞭解,朋友關係是需要時間的累積、建立在互惠和分享興趣上的。
幫助過動兒改善人際關係,是很大的挑戰,而且不見得有收穫。因為父母不可能總是在孩子與人互動的現場當下,提醒他要抑制衝動、停下來思考。基於種種理由,父母很難主導、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但是,還是可以使點力的。
我的兒子沒有朋友,我們可以如何幫他,讓別的小孩喜歡他?
過動兒社會技巧方面的專家,建議父母可以嘗試:(1)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技巧,(2)幫助孩子面對別人的嘲諷,(3)在家安排正面的互動機會,(4)安排與鄰居、社區正面互動的機會,(5)爭取學校的支援。
培養良好的社會技巧
雖然父母不可能在家以外,介入孩子與人互動的現場,但可以在家教導孩子一些社交技巧。試試下列的方法:
1.在家建立獎勵計畫,如11章描述的代幣制度,改善某一兩項你希望孩子在與人互動時的行為,如分享、輪流、不碰別人、小聲講話、坐好、不霸道、尊重別人要玩的活動等等。不要一次努力太多項行為,否則不易成功。
2.選好一兩樣行為之後,把它們寫在紙上,貼在冰箱或門上你和孩子都容易看到的地方。但如果有小朋友來家裡玩,注意不要讓你的孩子因此受窘,反而製造別的困擾。這張紙只是提醒你和孩子這一兩個星期努力的目標。
3.一旦你有機會看到孩子和別人玩,停下手邊的工作,輕聲和孩子複習一下你們的目標行為。告訴孩子,只要出現這些行為,就可以賺到點數;如果有不當的行為,就扣點。整個程序,就如同第12章描述的面對轉變所需的準備動作,要事先和他溝通你們的規則。
4.從現在開始,用心觀察孩子和別人的互動。只要一看到有正面的行為,馬上讚美並給予點數。也就是說,「抓住他們表現好的每一個時刻」,但是要注意表現得自然一點,不要讓他在別的孩子面前覺得很糗。
5.一星期挪出幾次,只要幾分鐘,和孩子複習一下你們希望培養的新行為。在這幾分鐘中,你應該:(a)先解釋你希望他做到的行為;(b)角色扮演,由你演練這項行為;(c)替換角色演演看,由他扮演別的小朋友;(d)鼓勵他下一次和別的小朋友玩時,做出這項行為。
6.試試把孩子和兄弟姊妹或別的小朋友玩的過程錄影下來。最好不要說太多,也不見得要讓孩子知道,因為你要錄下他平常最自然的表現。許多智慧型手機或筆記型電腦很方便使用,可以讓你達到錄影的目的,而不造成干擾。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看這些錄影,讓他觀看瞭解自己是如何與人互動的,有更多的自我覺察。你們可以從中找出他做得好的地方,當然也可以發現他能改進的空間。這樣的錄影對過動兒會很有幫助,因為他們常渾然不知自己和別人互動的情形。但是,你若想把影片當做有效的教具,得讓它變得好玩、有建設性和獎勵的性質,而不是用來處罰或說教。盡量從影片中尋找正面的點鼓勵他。
7.另外一個方法是找一位你和孩子都熟悉的人,很自然地做出這些正面的行為,點出這項正面的行為,並鼓勵孩子下一次也這樣做做看。但要注意他們之間的關係,不要造成孩子對他的怨恨。也不要用手足當榜樣,孩子最不喜歡被別人拿他們和兄弟姊妹比較。你可以用電視上或電影中的人物為例子,以那些角色或人物做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無論你用哪一種方法,請注意孩子下列的行為:(1)開始與人互動時,(2)開始並持續與人交談(包括傾聽、聽別人的感覺和想法、輪流說話、表示興趣),(3)解決衝突,(4)與人分享。
面對別人的嘲諷
嘲弄是孩子的人際關係中最普遍的一個難題,而如何面對這一難題,幾乎可以決定他們在團體中的未來。如果處理得不好,甚至會引起爭鬥或失去友誼。朋友之間的嘲弄,有時是在測試彼此的友誼、忠誠度、控制情緒或面對挑釁的能力。在男生的朋友圈中,似乎特別如此,好像想經由這樣的測試,知道當自己面臨危機時,對方是否可以提供支持的力量,也同時看看對方的忠誠度有多高,在別人的攻擊批評之下,是否能不被擊垮和爆發,仍保持冷靜和溝通協調的能力。看一個人對別人嘲諷的反應,可以看出他和那群人的關係的強度,如果你的孩子對他們的嘲諷的回應是負面的,可能是在告訴別人他們的關係是脆弱和暫時的。有時,嘲諷真的是一種攻擊,意圖讓對方經由被羞辱而付出代價,如降低社會地位和聲望。這一招是男、女生都會用的。
孩子如何面對別人的嘲笑是很重要的。面對這樣的情境,父母通常教孩子不去管它就好。有趣的是,根據肯塔基大學的凱恩和史堪伯勒(Monica Kern & Douglas Scrambler)博士的研究顯示,大部分的孩子都表示,忽略不但沒有用,甚至會讓對方更加強火力。這些心理學家指出,受訪的孩子大多表示,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忽略或報復,而是調適(adaptive)。所謂的調適就是,被嘲笑時就笑一笑,接受它,甚至於也笑笑自己,把當時的氣氛變得幽默一點。
換句話說,教孩子把別人的嘲弄,當做測試自己幽默感的機會,和友誼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而不是別人在攻擊自己。所以應幫助孩子學會接納自己、承認自己也會犯錯(雖然有時被誇大了),甚至也會自嘲、幽默自己。例如,被人家取笑「笨蛋」的時候,可以開個玩笑說:「我其實不笨,只是比你們多一次機會把東西學好。」米立博士發現這樣的應對方式,比忽略、憤怒和還擊更有效。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