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設是專業上班族:職場如劇場,每天演技進步1%,靈肉分離的快樂就會滿出來!

今天的人設是專業上班族:職場如劇場,每天演技進步1%,靈肉分離的快樂就會滿出來!

今天的人設是專業上班族:職場如劇場,每天演技進步1%,靈肉分離的快樂就會滿出來!
作者:阿發的寫作日常(譚宥宜afra)   出版社:蘋果屋   出版日期:2021-11-11 00:00:00

<內容簡介>

上班心會苦,是因為你想著做自己!
成熟工作者不拼實力拼演技,
搞定自己的角色,讀懂對手的劇本,
才能讓你一路笑演到最後,發光又發亮!

☆佐編茶水間Zoey、Repeat的人類圖計程車、心智圖天后胡雅茹、演員王世緯、編劇作家袁瓊瓊、資深媒體主持人潘月琪,齊力推薦!──獻給廣大苦悶上班族,最後能救你脫離苦海的,不是燈塔,而是鎂光燈!☆

職場之所以讓人又愛又恨,就因為這裡頭有太多互相牽制、無奈和妥協。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個英明老闆和神隊友同事,
但前提是你必須上輩子燒好香鋪橋造路做好事。
如果沒有,那麼你也只能咬牙接受自己只有NG老闆和NG同事,
一邊消業障,一邊積累福報。

抱著「做自己」的心念進職場,日子會很難熬,
但將自己切換為「專業演員」的定位,日子就好玩起來了!!

這是一本非典型職場勵志書。
專業上班族阿發不會慫恿你勇敢追夢,也不鼓勵你把興趣當飯吃,
而是以自身的經歷,告訴大家如何演好「工作」這場戲。
讓你的不爽,成為人生的堆肥!
今天開始,訓練自己當專業演員,演好自己的戲,看懂別人的戲,
荒唐中求生存,你的日子才會愈過愈輕鬆!

◎職場如劇場,在這本書裡,
阿發將與你分享「專業上班族」的精湛演出:

1. 第一步,認清「職場舞台」──
想要當個高效喜樂的上班族,你必須在心裡徹底放棄你對於好老闆、完美主管、神隊友同事等等所有一切的不實幻想。既然跟你有血緣關係的爸媽和手足也經常讓你頭痛火大,那麼跟你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主管老闆和同事,會找你麻煩,讓你火大,那才是正常的。

2. 第二步,讀懂「人際劇本」──
職場中就是有各式各樣的健達出奇蛋。每次碰到難搞的同事,你都要帶著感恩與獵奇的心情,替他們進行生物分類建檔。學會切換心態,抱著用放大鏡觀察培養皿內蠕動微生物的研究精神,開發不同滴劑來對待他們。

3. 第三步,演好「專業設定」──
身為一個專業上班族,「努力」要夠內斂,不需要急著跳出來證明自己有能耐,不需要證明自己可以扛起每一個挑戰。畢竟觀音娘娘都沒辦法普渡眾生。不努力也是一種節能環保,保護你的精氣神,才能在每一次值得的任務中,全力以赴。

4. 第四步,找出「轉場時機」──
關於改變,你需要的不是決心,而是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人到中年後你就會知道,鬼遮眼這件事是千真萬確的。人只有認識自己、把自己的價值看清楚了,缺點也都認了,講話才有力量,做決定才能果斷。當你等到壓垮你的那根大稻草,你自然就會拍拍屁股,離開你深陷的泥沼。用你的速度下決心,這樣的改變才會比鑽石恆久遠。

★目錄:

作者序. 上班會苦,是因為你還想做自己
第一章. 認清辦公室原廠設定:巨嬰老闆、豬隊友、鳥差事
1 醒來吧,這世界上不存在完美老闆
2 老闆全身都是敏感點,請儘早摸清老闆的點
3 荒唐主管是業力輪迴,靠自己修練才能超脫
4 職場裡多的是能力撐不起頭銜的漂亮草包
5 NG老闆提拔NG子民,是一種業力吸引
6 上班族就是薛西佛斯下凡間
7 面試靠的是看對眼,優秀不代表保證錄取
8 不是努力,就可以成為老闆的寶貝
9 別讓主管成為你的絆腳石
第二章. 會做事不如會演戲,面具就是你的超能力!
1 職場人際互動,先求看懂再求會處理
2 惱人的同事跟惱人的親友,有什麼不一樣?
3 辦公室生存潛規則,在樂扣樂扣便當盒裡悟道
4 刷牙刷卡也別忘了刷存在感
5 那些你想退卻不能退的工作群組
6 好啦,大家都知道你是科長
7 老闆生日快樂之雞蛋糕啟示
8 保守你的氣場,慎選你所處的磁場
9 說好聽話你會得人疼,說白目話你會得自由
10 面癱不是病不用花錢治療
第三章. 比起全面付出,選擇性努力走得更快活
1 選一句可以洗腦自己的座右銘
2 你不是新台幣,不能討好所有人?
3 自我感覺足夠良好,就可以把世界踩在腳底下
4 不能掌控的外在因素,笑看,擺爛或放手,都是好選擇
5 選擇性努力,很輕鬆喔
6 我沒有企圖心,但我有責任感
7 當個有本事的角落生物
8 老闆,除了你,我可以偷偷愛別人嗎?
第四章. 會打怪,不代表你得死守在怪獸身邊
1 你有早發性懷才不遇嗎?
2 闖蕩職場,遇到NG老闆,認賠停損也很重要
3 工作就像擇偶,離婚好過沒有好好愛過
4 離不開壞老闆是因為鬼遮眼
5 逛蝦 皮不如逛104
6 關於改變,你需要的不是決心,而是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

<作者簡介>

阿發的寫作日常(譚宥宜Afra)
1980年生,從翻譯界的哈佛、美國蒙特瑞翻譯學院取得口譯碩士後,進入新聞界,8年後離開電視台,轉戰金融圈,掐指一算已是6個年頭。在職海中載浮載沉的這些年,發現自己很大部分的核心工作,就是翻譯老闆、主管和同事荒唐且近乎黑色幽默的內心戲。喜歡觀察荒誕人性,經常洗腦自己職場就是人生修練場。

白天溫良恭儉讓,一本正經認真工作,夜間性格會調節為溫良恭儉「浪」模式。最愛在個人臉書粉絲頁上說些不會當面說給NG老闆主管同事們聽的酒後真心話,導致三不五時收到娘親的柔性道德勸說,勸導阿發為了自身前途著想,最好不要再寫這些職場現形記。

摩羯座、AB型,興趣多元,難以被定義,唯一不變的是對寫作和真誠的需求。

FB:阿發的寫作日常
https://www.facebook.com/afrawords
Blog:阿發寫字
https://afrawords.com/

★內文試閱:

‧作者序

上班會苦,是因為你還想做自己

演化論是真的,人類的夢想是會進化的。我小時候,爸媽口中那些優秀的表哥表姊有為親戚們,都有一份「好職業」,他們要不在銀行或公家機關捧不銹鋼飯碗,要不在知名企業當高階白領。當時的社會潮流是這樣的,進入大公司或大組織,掛狗牌當風光社畜,是人生有出息的唯一正途。

時光快轉,我觀察到當今很多年輕人很迷惘,不知道自己的興趣、熱情在那裡,但他們的共通夢想是「不要當上班族」,彷彿朝九晚五(這邊就先別談朝九晚十的版本了)會帶來人生極致的平庸,彷彿去當上班族跟去坐牢一樣,絕對是歹路不可行。

去上班跟坐牢,到底哪個比較苦?我也常常在問自己這個問題。

有段時間我感覺上班當社畜,凡事聽話照做很苦。這份苦,來自我的職業背景。

在美國取得口譯碩士後,我回台灣進入了新聞電視台工作,撰稿、做專題,這份工作雖沒太大前(錢)景,但獨立性高,同事人也都很好,主管很愛碎念但是個良善的人,整體來說是我喜歡的工作環境,因此我在這份工作待了八年。

後來,我耐不住無聊了,我離開了新聞工作的舒適圈,為了探索自己究竟還可以做些,也基於人生「轉型」必須付出代價,我嘗試了最被人討厭(或懼怕)的工作之一,成為保險業務員,之後又陸續體驗了不同型態的工作。後來,我進入了金融機構上班,成為典型社畜。

過去獨立工作,把自己手邊的事情負責任、有邏輯搞定的那一套工作思維,在組織裡不管用了。我很快就發現,職場是劇場,有人的地方就有戲。每個人都會因為各自的職銜或角色,有了某種人設,想要把事情做好,要先讀懂劇本。

一開始,社畜圈把我搞得好亂啊,為什麼很多同事經常在不同情境下切換說法?雙標是日常,連表面的無腦發言或情緒失控,有時候深究起來竟然是同事精心安排的戲。

於是我想通了,職場就是劇場,是長壽鄉土劇,演得沒完沒了,昨天死今天復活那樣的戲碼。如果我只是帶著我的原始性格試圖在職場裡做自己,那上班肯定比坐牢還苦。

於是我開始練習切換觀點,把自己當專業演員,試著讀懂別人的腳本,試著該入戲的時後入戲,該出戲的時候要堅持干我屁事絕對不管絕對不問。

我知道我只是職場中的一名專業演員,我選擇階段性當上班族,不代表我犧牲自由,從此一路平庸到死。我待在職場成為專業上班族,是因為我有階段性的學習目標,是因為我有很多帳單要繳,而做為交換代價,我必須發揮自己,卻不能完全做自己,這中間的心態平衡跟走鋼索一樣,需要時時刻刻謹慎拿捏、專注練習,以免不小心失足釀成意外。

如果抱著做自己的心念進職場,日子會很難熬。
一旦將自己切換為專業演員的定位,日子就好玩起來了。

因為這個定位,我會知道,我是有選擇的。資淺時,任何角色我都接,因為我想磨練演技(工作能力),隨著經驗豐富,我更認識自己,我就會慎選我要參與哪種戲班,設定自己的戲路。

上班苦,因為經常有很多身不由己。
上班不苦,因為如果知道自己的目標,我們總是可以找到方法,享受或對應眼下的所有荒唐。

我是個總是有很多OS的OL。一開始,我只是把我的職場觀察寫在粉專「阿發的寫作日常」上。當時仗著粉絲人數也沒多少,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我經常利用下班時間分享今日荒唐,練習用黑色幽默看待,也寫下我對於組織裡習以為常現象的反思。

寫著寫著,有一天,台灣廣廈集團的冠蒨和沐晨出現了,兩人約我在星巴克懇談。那場會面類似非正式諮商,冠蒨問我,透過這些書寫,我的動機是什麼?有什麼東西不吐不快?
是的,是有很多東西不吐不快。我在職場裡觀察人性,觀察從眾效應,觀察各式各樣的荒唐劇碼,我吐槽我觀察到的荒誕,也試著透過書寫這些荒誕,理解更多上班族的無可奈何。一路上,我試著對自己或他人,多出更多的理解,同時也不時對自己提出一個這樣的大哉問:「阿發,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本書大部分的內容,沒有在粉專曝光過。NG老闆、NG主管或NG同事聽了會皺眉頭說How Dare You!的實話,都寫在這裡了。如果職場讓你心累,跟閨蜜抱怨無效,跟公司HR反應被無視,那這本書可以有效舒緩你的厭世病。如果你身邊有你在乎的朋友在職場中奄奄一息,也很適合你隨手做功德,貼心把這本禁書偷偷塞進對方的包包裡,或是直接把這本書送給你的主管老闆當年節禮物也OK,畢竟主管老闆們也有他們的主管老闆們,食物鏈的概念,你一定懂的。他們會因為這份禮物,獲得心靈平和,或至少,更了解你。

最後,請容許我多嘴地、再次地對所有「迷惘、還找不到熱情或夢想」的多數人心靈喊話。

暫時找不到夢想或熱情,並不可恥,這樣狀態的你,很適合當上班族,你不需要自責沒有遠大抱負,光是將自己定位成專業上班族,負責任地執行完每一天的劇本,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就。

在你明確找到自己的夢想前,上班不是拿來快樂,也不是拿來做自己的。專業上班族知道工作就是人生的八點檔連戲劇。上戲是為了領生活費。有資質、有抱負、夠幸運的你,可以順便累積代表作,也許哪天天時地利人和,拿下一座最佳影帝影后獎(最佳配角也行啦),一路攀上職涯高峰,那就萬德福了(當然也可能從此開始走下坡)。

萬一你資質或姿色平庸也別擔心。你只要腰骨膝蓋夠軟Q,當個稱職配角,有位就卡,有戲就演,就算被發到丑角也全力演到位,下戲後還不忘當導演或製作人的閨蜜或工具人,只要認命,活到老演到老,吃喝不愁永保安康,終身成就獎一定到手。

今天開始,訓練自己當專業演員,演好自己的戲,看懂別人的戲,荒唐中求生存,你的日子會愈過愈輕鬆。

祝福你,早日離苦得樂。

‧推薦序

推薦序1.
阿發這本書,似乎該歸類為「職場兵法」。我因為沒什麼上班的經驗,這一類的書幾乎從來不看。讀完之後,意外的發現「這種書」還滿有趣的。也算是開拓了我的閱讀疆界。不過,或許只是阿發寫的有趣,並不表示所有這一類的書都很有趣。
對職場實在是認識不多,我的閱讀角度不大一樣。書中寫到的BOSS和同事的形形色色,我看到的不是職場的水很深,反倒是寫書的這個人。不太知道阿發的「上班」經驗有幾年,但是觀察出這樣多,這樣深刻,讓我意外的在阿發身上看到一種犀利。阿發本人,其實也很像書中所呈現的,不多話,似乎始終是旁觀者,但是非常敏銳。會把看到的部分立刻歸納整理,得出自己的一套思考出來。
伍迪阿倫說過:「喜劇是悲劇加上時間。」其實悲劇如果發生在距離之外,事不關己,通常也是喜劇。我沒吃過上班的苦,看這本書,因之很有種隔岸觀火的「樂趣」(抱歉)。許多人物和事態讓我發笑,覺得太精彩了,覺得完全可以拿書中的材料做一齣職場劇。而從戲劇觀點,這本書的四個大段落,其實正符合戲劇的起承轉合。一開始先警告大家:「不要幻想,真實世界裡不存在好老闆好同事」。之後就不留情的把人生的「實相」剝露出來:在職場裡,NG老闆和豬隊友才是「正常」。如果不想讓自己生無可戀,勢必得練就一套安身立命的功夫,而如何練出職場的「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阿發在書中有講,非常可能是本書「賣點」,我就不劇透了。
乾隆在南遊時,與金山寺的法磬禪師對話。兩人站在江邊,看著長江裡行船來往,皇帝問禪師:「這江上一天有多少船經過?」禪師回答:「兩艘!」乾隆詫異:「怎麼會只有兩艘?」禪師道:「一艘為名,一艘為利。」
這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故事。人生於世,無論情不情願,都不免存身於這兩艘船上。「名利」既是人生目標,亦是生存之道,其實無可厚非。職場內眾生相,也是個人面對名利的態度。老祖宗講究「人和」,把這當最高級的處世智慧。阿發在書裡告訴了我們,在職場如何「做人」而又不失去自己。而在生活裡,如何「做人」,我們可以期待阿發的下一本書了。
袁瓊瓊/作家、編劇

推薦序2.
我目前是位住在美國的全職個人品牌創業家,作為長年遠距/在家工作的一人公司,我其實一點都不後悔朝九晚五的那段歲月。
在大學畢業之後,我也和一般的社會新鮮人一樣在辦公室打卡上下班。當時的我內心滿懷不甘,恨不得能夠 Fire 自己的老闆,無憂無慮的在家工作。事隔多年,我的心願成真,但過往那些在公司拼死拼活、甚至覺得很委屈的時光,反而變成另一種心靈肥料,在我需要的時候為我撐腰。
《今天的人設是專業上班族》是我非常認同的理念,許多年輕人會想要在一畢業之後就「不用看老闆臉色,自己作主」,但其實,在職場上的收穫,不是只有金錢,而是許多無形的機緣、人脈、資源,甚至是一輩子的友情(或愛情)。
相信這本書,可以給正要踏入職場的新鮮人多一層觀點,或多一層經驗去思考自己的職涯與生涯規劃。
Zoey/佐編茶水間創辦人

推薦序3.
身為人類圖的講師,最常遇到的就是來找我詢問感情和工作:「這個人適合我嗎?」、「我適合做什麼樣的工作?」、「這個主管跟我是不是不對盤?」、「這個工作環境是不是該離開?」
這些跟工作相關的問題,在阿發這本書的第一章,便精闢地幫大家做了一個最真實的點醒:「沒有所謂的好老闆或好團隊,只有適合彼此的組合。」
無論在感情還是在工作,不愉快、爭吵的情境都是屢見不鮮、家常便飯,根本的原因只有兩個:對彼此的不了解,還有誤會了自己的定位。
人類圖致力於讓大家知道自己的「原廠設定」、「人生使用說明書」,但在職場上許多萍水相逢,要真摯的了解對方又談何容易?
那你至少要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就是明白自己的底線,當我們掌握自己的人我分際後,才能在人與人的互動當中,保有自己原有的真實。
就像阿發在本書中所啟示的:「職場就是人生修練場」,依照我們的「人生使用說明書」,每個人在職場中都有自己的劇本,但許多人在工作中感覺痛苦,時常是因為拿著他人的劇本,演著自己的戲。
荒謬的台詞當然與自己格格不入,要怎麼超脫一切、看清職場潛規則?阿發在本書當中,正是以自身的經歷,告訴了大家這場戲可以怎麼演。
如果你想要模仿阿發在職場中的辛辣與灑脫,先不要,你學不來,那是阿發專屬的特質。但你在職場中的酸甜苦辣,將在這本書中藉由阿發的文字成為你的舌頭,幫你訴說著每一天「笑著流淚、哭著微笑」的職場生活。
Repeat/人類圖認證講師

推薦序4.
如果八卦與共同的敵人可以創造友誼,那厭世也會。這就是與Afra相遇的緣分。我們在一個平靜追求潛意識的場合相遇,然後就用奇妙的厭世氣場交換了友誼認證。
拜讀她的文字,真心佩服,職場上的潛規則之多,生存哲學足以出一本書,然後,她就出一本書了。
嚇死人,這根本是人生工具書呀!不只勸戒你平庸機智就是福,還有實用句型可以靈活運用,更有潛台詞先修初級與入門的實作訓練。
身為演員,從這本書裡亦能找到鼓勵表演入門者的話:
「妳/你沒有不好,只是面試樂透沒中獎而已」所有的試鏡/徵選也是很看緣分的,別老是往心裡去。
「忙碌是有層次的,瞎忙、真忙和裝忙」角色構思的比喻也是這樣的,如何在舞台/鏡頭裡表現出有效層次是實力啊。
王世緯/好媳婦食堂表演課創辦人、演員

推薦序5.
看完這本書,讓我想到有個名主持人兼名作家,他所談、所寫的領域就像太平洋般廣闊。在外人眼中,他是時間管理大師、各領域的超人、坐擁金山銀山的神人。
這位神人聘請眾多寫手,一個寫手就是一條生產線,直接幫他擬定主題、蒐集資料並寫成文字,他買斷權利後再交稿給出版社,很有紀律地出版新書。該名人的成神之道,不是在「專業」本身奮力一搏,而是在「專業以外」的領域施巧勁、動腦筋。當然,名人絕不會公開這類的成功之道,但是阿發的這本書會!
閱讀《今天的人設是專業上班族》,就像是和阿發喝下午茶,聽她講一千零一夜故事集,你將見聞職場中奇人異士的「專業事蹟」和那些不能說的秘密。每篇文章閱畢後,你會不禁又驚又喜地讚嘆一聲:「這個下午茶時間過得真爽!」
如果你想要……
1. 掌握主管與下屬的身、心、靈,卻不想看生硬的管理叢書,例如《彼得原理》、《馬斯洛人性管理經典》等等,你就得來參加阿發老師的下午茶。
2. 掌握辦公室政治、快速飛上高階主管之位,你更要來。
3. 永保安康、無災無難,閒雲野鶴地過著小日子到退休日,你絕對要來!
翻開書,你會學到上班族的「另一類專業」!
胡雅茹/廣翰思惟教育長、心智圖天后

‧摘文

■ 不能掌控的外在因素,笑看,擺爛或放手,都是好選擇

在河濱公園散步時,經過一位婦人,和她的柴犬。婦人和柴犬大概已經走了一段路了吧,因為我看著柴柴厭世地往前,再挪動幾步後,突然不走了。

柴犬就地趴下,兩條前腿往胸口一收,兩條後腿緊緊貼地,用認真的姿態宣告「我現在進入休息模式」。如果從上方俯視,柴柴成為類面紙盒的方形不規則物。看得出來,柴柴累了,不想再努力了。不管婦人怎麼哄,柴柴拒絕起身,有一種打算用這個姿勢耍賴到底的氛圍。

不僅是柴柴不想努力,這個社會也開始不把努力當一回事了。有一陣子,網路流行一種俏皮梗「阿姨,我不想努力了」,年輕鮮肉不想努力工作,如果有長輩女性願意包養,那麼稱謂從阿姨變成親愛的也沒關係,反正不用努力就有人養,多好。

於是,「XX,我不想努力了」成為全民俏皮話。

‖ 如果可以輕鬆,誰想要努力?

不過,我求學成長的年代,社會還崇尚「努力」這件事。畢竟爸媽那一輩,努力過、苦過來的。努力聽話,好好讀書或勤奮工作,就會有出息。有出息並不一定是做大官或做大事,但至少有不錯的錢,可以買房子,可以養孩子,如果孩子長大後繼續窩在家不賺錢,還有能力可以繼續供養孩子,甚至孫子們……寫到這裡突然覺得爸媽那一輩的人好累!

努力盡本份,是美德。這是爸媽那一輩教我的。等到職場中打滾了幾年,才發現那些過得很爽的同事們,奉行的美德是「非全面努力」。老闆認真交辦的任務,才努力。跟自己KPI有關的事情,才努力。最高明的努力,是讓別人努力。不管是把工作皮球推給其他更努力和認命的同事,或是努力爬上位成為主管後,把所有執行面的雜事都交給部屬。

職場中,聰明努力的方式成千上萬種。如果你從小就被正直的爸媽養歪,相信努力勤奮是美德,而且還不小心充滿責任感,那你就會是職場中的薛西弗斯,日日推著巨石上山頭,到了山頭,Oops,巨石又被推下山。你哭著奔下山追石頭的路上,又有人順道丟更多石頭下來,上面還有人大喊「等一下一起推上來,麻煩你啦。」

山頭的那群惡人,就是職場中的豬隊友,既得利益者,或冗員。

剛出社會時,我天真的以為,有責任感、夠努力,是職場中的平安符。只要你是人才,只要你帶著這兩個特質工作,你不可能被虧待,往上爬、做大事只是早晚。後來,我慢慢地發現,每個人對努力的定義不一樣。我的努力,可能是努力盡本份,當個能創造成果、有貢獻的人。有些人的努力,就是努力少做一點事情,努力花掉公司給的福利。還有些人的努力,就是努力透過多元方法增加在老闆心中的心理價值,他們掌握人性,知道能力就像產品規格,當你要跟一堆類似的人競爭,能讓你笑到最後並勝出的,往往不是產品規格(也就是你的能力)。

能力只是標配,好壞是比較出來的,重點是你在老闆心中的份量。

老闆就是人客,就是消費者。只要你能讓消費者感覺你的好,那麼究竟你是好在產品性能,好在包裝,好在價格,或贏在口碑推薦,消費者感受到的好,才是真正的好。

每個人選擇性努力的方向都不一樣,老闆覺得你好,你的好才是真正的好。否則,你的努力,並不值錢。

‖ 只有努力是不能成事的

如果你的工作是技術性工作,單純做事,那麼努力=成果,input=output,這中間的關聯比較直接。但如果你的工作跟管理、銷售、服務比較有關,你應該更能深刻體會,想要成事,只靠努力不夠,「投緣」更可能助你一臂之力。

當業務賣保險的那一年,跟人的連結變得頻繁。以前處理外電新聞工作,事務相對單純。但現在工作的成果取決於跟人互動的成果,我突然發現,不是我單方面說了算,也不是我把事情做對道理講清楚就有成果。

有天跟前輩吃飯,聊起業務工作的挫折,前輩立刻張大眼睛跟我說,業務路要走得久,心理素質和認知,比銷售技巧還重要。

前輩說,她曾經用心為了一位準客戶準備了保險方案,雙方也面談了很多次,但怎麼樣都無法成交簽單。後來,另一位業務接觸了這位準客戶,立刻結單。前輩一開始覺得悶,後來想通了。

「人跟人之間是有緣分的,有時候你說得再對,做得再多,對方不一定能成為你的客戶。這時候你就要繼續見新的客戶,做你該做的事情,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沒緣份的客人身上。」

只有努力,是不能成事的。後來我慢慢明白,努力分兩種,一種是清楚知道自己為了什麼目標、為了誰,是一種甘願的努力。另一種努力,是一廂情願、自以為是,或說穿了只是對自己方便的努力。

既然無差別的努力勤勉,不保證仕途順遂,不保證人生少吃點苦,也非絕對的關鍵致勝點,成為資深上班族的路上,我開始調整我的信念,我把爸媽教我「人要努力」這個價值觀,改成「人要在甘願的事情上努力」。

也就是為了我的個人成長,我全力以赴。
為了喜歡的老闆和夥伴們,我全力以赴。

「喜歡」和「甘願」,成為我選擇性努力的篩選條件。至於工作中難逃的「不得不」,就抱持著最低限度的努力,及格,pass即可。

戒除無差別努力,並不是今天握拳下定決心「我不全面努力了」,隔天就可以心想事成。這是一條漫長的更生之路,更生速度快慢,取決於你的自我覺察。努力的人,通常也是在乎別人目光的人。一起來檢查一下,你腦子裡是否有這樣的內建思考迴圈?

我們努力,是為了取得好成果,取得好成果,是為了讓人看得起,讓人看得起,自己因此覺得自己是個有用的人,覺得自己是個有用的人,所以下次又有可以努力的任務上身時,就繼續努力。然後努力,又是為了取得好成果……落入這樣的薛西弗斯惡性循環,你不覺得很可怕嗎?要斬斷「努力=有用」的認知連結,你必須重塑自己的信念,將你的認真、你的努力、你的能量,盡可能花在能讓事情前進的人事物身上。不是你能掌控的外在因素,笑看,擺爛或放手,都是好選擇。

■ 別讓主管成為你的人生絆腳石
我有位好友,每兩三年就換一次工作。從出版業、飯店業到金融業,朋友擅長為自己做SWOT優劣勢分析,每次的工作選擇,都是為了下份工作鋪路,高瞻遠矚的結果,讓她年薪在短短十年內翻了好幾倍。

在外商工作,幾百萬年薪,名片掛著協理職,不到四十歲,這成績還不錯吧?應該是中午午休小寐片刻作夢也會笑的高級成就吧?

我如果是我朋友,我會決定此時此刻就是我職涯的高峰,接下來我願意安份守己待在我的舒適高原上看風景,我不努力了!

我特別沒出息,但我朋友不一樣,特別有遠見。眼看四十歲要來,她開始焦慮。原本我以為她擔心一腳抬起跨越四十歲那條隱形線後,不長眼的人開始叫她姊,骨質密度開始下降,保養品用得更兇……不!朋友的焦慮是,快四十歲了,雖然薪水高、職銜高,但履歷表上卻硬生生缺了一條關鍵紀錄:她還沒有帶過團隊,沒當過帶人主管。

「阿發,好多獵人頭找我談工作,但因為我沒當過帶人主管,一直都是individual performer,就算我有很多統籌資源、跨部門協作的經驗,但手下沒有team members,很多需要帶團隊的高階職缺,就沒辦法談成。為了我的將來,我覺得我一定要想辦法去過水,去帶個團隊!」

要不要爭取當主管,就像要不要鬧出人命成為爸媽,是永恆經典的To be or not to be 的大哉問。

沒當過主管就是能力不足嗎?沒當爸媽人生就有缺陷嗎?我看過太多人,他們正是因為當成了爸媽或主管,造就了自己和他人的人生悲劇。既然不是每個人的心性都適合當爸媽或主管,如果用適性發展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職場中,當個稱職且負責任的individual performer 有啥不好?為什麼不能安於做個不造孽的人呢?

‖ 成為主管的心理副作用,就是讓你誤以為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成為一個manager,擁有團隊,職銜上步步高升,總是給人一種Plus的感覺。普拿疼都有加強錠了,沒道理我們不想讓名片上的職稱愈來愈厲害。職銜高低,和本身能力強弱,多數時候就像股票跟債券一樣,是負相關。但可以確定的是,職銜高能力弱,帶給一個人的心理肯定,絕對比職銜低能力強更具體、更強大。

職銜、Title,就像是飯後甜點,每個人都想來一口,也永遠都對這飯後甜點有胃口。當上主管,是一種肯定。肯定我們一定是哪裡矇對了。有能力,會做人,運氣好,這三個關鍵元素,如果你只有其中一個,恐怕很難升遷。但如果任選兩個配對,升官加薪早晚有望。
#當上主管不代表人生從此幸福
#有時候甚至是夢魘的開始
#NG主管是個人悲劇團體悲劇社會悲劇

主管好不好、稱不稱職,其實非常主觀也沒有標準答案。產業環境或公司文化就像培養皿,什麼樣的培養皿養出什麼樣的菌種。開明的主管,換到另一個產業,可能就被嫌棄不夠果斷霸氣。凡是我說了算的傳產霸氣總裁,換到外商,可能就變成剛愎自用溝通不夠的領導。

比較有傳統階級意識的人(跟年齡無關,有些人雖然年輕,但很重視頭銜),會認為當上主管代表可以擁有更大的權力,享有更多人言語上的尊重,然後可以將手邊繁瑣的執行任務「口頭交辦」出去即可。

上班族最大的認知黑洞,就是你以為主管就是一個方方面面都比你有能耐的人。我們給了主管錯誤的期待,以為他們要像無私的爸媽般地照顧著我們。

˙主管必須有能力,可以手把手以身作則領導我們。
˙主管必須有同理心,可以理解我們的不爽跟委屈。
˙主管必須夠開明,尊重個體性還要懂得適才適用。
˙主管必須練過肩推,舞台留給部屬責任一肩扛起。

如果你有以上的幻想,請你立刻站起來去廁所潑自己冷水,賞自己巴掌,立刻醒過來。

正如同,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當爸媽。有些人只是不小心鬧出人命,當了爸媽。有些人則是機關算盡中醫看遍,四處求子才變成爸媽。

無論路徑是怎樣,有些人的人品或心理素質就是不適合當爸媽。他們並不在意能不能養出一個快樂、獨立的孩子。因為他們的目標只是想當個爸媽,或他們在艱困生活中完成養兒育女的任務,盡力了!

當爸媽超累的!

同樣的,當主管也是一樣。並不是所有業績好、績效佳的員工,都適合當主管。但有些人就是會因緣際會,不管是基於功績好、得人疼,或勢頭剛好,就被提拔Level Up了。

我認為上班族和組織也都該進行認知重建。「主管」,字詞表面定義給人優越感,因此讓大家誤以為闖蕩職場要證明自己優秀就是「當主管」。

「主管」該被重新定義。有些主管善於統籌資源和對外談判,有些主管善於帶人帶心、讓團隊成員發揮最佳潛力,有些是開創型,有些是守成型,而更多的主管擅長向上管理、向下按分機,就是個總機。

中文的主管在英文裡可能是team lead, department head, project manager,super coordinator, chief negotiator, crying baby……或單純只是lucky you!如果我們能精通字詞轉換,就可以輕鬆穿越NG主管帶給你的折磨跟傷痛。

‖ 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別人的路障

當上主管不全是幸福,有時候是很為難的。

朋友在電視台工作,部門裡缺了一個攝影團隊的頭,頂頭大老闆動用人脈找來一個空降主管。新主管上任不久,大家立刻發現他只是當主管當了很久,因為能力平庸被當成人球,經常在不同的部門來去,但也因為名片上的職銜沒被拔掉,因緣際會又跳到這個主管缺。屬下發現這位主管對新媒體的掌握度很低,缺乏實戰經驗,解決不了屬下的問題,就開始默默地把這位主管當隱形人或是隱形路障,盡可能繞路而行。

人家說,換了屁股換了腦袋,這句話應該被當成真理。當我們不爽主管和老闆的時候,主管和老闆也正在罵我們不堪用。而主管和老闆們,也經常在罵他們的主管和老闆。有一天,當你我變成更有power 的主管和老闆時,我們也會回過頭,罵我們的替代品。

如果你的老闆讓你心累,我推薦你加拿大學者Laurence J. Peter的暢銷商管書《彼得原理》。彼得教授觀察職場現象,歸納出「彼得原理」(你是學者,你發現了一個現象,冠上自己的名字當成一個原理,是不是很酷!)。

彼得原理的核心主張是這樣的,在組織裡,每個人都有機會升遷到一個不適任的位置,這些人卡在完全不適任的位置上,成為終極路障,讓下屬痛苦,讓組織付出昂貴代價。

Laurence Peter 是教育學博士,跟管理扯不上關係,教育哲學博士寫組織文化,而且另一個共筆作家還是舞台劇編劇,這聽起來比較像個笑話吧?

沒想到這本書在一九六八年上架後,立刻成為百萬暢銷書,書中內容犀利,卻又鐵口直斷,拿書中的內容去檢測所有的組織和官僚系統,都可以看到路障主管和老闆的身影。

比較哀傷的是,超過半個世紀,彼得原理依然沒有過時,對照當今的組織文化依舊適用。二〇一八年,明尼蘇達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耶魯大學三位經濟學教授進行了一項聯合研究,試圖應證彼得原理的可靠性。

他們追蹤了超過兩百家的美國企業和五萬多名業務員,觀察在六年期間內,這些人的業績和職位變化。這份研究,有兩大驚悚的發現:

①老闆愛用「績效數字」決定升遷,因為最符合表面公平。
②超級業務員被升遷後,沒有例外的都成為最差勁的主管。

彼得原理不僅適用職場,也適用於官場,有組織的地方,就有路障。暢銷書《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作者Tim Harford 是這樣看待不適任的人:他認為如果組織提拔了錯誤的人,就應該爽快地叫這些人滾蛋,或是乾脆把不適任的人降回原來做得好好的低階職位(和藹笑),另一個可行的做法就是乾脆用錢來獎勵高績效的人,以及隨機扶植任何人來當管理職。

知道提拔了不對的人又不願意認賠殺出,是組織閉著眼常犯的錯誤。Tim Harford 的觀點聽起來很理性,但執行性很低。如果我們都可以踢走不適任的人(包括你我),或是將不適任的主管流放回原來的位置,我們就不會看到這麼多NG主管和老闆。

讀到這裡,你舉手抗議了。你說,阿發,你引經據典跟我們說瑕疵品主管老闆是常態,這一點建設性都沒有,除了忍耐,我還能做什麼?

我沒有要你忍耐,我希望幫助你接受事實,碰到NG主管是正常的。況且根據彼得原理,我們每個人有一天都會成為路障,sooner or later,如果你覺得你在工作上依然非常高效,是個做工事的人,充滿理想與抱負,我要恭喜你/妳,那表示你還沒有升到底,你還沒有成為永久性路障。

我建議你去閱讀彼得原理,書看完後,做個冥想,同時告訴自己,宇宙不是繞著我轉的,心平氣和地想想自己應該如何面對自己的路障老闆。以下,是我經驗有限、格局狹隘的建議。

‖ 我們該做的,是學會判斷路障的尺寸

如果你的直屬主管做人NG,能力也NG,那你先判斷一下,他是小路障,還是大路障?小路障通常不太願意親手做事,只會嘴巴聲控,平常的時間都拿去看大老闆臉色,說好聽話,包工程回來要你做事情。小路障對待部屬還不算太苛刻,很多時候可能也只是個腦子不清楚的好人。這時候你就心平氣和地幫他處理事情,每次小路障被問倒的時候,你都能跳出來救火,好到讓小路障去哪邊開會都得帶著你,自然會有明眼人看到你的價值。

如果小路障只是三角錐,你心平氣和地搬開就好。大路障,就是升級版的小路障,心眼更小,態度更苛刻,有功勞一定是他/她拿去刷,要擔責任的時候都推到你身上,而且喜歡阻隔你跟大老闆碰面報告的機會,喜歡參與每一場有大老闆的會議。這種路障經常會讓人血壓飆升。碰到大路障時,你一定要檢討自己過往是否人品不好,承受了現世果報,同時真的認清楚,在這份工作上,有沒有你想專注學習和提升的技能。

如果這份工作有你想要的,那就咬牙替自己設定目標與期限。目標是你希望學習的核心技能,每份工作你用心做。期限是你能忍耐的極限,也許是一年或兩年,在這個期限到來前,你就會升級走人。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