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活記趣:臺灣蜥蜴特輯

自然生活記趣:臺灣蜥蜴特輯

自然生活記趣:臺灣蜥蜴特輯
作者:江志緯、曾志明、凃昭安   出版社:印斐納禔國際精品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11-01 00:00:00

<內容簡介>

「留點遺憾,下次再來」這應該是喜歡跑野外者最常聽見的一句話。

◎完整收錄台灣46種蜥蜴(包含外來種)
◎超過800張照片,從不同的角度認識蜥蜴
◎透過作者10餘年觀察蜥蜴的小故事,與讀者分享野外寶貴經驗

「留點遺憾,下次再來」這應該是喜歡跑野外者最常聽見的一句話。本書內容是作者10多年來,利用工作之餘的閒暇時間,從平地到海邊、高山所累積的珍貴野外觀察經驗,對於自然生態的熱愛、熱情與熱血,一次沒看到,沒關係,還有下一次,只要活著就還有機會,多跑幾次總是會遇到!本書透過作者們的鏡頭,用大量的照片完整呈現各種蜥蜴的外部特徵,捕食、繁殖或有趣的行為,且用輕鬆詼諧的小故事,讓您認識蜥蜴的生活習性。近年來,戶外活動較為熱絡,大家接觸野外的機會增加,遇到這類動物的機率也相對提高,對於較陌生的爬蟲類動物,更需要這類書籍帶大家關心、認識周遭的環境與生物,書末附贈精美小海報,喜愛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了。

★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chapter1 外型介紹
chapter2 蜥蜴種類介紹
chapter3 食物
chapter4 天敵
chapter5 防禦
chapter6 棲地
chapter7 野外紀錄與攝影
chapter8 相似種類之辨識
花絮
蜥蜴保育
名錄索引

<作者簡介>

◎江志緯
(1976)年出生於南投縣
喜歡攝影,觀看台灣野生動物近二十年尤其是兩棲爬蟲類為專精,
相關作品多次用於高中、國小學幼兒教科書上。
(2001)經歷台中市攝影學會基礎班、進階班主任
(2002)獲台中市攝影學會博士
(2003)經歷台中醫護人員攝影研習班指導老師
(2003)作品曾獲台灣57屆全省美展第二名
(2007)個人部落格 獲全球華文大獎年度最佳教育應用推薦
(2017)個人部落格點閱率突破1200萬人次,著作有「自然生活記趣 台灣蛇類特輯」「自然生活記趣 台灣兩棲類特輯」

◎凃昭安
(1982)年出生於台南市
熱愛兩生爬行類,尤其鍾情於蛇和蜥蜴常上山下海尋找牠們的蹤跡,三不五時就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與最愛的爬蟲類約會。
(2006)年 6-7月 在愛酷族水寵物雜誌 Aquazoo投稿「寶島小龍-台灣常見蛇種介紹(上下兩集)」
(2008)年 12月-(2013)年 7月 在愛酷族水寵物雜誌 Aquazoo寫台灣原生爬蟲總匯專欄,介紹台灣的爬蟲類之美。

◎曾志明
(1981)年出生於屏東縣
愛好野外觀察、攝影,尤其對兩棲爬蟲類有特別的狂熱。
(2008、2009) 溪湖高中生態營講師
(2009)兩棲類志工培訓課程講師
(2011~)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志工,著有「發現坪林大自然博物館」、「2010台灣特有生物之美」、「認識校園危險動物」、「自然生活記趣 台灣蛇類特輯」「自然生活記趣 台灣兩棲類特輯」、「台中市11種常見蛇類基本生態資料」。

★內文試閱:

‧作者序

在台灣,兩生爬行動物在過去並不為大眾所注意,然而有一群喜愛攝影的
人(我們三個)像怪叔叔一般癡狂的追逐著牠們,想盡辦法將牠們的美通通裝
進記憶卡中。在一次賞蛙活動中我們認識了彼此,因為一起拍了牧氏攀蜥而結
緣,由於彼此的興趣太相像,一拍即合、氣味相投的我們常常說走就走,三天
兩頭就往野外跑,尋找一些稀有夢幻的物種,拍攝牠們有趣的行為和迷人的風
采,真是令人癡狂啊!
台灣雖然不大,但蜥蜴的種類繁多,特有種比例也很高,近40個物種中就
有14個特有種。為了找尋台灣蜥蜴的芳蹤,我們造訪很多地方(包含離島的綠
島、蘭嶼、金門、馬祖及龜山島),也時常走訪海拔2000~3000公尺的高山和
人跡罕至的原始林,甚至為了難得一見的物種不斷前往不易到達的地方,只為
了一親那神秘蜥蜴的芳澤。2006年以來的觀察累積了不少照片和記錄,也看到
很多有趣的行為,希望透過這本書呈現給大家,我們用比較輕快的故事,讓讀
者感受我們觀察蜥蜴的情境和從牠們身上所得的喜悅,希望大家會喜歡!跑野
外很自在,無憂無慮拍照很開心,希望大家能感受到我們鏡頭底下的台灣蜥蜴
之美,讓更多人能注意身邊的這群小動物,一起愛上這些可愛的蜥蜴!
這一路走來的期間,受到家人的體諒與不少貴人朋友的照顧與幫忙,才能
順利完成此書,由衷感謝給予協助的朋友(依姓氏筆劃)︰向高世(向老師)
、江燕妮(Suyeni)、李佳翰(NeoLee)、李鵬翔(李站長)、何俊霖(Ho
-her)、邱霖、范智凱、徐偉傑、許釗滂(許老師)、陳文會、陳永興、康慧君
(康康)、曾威、張勝俞(木瓜)、游惇理、葉國政(葉大哥)、楊胤勛(小勛)、劉
茂炎(風雲子)、蔡作明、蔣勳、劉庭維、賴志明(奎志明)、謝中和(謝米樂)
……等。 以及所有負責編輯的工作團隊,再次感謝您們! 最後,《自然生活記
趣–台灣蜥蝪》期許每一個人,都能與蜥蝪成為好朋友,並以實際行動來保護
牠們,積極的維護牠們所賴以生存的棲地,一起保育台灣的生態環境。

‧推薦序

◎Mark O’Shea (Professor Herpetology, University of Wolverhampton, UK.)
Natural Travel Live - Lizards of Taiwan is the third in a series of titles on
the reptiles and amphibians of Taiwan. Around the world there are fewer field
guides dedicated to lizards, than to snakes, frogs and turtles, so it is refreshing
to see the authors of the Natural Travel Live – Snakes of Taiwan and Amphibians
of Taiwan have followed up those two expertly illustrated titles with the volume
you are holding on Taiwan’s Lizards.
Taiwan is a diverse country with many different habitats, from sea-level
to 3000 masl. The country also exhibits a fascinating lizard fauna comprising
45 species across eight families. Every species receives a full two-page spread
comprising numerous excellent images, many illustrating specific characteris
-tics to aid species recognition, all beautifully presented. The layout even including
species-specific patterned bands down the outer edges of the spreads. Also
provided are useful graphics that indicate at a glance whether the species is
endemic or exotic (introduced) and whether it is protected. Fourteen species
are endemic to Taiwan, six species are protected, and seven species are introduced.
Natural Travel Live – Lizards of Taiwan is not confined to the lizards of mainl
and Taiwan. The three authors have also visited Taiwan’s satellite islands:
Guishan Island, Green Island, Orchid Island, Kinmen and Mazu. Offshore islands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when it comes to lizard distribution, probably more
than for snakes or frogs, because many gecko and skink species are endemic
to these small oceanic gems. This really is an attractive book and with its two
sister volumes, on snakes and frogs, it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series of the
herpetofauna of Taiwan that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libraries o f anybody
or organisation with an interest in the herpetofauna of Eastern Asia.
◎曾惠芸(國立台灣大學昆蟲學系助理教授)
大約在1998年之前,台灣已經有相當穩定的鳥會系統與賞鳥人口,但是當時的
兩棲爬蟲相關圖鑑與網路資訊都不是很發達,喜歡跑野外賞蛙、找蜥蜴與蛇的人並
不是很多。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在資訊發達與許多兩爬前輩專家的推廣下,許多
高中或是大學生物相關社團就有非常多的學生愛好兩爬,社會上也有許多喜愛兩爬
的蛙友或爬友,每逢假日,像北橫這樣的爬蟲熱點就有非常多的爬友在山上觀察動
物,許多爬友間獨特的野外發現記錄也能迅速的在同好間流通。
志明是大學系上學弟,從認識他開始就知道他熱愛野生動物,一有空就常常和
小黑、小安幾位同樣帶著滿滿熱情的好朋友衝往山上拍攝野生動物,當時常常看到
他們在部落格上貼滿各種兩爬精彩的照片,也一直很期待有天這些精美的照片能夠
集結出書,沒想到他們真的做到了!近幾年,由於分子生物學技術的進展,用DNA
配合形態上的證據讓兩爬的分類系統有巨大的改變,台灣的蜥蜴種類也有不少的改
變,有一些新物種的發表(如白斑石龍子、龜山壁虎),許多物種的學名也有改變
(過去的Japalura變成Diploderma),也比以前多了許多的外來種(密疣蝎虎、
脊斑壁虎、綠水龍、綠鬣蜥、高冠變色龍等),在這本書裡,這些物種的變動都被
及時的更新在書中。
除了最新的資訊外,在看這本書最令人享受的是,作者放了他們多年來犧牲假
日、休息時間,勤跑各地拍到許多物種種內不同變異外型的個體,書中也有每個物
種詳細的外部特徵、難得的捕食或是繁殖記錄,也介紹如何分辨相似的物種。相信
讀者在欣賞這些精采的照片之餘,這本書也讓大家有滿滿的收穫。雖然大眾對兩棲
爬蟲類的接受度還是比鳥類或哺乳類低,帶狗、貓或鳥去公園散步還是比帶蜥蜴或
是蛇更能被大眾接受,但是跟過去相比,觀念已經慢慢改變,希望透過志明、小黑
、小安這本精彩的書,能引起更多人對兩爬的興趣與喜愛。
◎楊胤勛(自然攝影知名部落客)
兩棲爬蟲動物一直都是生態保育最容易被忽視的一群,牠們不如鳥類、蝴蝶甚
至甲蟲般那麼吸睛或討人喜愛,甚至很多人對牠們是懼怕或是討厭的。但是牠們仍
然是生態組成的一份子,也應有生存在野外並繁衍族群的權利,更何況牠們在生態
環境裡也扮演了特定的角色和地位,少了牠們野外食物鏈及生物多樣性就不完整,
造成的問題可能是某些物種如老鼠、蚊蠅的大量孳生,或是食物鏈更高階的物種如
老鷹、伯勞鳥等因為缺乏食物來源而跟著消失,這些對於人類的影響可能比我們所
想得還要嚴重。
然而當我們在各地從事推廣兩棲爬蟲動物的保育觀念時,卻常常遭受一般民眾
的質疑,尤其對於有攻擊性、有毒或是醜陋噁心的物種,很多人會覺得在野外碰到
牠們應該是要除之而後快,怎麼會還要保育牠們呢? 要扭轉這些深植人心的成見著
實不易,其實分析原因這些阻力主因其實是因為民眾對於這些物種的不了解、沒見
過,或是接觸太多錯誤的訊息和知識所造成。「自然生活記趣」系列書也許是一個
搭起一般民眾和兩棲爬蟲動物的橋樑書,因為它並不是硬梆梆難以閱讀的圖鑑,而
是用大量精美並能看清不同角度、細節或是特殊生態行為的圖片,再搭配簡單易讀
的文字敘述,讓大家能以輕鬆、沒負擔的心情看到、吸收到不一樣的兩棲爬蟲動物
相關知識,從而發現牠們也有特別、有趣並吸引人的一面。
而「自然生活記趣台灣蜥蜴特輯」將主題放在台灣能看見的原生+外來種蜥蜴
,書中圖片可說張張精采,且皆為野外實地拍攝,其中不乏珍稀物種或是難得一見
的生態行為照。本書的三位作者:小安( 昭安)、小黑(江志緯)、志明(曾志明),由
於他們對於自然生態的熱愛、熱情和熱血,常常為了追尋夢幻物種,多次進入人煙
罕至的生態野地,即使經常留下遺憾無功而回,卻總是不放棄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再
來,因此才能造就這本圖片如此完整又精采絕倫的生態書,對於喜愛自然生態的朋
友來說,「自然生活記趣台灣蜥蜴特輯」是一本絕對值得珍藏並細細品味的好書,
千萬不能錯過。
◎李凱云(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 監事/台灣兩棲類保育志工北區大隊長)
蜥蜴相對於其牠動物是比較冷門的一門 ; 因著閱讀習慣的改變,太多文字敘述
已經無法讓一般讀者有耐心的看下去,反而是大量的圖片解說,在類似物種的比較
中快速得到辨識的重點,是圖鑑應該產生的價值。
書中提到幾種外來種是我最推薦的部分,外來種問題是影響台灣蜥蜴族群不可
忽視的部分,例如沙氏變色蜥、綠鬣蜥等,因為水族業者的引進,後來飼主的棄養
,造成野外族群的繁衍,對本土蜥蜴所造成生存上的競爭,以及農業損失無法估計
。林務局每年投入移除經費仍無法有效的控制族群數量,是非常令人頭痛的問題。
希望藉著這本圖鑑的出版,讓大家認識外來種,能有效的遏止其族群量,減少台灣
蜥蜴生存的競爭壓力。
作者志明與小黑(江志緯)是認識多年的朋友,過去他們聯手出版了台灣兩棲類
、台灣蛇類兩本圖鑑,受到廣大讀者的肯定。兩人的好默契,現在出版第三本圖鑑
,只是水到渠成。現在的學生願意跑野外的人變少了,而這兩位熱血作者從單純的
收集物種到轉換成推廣環境教育,這是很不一樣的心路歷程,這些改變就在他們當
了爸爸之後(因為要籌孩子的教育基金,哎呀,我說得太直白了XD)。另外一位作者
小安(凃昭安)在多年前他仍就讀屏科大的時候有過一次的會面。當時印象非常深刻
是他已經餓了一天仍不願意進食,原因是飢餓的時候比較容易找到蛇(什麼鬼理論)
,血糖低到快暈倒的他,在我強迫他少量進食之後才同意他一同夜探大漢山,也是
個非常有經驗又專業的野外調查工作者。
總之,這淺顯易懂的圖鑑,讓三位帶領大家認識台灣的蜥蜴,很快地您也是
達人。

‧摘文

一般對蜥蜴的印象就是細長的身形,有著一條長尾巴和四隻腳,身上布滿了鱗片。
然而細看這些蜥蜴,其實不同種類都有各式各樣的差異,例如攀蜥類擁有粗糙的鱗片,
石龍子類的鱗片看起來很光滑,而壁虎類的鱗片則十分細小,肉眼不容易辨識,這些特徵與牠們的棲地和習性息息相關。
蜥蜴的身體包覆著鱗片,每種蜥蜴身上的鱗片依據其棲息環境,會發展出不同的類型。有些蜥蜴為了適應穴居生活,甚至連腳都退化掉。蜥蜴的腳趾上為了適應生活環境也各有變化,如攀蜥為了適應樹上生活,牠們部分的腳趾就特別長,比較適合爬樹;壁虎類最著名的就是腳上的皮瓣,可以讓牠們攀附在各種物體上,具有如同吸盤的功用。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