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封城防疫的歷史、現在與未來

隔離:封城防疫的歷史、現在與未來
作者:傑夫‧馬納夫、妮可拉‧特莉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2-01-04 00:00:00
隔離的歷史,就是一部公衛發展史
也是一部關於恐懼、濫權與獵巫的歷史
隔離從來不曾消失,未來更將成為常態
你我隨時都可能成為下一個被歧視的「帶原者」
後疫情時代必備讀物
結合田野調查、公衛、歷史與社會學,全面理解隔離的社會心理與意義!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詹長權 好評推薦——○——
「隔離」(Quarantine)源自義大利文「quarantena」,意思是「四十天」。人類對抗瘟疫最古老的回應,就是把「可能染疫」的人和「健康的人」隔開。隔離是人類面對未知的本能反應,卻也涉及監控、收容和控制,成為剝奪人權的手段。
本書的基本假設是:因為人類是混亂的、有缺陷的、自私自利的存在,隔離過去一直存在我們的歷史裡,也會是我們未來的一部分。有效管理人口的隔離措施,被證明是控制新的疾病、降低死亡率,以及避免經濟和社會崩潰的最好方法,雖然至今仍然有人心存懷疑。
本書起源於調查歷史上的隔離措施,直到Covid-19爆發,這段歷史瞬間成為現在式。作者以歷史寫作和田野調查的方法,採訪各地醫院和城市,並且回顧歷史遺址,細述瘟疫和隔離或封城的種種問題和面向。從1377年黑死病爆發,在杜布洛夫尼克(Dubrovnik)的第一次封城,一路談到今日的方艙醫院、炭疽郵件與太空污染。並指出:從古到今隔離的失敗,都是來自人們對於隔離本身的恐懼。
後疫情時代,隔離已經成為常態。在危急狀態下如何管控人口、個人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都是必須面對的議題。本書的翔實調查與分析,能夠帶給社會一個指引。
★媒體推薦:
「兩位作者為這個主題帶來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廣泛涉獵,不僅涉及傳染病,在他們雄心勃勃而又無縫的敘述中,更涵蓋了政治、農業、監視甚至外太空。」
——Jennifer Szalai,《紐約時報書評》
「本書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他們的研究深度,以及堅信隔離是一種強大而危險的武器,必須在未來更明智地使用……作者的文筆引人入勝,除了來源註釋之外幾乎沒有學術賣弄,這是一本異常強大的書。」
——Roger Ekirch,《華爾街日報》
「閱讀這本嚴謹周密的書,可帶給我們一些與直覺相反的安慰,它將過去18個月的與世隔絕和不確定性賦予了脈絡……令人無法放下的書。」
-
新聞關鍵字:
ai、 Covid-19、 疫情、 空污、 華爾街日報、 防疫、 隔離
‧ 隔離 、 歷史 、 未來 、 成為 、 人類 、 封城 、 作者 、 調查 、 本書 、 00 、 理解 、 社會 、 面對 、 控制 、 研究 、 評論 、 防疫 、 現在 、 utm 、 納夫 、 特莉 、 出版 、 一部 、 公衛 、 恐懼 、 常態 、 疫情 、 時代 、 讀物 、 田野 、 公共 、 衛生 、 推薦 、 瘟疫 、 涉及 、 存在 、 過去 、 人口 、 措施 、 方法 、 爆發 、 醫院 、 能夠 、 帶給 、 主題 、 深刻 、 敘述 、 強大 、 引人入勝 、 一本‧ 公共 、 Dubrovnik 、 成為 、 爆發 、 危機 、 醫院 、 紐約時報書評 、 出版人週刊 、 存在 、 防疫 、 亞蕊安娜 、 BUZZFEED 、 過去 、 出版 、 強大 、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 衛生 、 措施 、 歷史 、 敘述 、 理解 、 隔離 、 主題 、 星級 、 KIRKUS 、 瘟疫 、 Roger Ekirch 、 評論 、 公衛 、 能夠 、 _blank 、 作者 、 現在 、 社會 、 疫情 、 人口 、 涉及 、 面對 、 帶給 、 未來 、 Quarantine 、 詹長權 、 引人入勝 、 華爾街日報 、 恐懼 、 Co 、 quarantena 、 深刻 、 讀物 、 調查‧ Co 、 詹長權 、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 華爾街日報 、 亞蕊安娜‧ Quarantine 、 quarantena 、 Dubrovnik 、 Jennifer Szalai 、 Roger Ekirch 、 BUZZFEED 、 KIRKUS
- 新聞來源:PChome書店
- 更多生活新聞 »
‧
隔離
、
歷史
、
未來
、
成為
、
人類
、
封城
、
作者
、
調查
、
本書
、
00
、
理解
、
社會
、
面對
、
控制
、
研究
、
評論
、
防疫
、
現在
、
utm
、
納夫
、
特莉
、
出版
、
一部
、
公衛
、
恐懼
、
常態
、
疫情
、
時代
、
讀物
、
田野
、
公共
、
衛生
、
推薦
、
瘟疫
、
涉及
、
存在
、
過去
、
人口
、
措施
、
方法
、
爆發
、
醫院
、
能夠
、
帶給
、
主題
、
深刻
、
敘述
、
強大
、
引人入勝
、
一本
‧
公共
、
Dubrovnik
、
成為
、
爆發
、
危機
、
醫院
、
紐約時報書評
、
出版人週刊
、
存在
、
防疫
、
亞蕊安娜
、
BUZZFEED
、
過去
、
出版
、
強大
、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
衛生
、
措施
、
歷史
、
敘述
、
理解
、
隔離
、
主題
、
星級
、
KIRKUS
、
瘟疫
、
Roger Ekirch
、
評論
、
公衛
、
能夠
、
_blank
、
作者
、
現在
、
社會
、
疫情
、
人口
、
涉及
、
面對
、
帶給
、
未來
、
Quarantine
、
詹長權
、
引人入勝
、
華爾街日報
、
恐懼
、
Co
、
quarantena
、
深刻
、
讀物
、
調查
‧
Co
、
詹長權
、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
華爾街日報
、
亞蕊安娜
‧
Quarantine
、
quarantena
、
Dubrovnik
、
Jennifer Szalai
、
Roger Ekirch
、
BUZZFEED
、
KIRK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