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大學活化建國校區 最後巡禮送別西院風華
台北大學12日與國泰產學研發中心簽約,規劃將建國校區活化,興建產業研發中心大樓。校方今天舉辦校園巡禮和民歌演唱會,為當年成就一代中興法商人的「西院」送別。
台北大學建國校區為台北大學前身、省立法商學院的起源地,因與合江校區分屬合江街兩側,因而被稱為「西院」;最早建築為民國42年落成的力行大樓,後續陸續興建圖書館、社會科學館等,隨著各學院陸續遷至三峽校區後,建國校區目前已非主要上課及行政作業校區,加上建物老舊,多數空間是閒置狀態。
台北大學經公開徵選,引進民間資源活化校區,由國泰人壽與永聯物流開發共同成立的「國泰產業研發中心」專案公司得標,雙方於12日正式簽約,規劃興建地上12樓、地下2樓的產業研發中心大樓,預計2025年完工啟用。
台北大學今天舉辦巡禮活動,號召校友回母校,為「西院」作最後告別,法律系友、大法官曾華松,特別將自己的大法官識別證致贈校史館典藏,畢業66年的他,當年看著學校一棟棟建築物逐漸平地起,但如今又要拆除重建,肯定學校不斷往前發展、蒸蒸日上,也祝福學校繼續前行。
法律系友、鄭豐喜遺孀吳繼釗,也在活動中分享當年與夫婿在圖書館相遇的經歷,讓校友為之動容。她在活動中仔細看著校園中的一草一木,頻頻問「以前有這棵樹嗎?」不只是校內的環境,就連周邊市容也有很大的改變,覺得好像熟悉卻又有些陌生
晚上6時的民歌演唱會則在民生校區育樂館舉行,邀請殷正洋、潘越雲、施孝榮的民歌手演出,和校友一同回到青春年代。
台北大學校長李承嘉表示,後續會透過數位典藏與實體展示,保存建國校區過去到現況的面貌,配合還原鄰近早期街道的3D影像,讓校友懷舊西院風華。
國泰產業研發中心董事長張仁和日前在簽約儀式上表示,相信未來能創造更多外部效益,從產學鏈結、培育人才到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成為產官學多贏的局面。
建國校區見證台北大學的歷史,從民國38年台灣省立地方行政專科學校成立,到44年改制成台灣省立法商學院,開始在合江街兩側建設校區,其中「西院」最初有操場、圖書館等建築,後陸續增建校舍成日字型分布,是學生主要學習和上課的大宅院。
省立法商學院於50年與省立農學院合併為中興大學,「中興法商學院」成為許多學子夢想學府,西院裡大王椰子和綠色草地是學子們的青春記憶,更見證了民歌時代的輝煌,綠色草地上曾是歌唱活動的舉辦場所。
台北大學建國校區為台北大學前身、省立法商學院的起源地,因與合江校區分屬合江街兩側,因而被稱為「西院」;最早建築為民國42年落成的力行大樓,後續陸續興建圖書館、社會科學館等,隨著各學院陸續遷至三峽校區後,建國校區目前已非主要上課及行政作業校區,加上建物老舊,多數空間是閒置狀態。
台北大學經公開徵選,引進民間資源活化校區,由國泰人壽與永聯物流開發共同成立的「國泰產業研發中心」專案公司得標,雙方於12日正式簽約,規劃興建地上12樓、地下2樓的產業研發中心大樓,預計2025年完工啟用。
台北大學今天舉辦巡禮活動,號召校友回母校,為「西院」作最後告別,法律系友、大法官曾華松,特別將自己的大法官識別證致贈校史館典藏,畢業66年的他,當年看著學校一棟棟建築物逐漸平地起,但如今又要拆除重建,肯定學校不斷往前發展、蒸蒸日上,也祝福學校繼續前行。
法律系友、鄭豐喜遺孀吳繼釗,也在活動中分享當年與夫婿在圖書館相遇的經歷,讓校友為之動容。她在活動中仔細看著校園中的一草一木,頻頻問「以前有這棵樹嗎?」不只是校內的環境,就連周邊市容也有很大的改變,覺得好像熟悉卻又有些陌生
晚上6時的民歌演唱會則在民生校區育樂館舉行,邀請殷正洋、潘越雲、施孝榮的民歌手演出,和校友一同回到青春年代。
台北大學校長李承嘉表示,後續會透過數位典藏與實體展示,保存建國校區過去到現況的面貌,配合還原鄰近早期街道的3D影像,讓校友懷舊西院風華。
國泰產業研發中心董事長張仁和日前在簽約儀式上表示,相信未來能創造更多外部效益,從產學鏈結、培育人才到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成為產官學多贏的局面。
建國校區見證台北大學的歷史,從民國38年台灣省立地方行政專科學校成立,到44年改制成台灣省立法商學院,開始在合江街兩側建設校區,其中「西院」最初有操場、圖書館等建築,後陸續增建校舍成日字型分布,是學生主要學習和上課的大宅院。
省立法商學院於50年與省立農學院合併為中興大學,「中興法商學院」成為許多學子夢想學府,西院裡大王椰子和綠色草地是學子們的青春記憶,更見證了民歌時代的輝煌,綠色草地上曾是歌唱活動的舉辦場所。
-
新聞關鍵字:
物流
‧ 校區 、 大學 、 台北 、 建國 、 西院 、 研發 、 中心 、 國泰 、 產業 、 省立 、 活動 、 校友 、 學校 、 活化 、 巡禮 、 12 、 簽約 、 興建 、 大樓 、 舉辦 、 民歌 、 當年 、 中興 、 法商學院 、 陸續 、 圖書館 、 最後 、 送別 、 風華 、 產學 、 規劃 、 今天 、 校園 、 演唱會 、 合江街 、 兩側 、 建築 、 民國 、 後續 、 主要 、 上課 、 行政 、 成立 、 法律系 、 大法官 、 典藏 、 看著 、 發展 、 青春 、 表示‧ 簽約 、 曾華松 、 後續 、 中心大樓 、 校區 、 活動 、 典藏 、 校友 、 省立農學院 、 表示 、 青春 、 大學 、 規劃 、 省立 、 見證 、 力行大樓 、 成為 、 吳繼釗 、 大樓 、 演唱會 、 學子 、 法律系友 、 發展 、 活化 、 上課 、 民國 、 巡禮 、 主要 、 舉辦 、 興建 、 建國 、 國泰產學研發中心 、 中興 、 台北大學活化建國校區 、 中興法商人 、 送別 、 台北大學 、 合江街 、 產學 、 圖書館 、 國泰產業研發中心 、 合江校區 、 潘越雲 、 大法官 、 中興大學 、 成立 、 省立法商學院 、 當年 、 今天 、 李承嘉‧ 法律系友 、 李承嘉 、 中興大學 、 西院 、 國泰產學研發中心 、 力行大樓 、 台北大學 、 省立法商學院 、 中心大樓 、 民生校區育樂館 、 張仁和 、 合江街 、 合江校區 、 鄭豐喜 、 台灣省 、 台北大學活化建國校區 、 中興法商人 、 殷正洋 、 曾華松 、 潘越雲 、 法商學院 、 省立農學院 、 國泰產業研發中心 、 吳繼釗 、 中興法商學院‧ None
- 新聞來源:中央社
- 更多生活新聞 »
‧
校區
、
大學
、
台北
、
建國
、
西院
、
研發
、
中心
、
國泰
、
產業
、
省立
、
活動
、
校友
、
學校
、
活化
、
巡禮
、
12
、
簽約
、
興建
、
大樓
、
舉辦
、
民歌
、
當年
、
中興
、
法商學院
、
陸續
、
圖書館
、
最後
、
送別
、
風華
、
產學
、
規劃
、
今天
、
校園
、
演唱會
、
合江街
、
兩側
、
建築
、
民國
、
後續
、
主要
、
上課
、
行政
、
成立
、
法律系
、
大法官
、
典藏
、
看著
、
發展
、
青春
、
表示
‧
簽約
、
曾華松
、
後續
、
中心大樓
、
校區
、
活動
、
典藏
、
校友
、
省立農學院
、
表示
、
青春
、
大學
、
規劃
、
省立
、
見證
、
力行大樓
、
成為
、
吳繼釗
、
大樓
、
演唱會
、
學子
、
法律系友
、
發展
、
活化
、
上課
、
民國
、
巡禮
、
主要
、
舉辦
、
興建
、
建國
、
國泰產學研發中心
、
中興
、
台北大學活化建國校區
、
中興法商人
、
送別
、
台北大學
、
合江街
、
產學
、
圖書館
、
國泰產業研發中心
、
合江校區
、
潘越雲
、
大法官
、
中興大學
、
成立
、
省立法商學院
、
當年
、
今天
、
李承嘉
‧
法律系友
、
李承嘉
、
中興大學
、
西院
、
國泰產學研發中心
、
力行大樓
、
台北大學
、
省立法商學院
、
中心大樓
、
民生校區育樂館
、
張仁和
、
合江街
、
合江校區
、
鄭豐喜
、
台灣省
、
台北大學活化建國校區
、
中興法商人
、
殷正洋
、
曾華松
、
潘越雲
、
法商學院
、
省立農學院
、
國泰產業研發中心
、
吳繼釗
、
中興法商學院
‧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