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定古物瓊林家廟宗祠門神 復刻重現風采
約150年歷史的金門縣定古物─瓊林蔡氏家廟和十一世宗祠兩對門神,在美術學者陳淑華團隊歷經20個月努力下,以傳統古法復刻出「分身」,今天起進駐金門文化園區展出。
金門縣文化局長許正芳表示,瓊林蔡氏家廟(大宗)與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的四扇彩繪門神原件,無論在基底材或是彩繪層都已老化劣化嚴重,但門神彩繪獨特的表現技法與美學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以嚴謹的「工藝再製」復原臨摹,不單單只是再現門神彩繪的外在造型與風華,同時具復原保存原有工藝美學的意義。
由貨櫃碼頭裝載的這四扇復刻門板,下午抵達料羅碼頭後,直奔金沙鎮金門文化園區,安置在歷史民俗博物館第一展場,呼應展場重新規劃的「打開金門」主題,並做為金門傳統彩繪工藝再現的教育展示。
文化局指出,2014年文化局辦理「金門縣國定古蹟瓊林蔡氏祠堂彩繪調查研究與維護計畫」案,在調查中發現兩對門神彩繪所使用的顏料有鉛丹、砷銅綠、鋅白等,其中,砷銅綠顏料的發現為具有定年與後續修復意義,並由此推論繪製年代可能為1840年後至1900年前後之間,進一步推測為台灣目前唯一使用這種顏料的最早門神。
文化局指出,這次的門神彩繪復原臨摹案,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陳淑華任計畫主持人。陳淑華是法國巴黎第一大學藝術史研究所西洋美術史博士,曾在巴黎羅浮宮修復中心擔任實習修復師工作並善用漆畫技藝專業。
陳淑華表示,承接本案時為了達更好效果,決定採用台灣檜木老件做為門板,並以一麻七灰嚴謹工法製作(原件門板並無披麻捉灰),還到日本採購批麻布與礦物顏料原材自行磨製礦物顏料。
不過,陳淑華說,由於這兩對門神的圖像佚失太多,即使經過彩繪調查與提供紅外線攝影圖像,仍然無法讓本案在確認圖像正確復原的工作上有完全把握。陳淑華反覆推敲,參考數百幀門神圖像,為此傷透腦筋;後特別邀請台灣宗祠寺廟彩繪宗師、人稱「阿男師」的彩繪師莊武男擔任顧問,再經過多次工作會議及期中審查後,才確定最後圖稿。
陳淑華指出,潮汕門神在圖案方面的特色,在於善用吉祥及織錦圖案,細細描繪讓每個局部如同各自成畫之外,用滿板的畫法以「一夫當關」之意,讓大鬼小鬼都無法進入,而家廟的門神則多以慈祥為主,不似寺廟的威猛以免嚇跑祖先,潮汕門神的鬍鬚畫法,根根分明,是一大特色。
文化局表示,陳淑華對「短鬚」、「倒掛獅頭」等圖案,以及潮汕漆畫顏料與調色的比較研究及實做,更是本案的意義之一。歷經近20個月,如今完成的門神圖像從線稿確認及色彩鋪設,都經過嚴謹考證,可以看到很多細節的呈現近乎完美。
文化局說,兩對門神原件古物仍保存在瓊林蔡氏家廟和十一世宗祠;想要一睹風華再現的彩繪門神,則可以到博物館展示現場仔細觀賞。春節期間參觀可獲得門神年畫一幅。
金門縣文化局長許正芳表示,瓊林蔡氏家廟(大宗)與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的四扇彩繪門神原件,無論在基底材或是彩繪層都已老化劣化嚴重,但門神彩繪獨特的表現技法與美學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以嚴謹的「工藝再製」復原臨摹,不單單只是再現門神彩繪的外在造型與風華,同時具復原保存原有工藝美學的意義。
由貨櫃碼頭裝載的這四扇復刻門板,下午抵達料羅碼頭後,直奔金沙鎮金門文化園區,安置在歷史民俗博物館第一展場,呼應展場重新規劃的「打開金門」主題,並做為金門傳統彩繪工藝再現的教育展示。
文化局指出,2014年文化局辦理「金門縣國定古蹟瓊林蔡氏祠堂彩繪調查研究與維護計畫」案,在調查中發現兩對門神彩繪所使用的顏料有鉛丹、砷銅綠、鋅白等,其中,砷銅綠顏料的發現為具有定年與後續修復意義,並由此推論繪製年代可能為1840年後至1900年前後之間,進一步推測為台灣目前唯一使用這種顏料的最早門神。
文化局指出,這次的門神彩繪復原臨摹案,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陳淑華任計畫主持人。陳淑華是法國巴黎第一大學藝術史研究所西洋美術史博士,曾在巴黎羅浮宮修復中心擔任實習修復師工作並善用漆畫技藝專業。
陳淑華表示,承接本案時為了達更好效果,決定採用台灣檜木老件做為門板,並以一麻七灰嚴謹工法製作(原件門板並無披麻捉灰),還到日本採購批麻布與礦物顏料原材自行磨製礦物顏料。
不過,陳淑華說,由於這兩對門神的圖像佚失太多,即使經過彩繪調查與提供紅外線攝影圖像,仍然無法讓本案在確認圖像正確復原的工作上有完全把握。陳淑華反覆推敲,參考數百幀門神圖像,為此傷透腦筋;後特別邀請台灣宗祠寺廟彩繪宗師、人稱「阿男師」的彩繪師莊武男擔任顧問,再經過多次工作會議及期中審查後,才確定最後圖稿。
陳淑華指出,潮汕門神在圖案方面的特色,在於善用吉祥及織錦圖案,細細描繪讓每個局部如同各自成畫之外,用滿板的畫法以「一夫當關」之意,讓大鬼小鬼都無法進入,而家廟的門神則多以慈祥為主,不似寺廟的威猛以免嚇跑祖先,潮汕門神的鬍鬚畫法,根根分明,是一大特色。
文化局表示,陳淑華對「短鬚」、「倒掛獅頭」等圖案,以及潮汕漆畫顏料與調色的比較研究及實做,更是本案的意義之一。歷經近20個月,如今完成的門神圖像從線稿確認及色彩鋪設,都經過嚴謹考證,可以看到很多細節的呈現近乎完美。
文化局說,兩對門神原件古物仍保存在瓊林蔡氏家廟和十一世宗祠;想要一睹風華再現的彩繪門神,則可以到博物館展示現場仔細觀賞。春節期間參觀可獲得門神年畫一幅。
- 新聞來源:中央社
- 更多生活新聞 »
‧
門神
、
彩繪
、
陳淑華
、
文化局
、
顏料
、
瓊林
、
家廟
、
宗祠
、
圖像
、
金門縣
、
古物
、
蔡氏
、
金門
、
表示
、
工藝
、
復原
、
台灣
、
復刻
、
十一世
、
兩對
、
傳統
、
原件
、
嚴謹
、
再現
、
保存
、
意義
、
門板
、
指出
、
調查
、
工作
、
本案
、
潮汕
、
圖案
、
歷史
、
歷經
、
20
、
文化
、
園區
、
美學
、
具有
、
臨摹
、
風華
、
碼頭
、
博物館
、
第一
、
展場
、
主題
、
做為
、
教育
、
展示
‧
具有
、
圖案
、
特色
、
宗祠
、
意義
、
門板
、
十一世
、
教育
、
台灣宗祠寺廟
、
博物館
、
料羅碼頭
、
再現
、
善用
、
台灣
、
修復
、
陳淑華
、
古物
、
原件
、
彩繪
、
金門
、
研究
、
計畫
、
工作
、
金門縣定古物
、
潮汕
、
漆畫
、
礦物
、
本案
、
瓊林家廟宗祠
、
歷史
、
嚴謹
、
蔡復一
、
文化局
、
美學
、
大學
、
展示
、
圖像
、
園區
、
許正芳
、
工藝
、
保存
、
指出
、
文化
、
顏料
、
畫法
、
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
蔡氏祠堂
、
寺廟
、
金門縣文化局長
、
做為
‧
金門縣定古物
、
阿男師
、
潮汕
、
瓊林
、
日本
、
金門
、
陳淑華
、
法國巴黎第一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
蔡氏家廟
、
金門縣文化局長
、
瓊林家廟宗祠
、
莊武男
、
台灣
、
許正芳
、
料羅碼頭
、
巴黎羅浮宮修復中心
、
蔡氏祠堂
、
台灣宗祠寺廟
、
文化局
、
金門縣
、
十一世宗祠
、
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
金沙鎮
、
蔡復一
‧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