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控訴父親外遇 七等生紀錄片拍攝作家道德矛盾
台灣現代主義作家七等生一生書寫主題不離情慾、道德,近期將上映的紀錄片「削瘦的靈魂」,導演朱賢哲就以此為主軸,拍攝七等生一生中的矛盾,片中也將七等生女兒控訴父親外遇的片段公開。
七等生在60年代以現代主義的筆法寫出異色、衝撞道德的作品,在當時引發極大的爭議,但也因此成為台灣文壇獨特的存在,目宿媒體的文學系列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三系列就以七等生的紀錄片「削瘦的靈魂」作為首發,藉由鏡頭進入七等生的創作生涯。
七等生本名劉武雄,生於1939年,苗栗縣通霄鎮人,七等生作品以小說為主,藉隱遁小角色作為抗議台灣社會總體壓力的象徵,代表作品有「我愛黑眼珠」、「沙河悲歌」、「重回沙河」等,其中「沙河悲歌」曾改編為電影。
「削瘦的靈魂」由朱賢哲執導,他自2017年接下這檔紀錄片的案子後,開始研讀七等生的著作,從2018年開始跟七等生與其親友訪談,耗時約3年左右完成這部電影。
朱賢哲接受中央社記者訪談時表示,對七等生一開始的認識,是「沙河悲歌」改編而成的電影,這次為了拍攝,特別買了兩套七等生全集,一套自己讀,另一套給工作人員,希望藉此了解七等生的原貌。
七等生小說的核心,聚焦在對於社會、世界的控訴與思想,朱賢哲指出,「一部分是他的思維,一部分是他的情感,還有一部分是他的創作、虛構和想像。」朱賢哲說,在前製時期,為了研讀七等生的作品,耗費了許多功夫,「因為七等生的作品沒有辦法讀得很快,一天頂多就60頁。」
拍攝期間也遇到許多困難,「一開始七等生是不願意被錄影的。」朱賢哲說,七等生願意讓親友被訪談拍攝,但是七等生自己卻排斥鏡頭錄影。為此朱賢哲循序漸進地說服,幸虧七等生女兒曾經與朱賢哲共事,獲得七等生女兒的幫忙才漸漸讓七等生願意面對鏡頭。
「很多能夠訪談的親戚、朋友的電話,也都是他女兒給我的,她告訴我可以找哪些人。」朱賢哲說,從此可以看出晚年的七等生對於女兒的依賴,而七等生的女兒也對父親有無法割捨的情感。
在片中,朱賢哲以七等生的作品「我愛黑眼珠」、「沙河悲歌」等,重新改編成類戲劇,穿插在紀錄片訪談之中,並且合成動畫,藉此建立七等生的立體面貌。
紀錄片訪談遍及七等生的親友、兒女,朱賢哲說,七等生的特立獨行,從親友兒女對七等生的埋怨就可看出,但也可以觀察到所有人對七等生堅持寫作的佩服,「那是相當矛盾的情感。」片中甚至有一段女兒對於七等生外遇的憤恨指控。
朱賢哲表示,七等生女兒知道這個片段被剪入片中後,只說「這是一定要的。」朱賢哲說,那一段,其實是女兒與父親的和解,「她也知道爸爸對她媽媽也是有愧疚。」
朱賢哲認為,七等生一生受到情慾、道德很大的困擾,「他有很細膩的部分,但我覺得情慾對他而言,是非常大的困擾,也是我覺得七等生寫作最代表人類的地方。」
七等生在60年代以現代主義的筆法寫出異色、衝撞道德的作品,在當時引發極大的爭議,但也因此成為台灣文壇獨特的存在,目宿媒體的文學系列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三系列就以七等生的紀錄片「削瘦的靈魂」作為首發,藉由鏡頭進入七等生的創作生涯。
七等生本名劉武雄,生於1939年,苗栗縣通霄鎮人,七等生作品以小說為主,藉隱遁小角色作為抗議台灣社會總體壓力的象徵,代表作品有「我愛黑眼珠」、「沙河悲歌」、「重回沙河」等,其中「沙河悲歌」曾改編為電影。
「削瘦的靈魂」由朱賢哲執導,他自2017年接下這檔紀錄片的案子後,開始研讀七等生的著作,從2018年開始跟七等生與其親友訪談,耗時約3年左右完成這部電影。
朱賢哲接受中央社記者訪談時表示,對七等生一開始的認識,是「沙河悲歌」改編而成的電影,這次為了拍攝,特別買了兩套七等生全集,一套自己讀,另一套給工作人員,希望藉此了解七等生的原貌。
七等生小說的核心,聚焦在對於社會、世界的控訴與思想,朱賢哲指出,「一部分是他的思維,一部分是他的情感,還有一部分是他的創作、虛構和想像。」朱賢哲說,在前製時期,為了研讀七等生的作品,耗費了許多功夫,「因為七等生的作品沒有辦法讀得很快,一天頂多就60頁。」
拍攝期間也遇到許多困難,「一開始七等生是不願意被錄影的。」朱賢哲說,七等生願意讓親友被訪談拍攝,但是七等生自己卻排斥鏡頭錄影。為此朱賢哲循序漸進地說服,幸虧七等生女兒曾經與朱賢哲共事,獲得七等生女兒的幫忙才漸漸讓七等生願意面對鏡頭。
「很多能夠訪談的親戚、朋友的電話,也都是他女兒給我的,她告訴我可以找哪些人。」朱賢哲說,從此可以看出晚年的七等生對於女兒的依賴,而七等生的女兒也對父親有無法割捨的情感。
在片中,朱賢哲以七等生的作品「我愛黑眼珠」、「沙河悲歌」等,重新改編成類戲劇,穿插在紀錄片訪談之中,並且合成動畫,藉此建立七等生的立體面貌。
紀錄片訪談遍及七等生的親友、兒女,朱賢哲說,七等生的特立獨行,從親友兒女對七等生的埋怨就可看出,但也可以觀察到所有人對七等生堅持寫作的佩服,「那是相當矛盾的情感。」片中甚至有一段女兒對於七等生外遇的憤恨指控。
朱賢哲表示,七等生女兒知道這個片段被剪入片中後,只說「這是一定要的。」朱賢哲說,那一段,其實是女兒與父親的和解,「她也知道爸爸對她媽媽也是有愧疚。」
朱賢哲認為,七等生一生受到情慾、道德很大的困擾,「他有很細膩的部分,但我覺得情慾對他而言,是非常大的困擾,也是我覺得七等生寫作最代表人類的地方。」
-
新聞關鍵字:
外遇、 戲劇、 電影
‧ 七等生 、 朱賢哲 、 女兒 、 紀錄片 、 情慾 、 作品 、 訪談 、 拍攝 、 道德 、 一生 、 沙河 、 情感 、 家庭 、 父親 、 矛盾 、 削瘦 、 靈魂 、 悲歌 、 親友 、 困擾 、 一個 、 控訴 、 外遇 、 台灣 、 片中 、 寫作 、 鏡頭 、 小說 、 代表 、 電影 、 對七等生 、 一部分 、 思維 、 願意 、 作家 、 現代 、 主義 、 上映 、 將七等生 、 片段 、 60 、 系列 、 以七等生 、 創作 、 社會 、 我愛黑 、 眼珠 、 研讀 、 表示 、 許多‧ 電影 、 情慾 、 七等生 、 父親 、 訪談 、 錄影 、 削瘦 、 表示 、 寫作 、 七等 、 沙河 、 親友 、 思維 、 兒女 、 研讀 、 拍攝 、 系列 、 悲歌 、 鏡頭 、 劉武雄 、 作家 、 看出 、 創作 、 苗栗縣通霄鎮 、 作品 、 一生 、 困擾 、 許多 、 知道 、 認為 、 家庭 、 片段 、 社會 、 情感 、 眼珠 、 小說 、 控訴 、 現代 、 上映 、 靈魂 、 朱賢哲 、 矛盾 、 中央社 、 女兒 、 主義 、 紀錄片 、 外遇 、 代表 、 道德 、 願意‧ None
- 新聞來源:中央社
- 更多生活新聞 »
‧
七等生
、
朱賢哲
、
女兒
、
紀錄片
、
情慾
、
作品
、
訪談
、
拍攝
、
道德
、
一生
、
沙河
、
情感
、
家庭
、
父親
、
矛盾
、
削瘦
、
靈魂
、
悲歌
、
親友
、
困擾
、
一個
、
控訴
、
外遇
、
台灣
、
片中
、
寫作
、
鏡頭
、
小說
、
代表
、
電影
、
對七等生
、
一部分
、
思維
、
願意
、
作家
、
現代
、
主義
、
上映
、
將七等生
、
片段
、
60
、
系列
、
以七等生
、
創作
、
社會
、
我愛黑
、
眼珠
、
研讀
、
表示
、
許多
‧
電影
、
情慾
、
七等生
、
父親
、
訪談
、
錄影
、
削瘦
、
表示
、
寫作
、
七等
、
沙河
、
親友
、
思維
、
兒女
、
研讀
、
拍攝
、
系列
、
悲歌
、
鏡頭
、
劉武雄
、
作家
、
看出
、
創作
、
苗栗縣通霄鎮
、
作品
、
一生
、
困擾
、
許多
、
知道
、
認為
、
家庭
、
片段
、
社會
、
情感
、
眼珠
、
小說
、
控訴
、
現代
、
上映
、
靈魂
、
朱賢哲
、
矛盾
、
中央社
、
女兒
、
主義
、
紀錄片
、
外遇
、
代表
、
道德
、
願意
‧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