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黃靖麟/修憲不如重建文官制度—對柯文哲憲政思維的觀察
黃靖麟 /宜蘭大學博雅通識中心副教授
臺北市長柯文哲10月25日出席修憲論壇,演講完後,媒體捕捉到幾個重要詞彙包括:「統獨與PM2.5」、「臺灣對總統制與內閣制沒有共識」、「有責無權的行政院長與任期過短」等,惟社會各界無人知悉,柯文哲的憲政觀點是啥?此有點類同於韓國瑜的「兩岸是塞子還是棋子」、「是王八蛋還是爸爸關係」?令人看不懂,摸不著,實在需要有人翻譯翻譯才行。鑒於蔡璧如說,柯文哲正在佈局參選2024年總統,對廣大的群眾而言,實在有必要理解渠憲政觀點。
客觀的理解柯文哲憲政思維
筆者不認識也未曾見過柯文哲,縱然當面訪談他,想要完整的瞭解柯文哲的想法,受限於學科分際,他也不一定能夠敘述完整的概念與看法。因此社會科學家韋伯(Maximilian Karl Emil Weber, 1864-1920)就認為,社會科學研究要從客觀出發,換句話說「一個人不必成為凱撒才能瞭解凱撒」。既然,要從科學的角度理解柯文哲的憲政觀點,筆者嘗試用他演講的理路,循徑推敲一下。
當日演講柯文哲認為,現階段要修憲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應該先做好國家治理,確保國家能夠安穩的向前走。此外點出臺灣對總統制或內閣制沒有共識,更因行政院長有責無權,在過去19年中每任院長平均壽命1.3年,國家政策無法延續,致使政府治理效能低落。另也對統獨議題感到無奈,更認為PM2.5的問題重要得多。本文客觀分析,柯文哲的憲政思維可能如下:
觀點1:憲政問題如同罹癌,重建文官制度讓文官體能變好,國家治理自然好
從「你說的語言,決定了你的思考」邏輯來看,柯文哲開場就點出「修憲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就跟他在去(2018)年12月2日一場演講所說,20年前…,看到乳癌就要把腫瘤挖掉,現在治療觀念改變了,不是一定要把腫瘤挖掉,或可跟腫瘤並存一、二十年,和諧共存是新的概念;所謂超越藍綠,不是把藍綠消滅,是不同思維大家並存下去。蓋修憲應該不會是柯文哲的政治主張。事實上,世界上所有的先進民主國家都有「憲政問題」,也都不是靠修憲解決問題!
柯文哲於2015年12月6日對癌症的看法,他說:人罹患不同癌症影響的存活期,不如體能對存活時間的影響,如果你體能好,得到癌症,存活率也會比較高。倘若把憲政問題比喻為罹癌,那麼強化文官培訓重建文官制度讓文官體能變好,國家治理就會變好,極可能是他面對憲政難題的務實作法。
觀點2:PM2.5問題比統獨爭議重要,即「統獨擺兩邊,生活擺中間」
再者憲法第4條固有疆域,以及憲法增修條文對我國領土採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的分野,統獨問題癥結點在,大陸地區有13億人口,自由地區2300萬人口,差距達到56.5倍以上,然後自由地區選出的總統依憲法代表了大陸地區的民意?!若不是,則為主張獨立;若是,則為主張統一。憲法的規定很荒謬,卻又無從修憲解決,因此柯文哲才會提到PM2.5比較重要。換句話說,即「統獨擺兩邊,生活擺中間」的概念。當然,這也可能是他長期主張「兩岸一家親」承受壓力下,努力想從統獨爭議脫身而出的自我防衛機制(Defense mechanisms)所致。其實,大法官們也以釋字第328號表達固有疆域範圍之界定,為重大之政治問題,不應由行使司法權之釋憲機關予以解釋。大法官們都不敢碰觸的統獨爭議,更何況臺北市市長柯文哲呢!
觀點3:政治文化就是文官平均水準與產出
柯文哲在演講中舉出今年3月參訪橫濱火力發電廠的感觸,在火力發電廠外面,沒有噪音濃煙與味道,渠認為不是煤炭乾不乾淨的問題,是人乾淨不乾淨的問題。從後設分析(meta-analysis)途徑,就是「政治文化」問題,文官的平均水準與產出就是該國的政治文化現象。國發會主委陳美玲曾抱怨,公務員有與時俱進的問題,此囿於官僚節制,再優秀的青年進入文官體系,基本上都需配合過時法規「無自主能力」,思考上也必須「棄新從舊」,才能符合工作需求。
對此,時代力量高雄市黨部執行長林于凱有很深的感觸,其於生物科學所碩士畢業後,在公部門任職近7年後辭職,其理由包括:公部門「不接地氣」只處理行政文書、公務員想出頭會被做標記成箭靶;此外文官的專業能力,卻因業務外包,只處理文書行政流程,而跟社會脫節,更糟糕的是,長官優先考量政治方向及民代壓力,無法顧及國家人民利益帶領台灣進步。因為行政中立而被政治領域抽離的文官,如何面對政治的壓力呢?這也是柯文哲老是說需要明治維新,但很難找到維新人才之故。筆者認為,這也是柯文哲有志難伸,喊著要重建文官體制之因了。
結論:體能比癌症更影響生存,修憲不如重建文官制度
柯文哲曾評蘇貞昌院長有實權,是因為蔡英文總統太忙。實際上,蘇貞昌依據憲法53條為國家最高行政首長,復依憲法第57條向立法院負責,掌管國政治理臺灣。從治理綜效分析,應該說蔡總統找對了人,今年1月14日回鍋擔任行政院長的蘇貞昌,透過文官制度充分掌握政府機器維持了大局。換句話說,此局面的穩定是總統對外,行政院長對內的分工妥善的治理結果。
2020年選後,國人同胞將期待新政府新作為,只是社會各界常把治理困難歸咎於憲政問題,卻忽略了法規繁苛與人事僵化,政府無法與時俱進的「政府罹癌」現象。從醫學的角度來看,面對癌症,柯文哲認為鍛鍊體能影響了生存;若要修憲治療政府癌症,筆者認為柯文哲會覺得重建文官制度比較實在。因為,文官體質好了意味著國家體制良好,治理自然會跟著好。
臺北市長柯文哲10月25日出席修憲論壇,演講完後,媒體捕捉到幾個重要詞彙包括:「統獨與PM2.5」、「臺灣對總統制與內閣制沒有共識」、「有責無權的行政院長與任期過短」等,惟社會各界無人知悉,柯文哲的憲政觀點是啥?此有點類同於韓國瑜的「兩岸是塞子還是棋子」、「是王八蛋還是爸爸關係」?令人看不懂,摸不著,實在需要有人翻譯翻譯才行。鑒於蔡璧如說,柯文哲正在佈局參選2024年總統,對廣大的群眾而言,實在有必要理解渠憲政觀點。
客觀的理解柯文哲憲政思維
筆者不認識也未曾見過柯文哲,縱然當面訪談他,想要完整的瞭解柯文哲的想法,受限於學科分際,他也不一定能夠敘述完整的概念與看法。因此社會科學家韋伯(Maximilian Karl Emil Weber, 1864-1920)就認為,社會科學研究要從客觀出發,換句話說「一個人不必成為凱撒才能瞭解凱撒」。既然,要從科學的角度理解柯文哲的憲政觀點,筆者嘗試用他演講的理路,循徑推敲一下。
當日演講柯文哲認為,現階段要修憲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應該先做好國家治理,確保國家能夠安穩的向前走。此外點出臺灣對總統制或內閣制沒有共識,更因行政院長有責無權,在過去19年中每任院長平均壽命1.3年,國家政策無法延續,致使政府治理效能低落。另也對統獨議題感到無奈,更認為PM2.5的問題重要得多。本文客觀分析,柯文哲的憲政思維可能如下:
觀點1:憲政問題如同罹癌,重建文官制度讓文官體能變好,國家治理自然好
從「你說的語言,決定了你的思考」邏輯來看,柯文哲開場就點出「修憲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就跟他在去(2018)年12月2日一場演講所說,20年前…,看到乳癌就要把腫瘤挖掉,現在治療觀念改變了,不是一定要把腫瘤挖掉,或可跟腫瘤並存一、二十年,和諧共存是新的概念;所謂超越藍綠,不是把藍綠消滅,是不同思維大家並存下去。蓋修憲應該不會是柯文哲的政治主張。事實上,世界上所有的先進民主國家都有「憲政問題」,也都不是靠修憲解決問題!
柯文哲於2015年12月6日對癌症的看法,他說:人罹患不同癌症影響的存活期,不如體能對存活時間的影響,如果你體能好,得到癌症,存活率也會比較高。倘若把憲政問題比喻為罹癌,那麼強化文官培訓重建文官制度讓文官體能變好,國家治理就會變好,極可能是他面對憲政難題的務實作法。
觀點2:PM2.5問題比統獨爭議重要,即「統獨擺兩邊,生活擺中間」
再者憲法第4條固有疆域,以及憲法增修條文對我國領土採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的分野,統獨問題癥結點在,大陸地區有13億人口,自由地區2300萬人口,差距達到56.5倍以上,然後自由地區選出的總統依憲法代表了大陸地區的民意?!若不是,則為主張獨立;若是,則為主張統一。憲法的規定很荒謬,卻又無從修憲解決,因此柯文哲才會提到PM2.5比較重要。換句話說,即「統獨擺兩邊,生活擺中間」的概念。當然,這也可能是他長期主張「兩岸一家親」承受壓力下,努力想從統獨爭議脫身而出的自我防衛機制(Defense mechanisms)所致。其實,大法官們也以釋字第328號表達固有疆域範圍之界定,為重大之政治問題,不應由行使司法權之釋憲機關予以解釋。大法官們都不敢碰觸的統獨爭議,更何況臺北市市長柯文哲呢!
觀點3:政治文化就是文官平均水準與產出
柯文哲在演講中舉出今年3月參訪橫濱火力發電廠的感觸,在火力發電廠外面,沒有噪音濃煙與味道,渠認為不是煤炭乾不乾淨的問題,是人乾淨不乾淨的問題。從後設分析(meta-analysis)途徑,就是「政治文化」問題,文官的平均水準與產出就是該國的政治文化現象。國發會主委陳美玲曾抱怨,公務員有與時俱進的問題,此囿於官僚節制,再優秀的青年進入文官體系,基本上都需配合過時法規「無自主能力」,思考上也必須「棄新從舊」,才能符合工作需求。
對此,時代力量高雄市黨部執行長林于凱有很深的感觸,其於生物科學所碩士畢業後,在公部門任職近7年後辭職,其理由包括:公部門「不接地氣」只處理行政文書、公務員想出頭會被做標記成箭靶;此外文官的專業能力,卻因業務外包,只處理文書行政流程,而跟社會脫節,更糟糕的是,長官優先考量政治方向及民代壓力,無法顧及國家人民利益帶領台灣進步。因為行政中立而被政治領域抽離的文官,如何面對政治的壓力呢?這也是柯文哲老是說需要明治維新,但很難找到維新人才之故。筆者認為,這也是柯文哲有志難伸,喊著要重建文官體制之因了。
結論:體能比癌症更影響生存,修憲不如重建文官制度
柯文哲曾評蘇貞昌院長有實權,是因為蔡英文總統太忙。實際上,蘇貞昌依據憲法53條為國家最高行政首長,復依憲法第57條向立法院負責,掌管國政治理臺灣。從治理綜效分析,應該說蔡總統找對了人,今年1月14日回鍋擔任行政院長的蘇貞昌,透過文官制度充分掌握政府機器維持了大局。換句話說,此局面的穩定是總統對外,行政院長對內的分工妥善的治理結果。
2020年選後,國人同胞將期待新政府新作為,只是社會各界常把治理困難歸咎於憲政問題,卻忽略了法規繁苛與人事僵化,政府無法與時俱進的「政府罹癌」現象。從醫學的角度來看,面對癌症,柯文哲認為鍛鍊體能影響了生存;若要修憲治療政府癌症,筆者認為柯文哲會覺得重建文官制度比較實在。因為,文官體質好了意味著國家體制良好,治理自然會跟著好。
內閣制:是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種,議會制下政府首腦(總理)的權力普遍較大。採用這種政治體制的國家中,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並不完全分立。議會是國家權力的中心。議會民主制一般實行於民主國家,因此存在著多個參加議會選舉的政黨。 ...更多
- 日本仁醫中村哲阿富汗遇害 遺體抵日 (中央社 2019-12-08 17:39:36)
- 日本仁醫中村哲命喪阿富汗 遺體預計8日抵日 (中央社 2019-12-07 13:40:11)
- 伊朗總統擬訪日 強化原油輸出等雙邊經濟關係 (中央社 2019-12-07 11:35:08)
- 卡達外長證實與沙烏地磋商:已走出僵局 (中央社 2019-12-07 10:08:07)
- 快新聞/眾院辦彈劾川普聽證會 川普不以為然批「丟臉」 (民視新聞 2019-12-05 10:41:14)
- 深偽技術造假更逼真 美學術界重金打擊假訊息 (中央社 2019-12-05 10:41:08)
- 國會聽證會憲法專家贊聲 川普犯下可予彈劾罪行 (中央社 2019-12-05 04:15:04)
- 伊朗核協商 羅哈尼:美國一撤制裁即可談判 (中央社 2019-12-04 19:32:57)
- 英當代藝術大獎特納獎 首度4人共同獲獎 (中央社 2019-12-04 10:23:39)
- 眾院民主黨:川普濫用職權並妨礙彈劾調查 (中央社 2019-12-04 06:44:37)
- 金門家扶中心愛心園遊會 八十餘單位到場設攤義賣 (今日新聞 2019-12-08 18:31:37)
- 房市/蛋殼先別急著丟 小家電想清潔溜溜也要靠它 (今日新聞 2019-12-08 18:30:58)
- 醫師公會推兒少服務 賴:權益更完善 (台灣醒報 2019-12-08 18:29:46)
- 羅慧夫兒童文學獎 「幻想朋友」得金獎 (台灣醒報 2019-12-08 18:29:22)
- 日本購買馬毛島 供美軍當不沉航母 (台灣醒報 2019-12-08 18:28:19)
- 2019未來科技展落幕 逾10萬人共襄盛舉 (中央社 2019-12-08 18:20:37)
- 除夕夜團圓圍爐菜 義大皇家酒店為忙碌上班族”準備好了” (大成報 2019-12-08 18:12:02)
- 快新聞/合體李婉鈺暗批新潮流 陳水扁:政治整碗拿去我看不下去 (民視新聞 2019-12-08 18:11:45)
- 二二八遺族徐純現身人權音樂會 樂曲見證苦難 (中央社 2019-12-08 18:10:37)
- 嘉義家扶中心圍住幸福 親子圍爐送暖 (台灣好報 2019-12-08 18:09:19)
- 盧秀燕批洪慈庸背棄政黨 洪辦指楊瓊瓔帶職參選 (中央社 2019-12-08 14:18:33)
- 苦等不到健保給付 肺癌患者求助黑市孟藥 (中央社 2019-12-08 13:54:32)
- 救命藥納健保卡關 癌友團體倡癌藥差額給付 (中央社 2019-12-08 13:55:32)
- 救命藥看得到用不到 癌友嘆世上只有窮病 (中央社 2019-12-08 13:54:32)
- 英國選前最後激辯 民調:強森佔上風 (台灣醒報 2019-12-08 14:54:15)
- 救命癌藥遲遲未納健保 健保署積極議價中 (中央社 2019-12-08 13:54:32)
- 終結非法亂象 遠距心理諮商將上路 (中央社 2019-12-08 14:05:32)
- 阿里山跨界偶戲演出 吸引遊客目光 (中央社 2019-12-08 14:40:33)
- 快新聞/盡責當立委卻疏忽女兒 洪慈庸哽咽:做一個媽媽我很不合格 (民視新聞 2019-12-08 15:46:51)
- 快新聞/罷韓貼紙半小時一掃而空 民眾酸:落跑市長又要騙台灣人了! (民視新聞 2019-12-08 15: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