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揭住院「14大NG行為」掀共鳴 美甲恐妨礙觀察病情

[周刊王CTWANT] 日前ICU醫師陳志金在臉書粉專上列出「住院十四不」,提醒住院病人注意住院期間的行為規範,維護自身安全與醫療環境的和諧,引起網友關注,不少醫護人員也紛紛贊同,該篇貼文獲得了逾400次分享。
陳志金在臉書發文表示,病患在住院期間,病房並非社交場所,頻繁進出其他病房不僅影響他人休息,還可能增加感染風險。此外,住院環境應保持安靜,避免高聲喧嘩或聚眾交談,以免影響其他病人休息,甚至導致鄰床病人出現瞻妄症狀。尊重病人隱私也是必要的,不應過度打聽他人病情,更不該互相比較誰的病況較為嚴重。
陳志金強調,護理人員是專業醫療人員,不應被當作私人助理,病床上的緊急呼叫鈴應謹慎使用,不得隨意按響,且病人外出須獲得醫師與護理站的批准,不可擅自離開病房,以免錯過重要治療與檢查。
安全方面,陳志金說明,醫院內嚴禁使用明火,包括抽菸、燒香、點蚊香等行為,以避免火災風險,特別是在高濃度氧氣環境下。同時,未經許可的電器,如電暖器、電鍋等不可攜入病房,以防電路負載過大或發生火災。貴重物品如金飾、鑽石或大量現金也不建議攜帶,以免遺失或遭竊。
在住院期間,病人主要穿著病人服,不需攜帶過多衣物,以免造成不便。此外,醫療團隊提醒,指甲顏色是觀察病情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不建議塗指甲油或做美甲,避免影響診斷。也有部分病人會熱心地為醫護人員介紹對象,但醫護人員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個人感情問題,且年齡往往與病人想像不同,這類行為可能會造成醫護人員困擾。
此外,醫護人員的專業應以醫療能力為主,而非外貌,討論誰的醫師較為英俊並無助於病情,甚至可能影響醫護士氣。病房內雖設有簾子,但這並不代表隱私能完全受到保障,護理人員巡視時仍可能隨時拉開簾子,因此病人應保持適當行為。最後護理師需確認身分以確保醫療安全,隨意改名可能導致辨識錯誤,影響病人權益。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