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茶事╱木柵正欉鐵觀音春茶 千呼萬喚始出來

[周刊王CTWANT] 六月初的台北,氣溫已來到攝氏30度以上,加上說來就來的午後雷陣雨,更讓人感到悶熱難耐。木柵資深茶農張君適時帶來今年的正欉鐵觀音春茶,可說來得正是時候。
迫不及待拆開真空包裝,將茶品倒入竹雕大師翁明川的茶則上賞茶,撿梗不太完全的緊結球型外觀,不僅沿襲傳統鐵觀音的「腰鼓筷、水蛙皮」,且儘管經過碳焙,青褐如鐵的暗沈看來卻異常鮮活,隱然透出一股霸氣。
張君說茶園的老欉大多已除去,今年穀雨所採多為五、六年上下的青壯新欉,加上今春雨量充沛且冷熱異常的氣候,因此葉肉較為肥厚,特別採重發酵、重焙火方式,歷經半個多月的萎凋、浪青、殺青、揉捻後,先以90℃電焙8小時,七天後再以100℃焙個7至8小時,再以120℃焙上8小時,最後再送至大稻埕百年老店,以全台碩果僅存的「炭焙坑」文火精鍊6小時並回潤14天。儘管時間上較往年稍遲,張君終於在這個午後,喜孜孜地攜來剛完成的春茶要我品賞,可說「千呼萬喚始出來」了。

為表慎重,特別取來我與陶藝名家曾冠錄聯合創作的燒水陶壺煮水,並以另一位名家吳晟誌的酒紅提梁壺沖泡。先以沸水熱壺置入茶葉,就有明顯的蘭花香直撲而來,且第一泡居然沖出了淡淡的野薑花香,茶葉香氣也格外清新、滋味甘甜;第二泡以後才依序出現正欉鐵觀音該有的梔子花香、茶梗香與貓空的山頭氣。而正欉該有的桂花香、龍眼乾香與茶梗的幽蘭香則在第三、四泡後才陸續徐緩釋出;再來才是熟悉的焙火香、葉片香,接著還有童年追著糖廠輕軌偷偷抽出的白甘蔗的香甜滋味,加上氣長而悠遠的觀音韻,一口飲盡後的杯底香更彷彿群蝶飛舞環繞的眾花齊唱,讓我嘖嘖稱奇,恰似1930年代大作家郁達夫「人間有茶便銷魂」的驚嘆了。
張君說比賽茶通常會完整揀去茶梗,未參加比賽的則多半不揀梗,他則會以手工揀去過長的梗而保留較短的茶梗,以便留下第一、二泡的茶梗香與貓空的山頭氣,這是一般機械揀梗所無法辦到的。


其實早在四月穀雨前,我就曾帶著相機前往張君位於木柵貓空的傳統茶園,在一片雲霧籠罩的山頭下,五、六年左右的紅心歪尾桃生氣盎然地挺立。難能可貴的是,主人多年來始終堅持不噴灑農藥、不施化肥,堅持全手工製茶,堅持每年僅採春、冬兩季,堅持不種其他非正欉茶種,堅持在大稻埕請老師傅以傳統焙坑碳焙……,所有的堅持,只為守住正欉鐵觀音的丰姿熟韻。

話說鐵觀音不僅是茶品名,也是茶樹品種,具有明顯的紅心、歪尾以及葉片向上捲曲如波浪狀手形等特徵,恰似觀音手指印所造就的紫紅色,俗稱「紅心歪尾桃」。儘管今天無論在原鄉安溪,或台灣木柵、石門、梨山等地,鐵觀音的原料早已包含了色種(奇蘭、毛蟹、梅占、八仙等)、本山、黃旦、硬枝紅心、金萱、四季春等不同茶樹品種,但仍以紅心歪尾桃所製作的鐵觀音茶品最具代表,才能稱為「正欉鐵觀音」,可說彌足珍貴。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