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郁患「褥瘡」掀議 太太還原照護過程:從未臥床

林芳郁患「褥瘡」掀議 太太還原照護過程:從未臥床
圖為林芳郁2021年接種新冠疫苗。(圖/CTWANT資料照)

[周刊王CTWANT] 知名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醫師罹患失智症,長期與病魔奮鬥,近日其太太、同為醫師的林靜芸在臉書發文,針對她新書《謝謝你留下來陪我》中提及林芳郁罹患褥瘡的內容所引發的網路爭議,做出澄清並還原照護過程。

林靜芸表示,書中關於林芳郁罹患褥瘡的描述,遭到部分網友斷章取義,未閱讀全書即批評照護不當、未幫病人翻身等,令她感到遺憾。她強調:「外子從未臥床」,並指出林芳郁生病期間仍能行走、每日有照護員陪同外出。褥瘡發生是因一次短暫昏厥後,在地面休息時造成下背部皮膚缺血性變色,經她發現後即刻處置。

林靜芸說,當時為改善壓力分布,也曾讓林芳郁改睡氣墊床,但幾天後因翻身跌落,考量安全因素遂放棄使用。傷口經過早期清創與持續換藥,歷時九個月才癒合。進一步檢查也發現是失智症藥物造成腎功能受損與貧血,對症治療後病情才有好轉。

林靜芸表示,「腎功能不佳者的褥瘡惡化速度很快,這也是我會儘速進行清創的原因。」林靜芸身為整形外科醫師,表示自己在門診常見褥瘡患者,也曾接觸到長年照護母親的子女,因母親罹患褥瘡而陷入自責與憂鬱,深知照顧者心理壓力之重。

林靜芸指出,大眾普遍將褥瘡視為照顧不周的象徵,但根據醫學文獻,褥瘡與心血管疾病、營養狀況、自體免疫問題等亦有高度關聯。林靜芸呼籲,不應將責任全歸咎於照顧者,也不應誤以為「勤翻身」即可預防褥瘡,忽略其他重要因素。她也提醒,氣墊床雖對臥床者有幫助,但若病人行動力尚可,未加裝護欄反而增加跌倒風險。

林靜芸最後強調,台灣即將面臨高齡社會的照護挑戰,「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照顧者或被照顧者」,希望藉此事件喚起社會對褥瘡議題的重視。她也呼籲,遇有褥瘡問題應尋求在地整形外科醫師協助,現在已有多種新技術可望改善傷口、減少異味,讓褥瘡治療不再遙不可及。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