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註‧記憶─二二八人權展」 以藝術介入呈現228多元觀點




二二八事件對臺灣而言是一個沉重且傷痛的記憶,為了讓民眾能以不同的角度理解二二八事件的歷史以及後續的影響,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在國際人權日前夕舉辦「標註‧記憶─二二八人權展」。二二八紀念館蕭明治館長表示,近年來館方辦理戶外史蹟導覽獲得熱烈迴響,因此特別規畫本次的靜態展示,讓更多人透過展覽瞭解當時在臺灣各地所發生的事件及其影響
本次特展是以帶著淚珠的座標圖象為主視覺,象徵這所在地所發生傷感且值得關注的事件,展區主要分為「二二八史蹟經緯座標」、「二二八史蹟前世今生」、「二二八事件消失的受難者群像」、「全台二二八紀念碑及公園館所」四大單元。為響應並延續國家人權博物館「歷史記憶與藝術介入」的創意做法,邀請了4位藝術家參與此次「標註‧記憶—二二八人權特展」,包括田倧源的〈GOING UP〉、詹喬鈞的〈自由門〉,還有米奇鹿的〈馬場町沒有馬〉曾參與國家人權博物館的不義遺址的示範展,而蔡坤霖的〈銘刻史記〉雕塑系列則是首度展示。
出生於民國68年的蔡坤說,在他成長的年代,政治話題是被避而不談,與政治相關的敏感話題在社會、校園甚至在家庭內消音,也使得二二八這一段的歷史逐漸被遺忘,與他同時期的藝術家也少有從事和政治議題相關的藝術創作。不過隨著時代的更迭演進,教育普及再加上民主開放,使得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關注在過去曾發生過的政治事件,並透過藝術形式呈現多元觀點。
在展覽中,蔡坤霖透過地理圖像與歷史脈絡的疊合,以版畫形式呈現基隆與臺南兩地的二二八事件與後續情事。他認為,一個地方從古到今承載著這麼多的事情,就像是遞層關係而逐一疊加而成,透過圖像化的方式傳達在地歷史,讓瞭解這段歷史的人會重新看待與理解,而不懂的人則會啟發他去找尋事情的經過與答案,藉此有新的詮釋和觀點。
標註歷史的方式,可以是多元的敘事和呈現,而且還需要持續的關注和深刻的理解,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希望藉由「標註‧記憶─二二八人權展」,讓更多的民眾能記取歷史、珍惜民主、關心人權,讓這段歷史能被長遠的記憶。
-
新聞關鍵字:
館長
‧ 二二八 、 歷史 、 記憶 、 人權 、 事件 、 標註 、 藝術 、 呈現 、 img 、 透過 、 政治 、 多元 、 觀點 、 理解 、 紀念館 、 史蹟 、 發生 、 關注 、 介入 、 臺灣 、 一個 、 民眾 、 後續 、 影響 、 台北 、 本次 、 展示 、 更多 、 展覽 、 瞭解 、 特展 、 座標 、 國家 、 博物館 、 藝術家 、 參與 、 蔡坤霖 、 話題 、 相關 、 民主 、 形式 、 圖像 、 事情 、 方式 、 這段 、 228 、 沉重 、 傷痛 、 能以 、 角度‧ 話題 、 人權 、 藝術家 、 銘刻史記 、 關注 、 展示 、 展覽 、 自由門 、 民主 、 發生 、 特展 、 理解 、 史蹟 、 參與 、 呈現 、 臺灣 、 臺南 、 記憶 、 介入 、 事情 、 更多 、 國家人權博物館 、 多元 、 政治 、 標註 、 後續 、 馬場町沒有馬 、 GOING UP 、 田倧源 、 蔡坤 、 透過 、 相關 、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 事件 、 基隆 、 蔡坤霖 、 形式 、 博物館 、 觀點 、 影響 、 歷史 、 蕭明治 、 民眾 、 藝術 、 方式 、 座標 、 228多元 、 瞭解 、 紀念館 、 國家‧ None
- 新聞來源:教育廣播電台
- 更多生活新聞 »
‧
二二八
、
歷史
、
記憶
、
人權
、
事件
、
標註
、
藝術
、
呈現
、
img
、
透過
、
政治
、
多元
、
觀點
、
理解
、
紀念館
、
史蹟
、
發生
、
關注
、
介入
、
臺灣
、
一個
、
民眾
、
後續
、
影響
、
台北
、
本次
、
展示
、
更多
、
展覽
、
瞭解
、
特展
、
座標
、
國家
、
博物館
、
藝術家
、
參與
、
蔡坤霖
、
話題
、
相關
、
民主
、
形式
、
圖像
、
事情
、
方式
、
這段
、
228
、
沉重
、
傷痛
、
能以
、
角度
‧
話題
、
人權
、
藝術家
、
銘刻史記
、
關注
、
展示
、
展覽
、
自由門
、
民主
、
發生
、
特展
、
理解
、
史蹟
、
參與
、
呈現
、
臺灣
、
臺南
、
記憶
、
介入
、
事情
、
更多
、
國家人權博物館
、
多元
、
政治
、
標註
、
後續
、
馬場町沒有馬
、
GOING UP
、
田倧源
、
蔡坤
、
透過
、
相關
、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
事件
、
基隆
、
蔡坤霖
、
形式
、
博物館
、
觀點
、
影響
、
歷史
、
蕭明治
、
民眾
、
藝術
、
方式
、
座標
、
228多元
、
瞭解
、
紀念館
、
國家
‧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