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美館112年「巢漾潮聚」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成果展 展現社區團結合作的繽紛活力

▲竹美館112年「巢漾潮聚」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成果展揭幕,葉于正館長(第一排左4)與社造夥伴們大合照。(圖/竹美館提供)
【大成報記者羅林/新竹報導】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主辦的112年「巢漾潮聚」-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成果展11月18日(星期六)辦理開幕式,為這場為期十天的展覽正式拉開帷幕。為持續推動社會改造工作及世代前進,強化社區發展主體,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於轄區之北臺灣9縣市規劃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發展補助案,在地輔導機制含訪視、培力、輔導及成果展示暨分享會,冀培力社區民眾具備區域特殊性並回應社區議題,成為文化公民治理的社群。成果展出14個社造團隊一年下來的成果,呈現多元社區活力。

▲竹美館112年「巢漾潮聚」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成果展揭幕,葉于正館長和與會貴賓、社造夥伴們大合照。(圖/竹美館提供)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館長葉于正表示,這次成果展以「巢漾潮聚」作為展覽主題,「巢」係靜態、「漾」為多樣繽紛、生態多元、「潮」係動態,呼應文化部史哲部長重視的黑潮計畫、「聚」為凝聚共好、心態團結。展覽將深刻凸顯社區營造的四大關鍵元素,分別是「起」點、「傳」承、「轉」變和「合」作,象徵社區發展的不同階段和合作的重要性,讓參觀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社區營造的演變過程,並彰顯了社區合作的力量,啟發更多參與和理解社區營造的潛力。

▲竹美館112年「巢漾潮聚」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成果展揭幕,葉于正館長(左3)和文化部代表紀君穎(左2)、明新科大侯順耀主任(右1)、巨埔協會理事長(左1)、仙宮藝術社負責人(右3)、周益記協會副秘書長(右2)一同進行成果分享與談。(圖/竹美館提供)
葉于正館長表示,回顧社區總體營造政策,從社區營造 1.0,發展至今的社造 4.0,推動世代前進、發揮在地輔導機制、強化社區發展主體,期許擾動更多人力投入社造工作。立委鄭正鈐服務處劉邦原副主任也來到活動現場,為各位社造夥伴及這次活動獻上祝福,對於文化部執行社區營造之功效表示肯定,參與舂炳祭之木樁操作也體會社造故事之張力。

▲竹美館112年「巢漾潮聚」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成果展,葉于正館長致詞揭幕。(圖/竹美館提供)
11月18日開幕現場友善服務全程有手語人員輔助翻譯,首先來自達邦文化藝術團帶來精采的開場表演,以部落精神內涵為原點,呈現臺灣原住民族文化藝術之美的力量,接著是新竹縣新埔鎮巨埔社區發展協會進行壓軸表演,將過往客庄故事轉化,以戲劇方式讓大眾體驗在地傳說的客庄祭典-「舂柄祭」,讓震撼的祭典音樂在百年公會堂內傳唱迴盪。

▲台灣文化事業發展學會藍美雅老師分享這次執行社造自主類「協力土城媽祖田家族史建構計畫」的感想。(圖/竹美館提供)
- 記者:大成報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