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1 港務公司四大目標策略扎根築底
【記者謝政儒綜合報導】臺灣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14日表示,展望新的一年,港務公司將持續透過「專注本業」、「多元發展」、「資產活化」及「智慧轉型」等四大目標策略扎根築底,協助臺灣港群增值創量,轉型多元價值港,並帶領港務公司永續經營。
李賢義表示,去年臺灣港群遭逢新冠疫情衝擊,導致客、貨核心業務的營運量衰退,港務公司除配合行政院對港區事業提供紓困措施外,並強化本業扎根打底,有信心在後疫情時代營運大躍進,以客運為例,高雄港旅運大樓工程將於110年進入收尾,可望於111年順利營運,未來可供22萬噸級大型郵輪到靠;貨運業務方面,旗艦計畫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繼與長榮簽訂換租契約後,港務公司正積極趕工七櫃興建工程,可如期於明(111)年起分段交付長榮,去(109)年並進一步與萬海航運簽署換租至五櫃中心協議,未來除將與長榮海運共同打造七櫃成為全臺最先進的自動化標竿碼頭外,兩大國輪依序進行遷移後,將一舉大幅提升高港整體貨櫃量。
李賢義補充,為達公司永續經營與業務多元目標,除前述「專注本業」正穩紮穩打進行外,並已逐步朝「多元發展」方向邁進,其中配合國家綠能政策的離岸風電業務,臺中港自106年相關碼頭建設工程已陸續完工,連同台北港、安平港,港群總共投入超過250公頃土地做為風電零組件製作、組裝場地。此外,因應風場開發及運維衍生各種需求與商機,除已轉投資風能訓練公司辦理相關訓練課程,及規劃全資的臺灣港勤子公司經營工作船業務外,亦於去年底進一步與臺灣佳運公司合資成立「臺灣港務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港區相關大型風電零組件運送業務。
海外投資部分,港務公司配合新南向政策,因應全球供應鏈轉移東南亞,於107年成立「臺印貨櫃倉儲物流公司」於印尼經營貨櫃堆場業務,及成立「台源國際控股公司」參與潛力國家港口、碼頭、物流及堆場等相關業務,已逐步取得成果,於去年10月與馬來西亞巴生港及相關業者合資成立「臺馬紅橋倉儲股份有限公司」經營內陸櫃場及貨櫃修洗業務,未來將持續以東南亞為優先投資評估標的,並串聯民間業者專業經驗、綿密航線等優勢積極開拓新南向市場。
李賢義進一步說明,隨著城市發展,港市之間的連結度愈趨緊密,臺灣國際商港發展也將隨之檢討與調整,因此「資產活化」為港務公司第三個發展重點,今年度辦理項目包括基隆港西4-6旅運複合商業大樓招商、臺中港三井OUTLET PARK北側20A、20B號遊艇碼頭招商、因應高雄港旅運大樓即將完工辦理商業空間招商、安平港遊艇水岸複合觀光遊憩區招商等,期待新的一年相關招商案均能推動有成,帶動港市共榮發展。
李賢義最後提到港口「智慧轉型」的重要性,他表示,順應新興科技時代來臨,港務公司於107年即推動「臺灣港群智慧港口發展計畫(Trans-SMART)」,並於109年8月進一步以「佈建港區智慧化基礎設備」、「加值營運數據匯流分析」、「應用新興科技場域試驗」為發展策略,聚焦「作業安全、顧客導向、營運效率、經營價值」四大核心重點,應用5G、AI、物聯網及大數據等科技力優化港埠經營,期許將臺灣港群打造成為具備「安全、效率、永續」的智慧港口。
李賢義強調,透過以上四大發展策略,將有效幫助港務公司扎根打底,在最短時間脫胎換骨,港務公司將持續配合政府政策、產業需求等推動各項營運方案及軟硬體建設,並繼續與各利害關係人溝通交流,透過公私部門協調合作,發揮1+1大於2的綜效,強化我國港群競爭力。
(自立晚報2021/01/14)
李賢義表示,去年臺灣港群遭逢新冠疫情衝擊,導致客、貨核心業務的營運量衰退,港務公司除配合行政院對港區事業提供紓困措施外,並強化本業扎根打底,有信心在後疫情時代營運大躍進,以客運為例,高雄港旅運大樓工程將於110年進入收尾,可望於111年順利營運,未來可供22萬噸級大型郵輪到靠;貨運業務方面,旗艦計畫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繼與長榮簽訂換租契約後,港務公司正積極趕工七櫃興建工程,可如期於明(111)年起分段交付長榮,去(109)年並進一步與萬海航運簽署換租至五櫃中心協議,未來除將與長榮海運共同打造七櫃成為全臺最先進的自動化標竿碼頭外,兩大國輪依序進行遷移後,將一舉大幅提升高港整體貨櫃量。
李賢義補充,為達公司永續經營與業務多元目標,除前述「專注本業」正穩紮穩打進行外,並已逐步朝「多元發展」方向邁進,其中配合國家綠能政策的離岸風電業務,臺中港自106年相關碼頭建設工程已陸續完工,連同台北港、安平港,港群總共投入超過250公頃土地做為風電零組件製作、組裝場地。此外,因應風場開發及運維衍生各種需求與商機,除已轉投資風能訓練公司辦理相關訓練課程,及規劃全資的臺灣港勤子公司經營工作船業務外,亦於去年底進一步與臺灣佳運公司合資成立「臺灣港務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港區相關大型風電零組件運送業務。
海外投資部分,港務公司配合新南向政策,因應全球供應鏈轉移東南亞,於107年成立「臺印貨櫃倉儲物流公司」於印尼經營貨櫃堆場業務,及成立「台源國際控股公司」參與潛力國家港口、碼頭、物流及堆場等相關業務,已逐步取得成果,於去年10月與馬來西亞巴生港及相關業者合資成立「臺馬紅橋倉儲股份有限公司」經營內陸櫃場及貨櫃修洗業務,未來將持續以東南亞為優先投資評估標的,並串聯民間業者專業經驗、綿密航線等優勢積極開拓新南向市場。
李賢義進一步說明,隨著城市發展,港市之間的連結度愈趨緊密,臺灣國際商港發展也將隨之檢討與調整,因此「資產活化」為港務公司第三個發展重點,今年度辦理項目包括基隆港西4-6旅運複合商業大樓招商、臺中港三井OUTLET PARK北側20A、20B號遊艇碼頭招商、因應高雄港旅運大樓即將完工辦理商業空間招商、安平港遊艇水岸複合觀光遊憩區招商等,期待新的一年相關招商案均能推動有成,帶動港市共榮發展。
李賢義最後提到港口「智慧轉型」的重要性,他表示,順應新興科技時代來臨,港務公司於107年即推動「臺灣港群智慧港口發展計畫(Trans-SMART)」,並於109年8月進一步以「佈建港區智慧化基礎設備」、「加值營運數據匯流分析」、「應用新興科技場域試驗」為發展策略,聚焦「作業安全、顧客導向、營運效率、經營價值」四大核心重點,應用5G、AI、物聯網及大數據等科技力優化港埠經營,期許將臺灣港群打造成為具備「安全、效率、永續」的智慧港口。
李賢義強調,透過以上四大發展策略,將有效幫助港務公司扎根打底,在最短時間脫胎換骨,港務公司將持續配合政府政策、產業需求等推動各項營運方案及軟硬體建設,並繼續與各利害關係人溝通交流,透過公私部門協調合作,發揮1+1大於2的綜效,強化我國港群競爭力。
(自立晚報2021/01/14)
-
新聞關鍵字:
長榮、 物流
‧ 公司 、 港務 、 臺灣 、 發展 、 業務 、 經營 、 李賢義 、 港群 、 相關 、 智慧 、 營運 、 四大 、 策略 、 扎根 、 多元 、 配合 、 貨櫃 、 進一步 、 碼頭 、 成立 、 港口 、 招商 、 目標 、 表示 、 持續 、 透過 、 本業 、 轉型 、 永續 、 去年 、 港區 、 高雄港 、 旅運 、 大樓 、 工程 、 未來 、 長榮 、 政策 、 因應 、 辦理 、 推動 、 科技 、 展望 、 2021 、 築底 、 14 、 一年 、 專注 、 資產 、 活化‧ 營運 、 展望 、 永續 、 計畫 、 合資 、 智慧 、 相關 、 東南亞 、 中心 、 積極 、 AI 、 表示 、 旅運 、 資產 、 經營 、 科技 、 港口 、 港市 、 核心 、 專注 、 轉型 、 築底 、 業務 、 去年 、 基隆港 、 港群 、 馬來西亞 、 臺灣港勤子公司 、 零組件 、 港務 、 工程 、 大型 、 國際 、 招商 、 長榮 、 公司 、 行政院 、 辦理 、 成為 、 強化 、 大樓 、 時代 、 訓練 、 政策 、 物流 、 目標 、 港區 、 堆場 、 配合 、 效率‧ 長榮 、 臺馬紅橋倉儲股份有限公司 、 巴生港 、 高雄港旅運大樓 、 臺灣港勤子公司 、 台北港 、 臺印貨櫃倉儲物流公司 、 謝政儒 、 臺灣港務公司 、 臺灣港務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印尼 、 臺灣佳運公司 、 李賢義 、 安平港 、 行政院 、 馬來西亞 、 臺灣 、 港務公司 、 基隆港 、 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 、 台源國際控股公司 、 高港‧ AI
- 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 更多生活新聞 »
‧
公司
、
港務
、
臺灣
、
發展
、
業務
、
經營
、
李賢義
、
港群
、
相關
、
智慧
、
營運
、
四大
、
策略
、
扎根
、
多元
、
配合
、
貨櫃
、
進一步
、
碼頭
、
成立
、
港口
、
招商
、
目標
、
表示
、
持續
、
透過
、
本業
、
轉型
、
永續
、
去年
、
港區
、
高雄港
、
旅運
、
大樓
、
工程
、
未來
、
長榮
、
政策
、
因應
、
辦理
、
推動
、
科技
、
展望
、
2021
、
築底
、
14
、
一年
、
專注
、
資產
、
活化
‧
營運
、
展望
、
永續
、
計畫
、
合資
、
智慧
、
相關
、
東南亞
、
中心
、
積極
、
AI
、
表示
、
旅運
、
資產
、
經營
、
科技
、
港口
、
港市
、
核心
、
專注
、
轉型
、
築底
、
業務
、
去年
、
基隆港
、
港群
、
馬來西亞
、
臺灣港勤子公司
、
零組件
、
港務
、
工程
、
大型
、
國際
、
招商
、
長榮
、
公司
、
行政院
、
辦理
、
成為
、
強化
、
大樓
、
時代
、
訓練
、
政策
、
物流
、
目標
、
港區
、
堆場
、
配合
、
效率
‧
長榮
、
臺馬紅橋倉儲股份有限公司
、
巴生港
、
高雄港旅運大樓
、
臺灣港勤子公司
、
台北港
、
臺印貨櫃倉儲物流公司
、
謝政儒
、
臺灣港務公司
、
臺灣港務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印尼
、
臺灣佳運公司
、
李賢義
、
安平港
、
行政院
、
馬來西亞
、
臺灣
、
港務公司
、
基隆港
、
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
、
台源國際控股公司
、
高港
‧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