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君》別讓未處理的焦慮成為孩子的噩夢

【愛傳媒朱亞君專欄】分享一篇文章,給正要下班的父母親們。
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我班上有個曹姓同學(其實我都還記得她的名字),家裡做回收業的她,制服永遠都是髒的,考試永遠都是個位數,那時還沒啟智班,有點輕微弱智的她就混在一般的同學裡。
她很安靜,幾乎不說話,久了在班上就像隱形人一樣。不管老師上數學還是國語,她都偏安一隅,默默伏在課本上一直畫畫。
畫小甜甜,畫安東尼,還有陶斯,真是維妙維肖。(現在我有了點常識,才驚覺那時老師同學當她弱智,會不會是錯的⋯⋯)
每次老師要我們分組,全班譁然騷動開始拉朋結友,只有她安安靜靜伏著,沒有人會去找她,因為找她,意味著你要多作一個人的功課。她的座位四周就像有一團大的空氣泡泡,空白寂寞的包圍著。
我太小,辨不清那感覺,只是覺得孤單很可憐。
我不知道老師有沒有發現?但七八歲的我都嗅到了那難堪與尷尬。後來只要一分組,我就先去拉她,另外會有兩三個我的好朋友(真的是鐵桿的)會盲目跟上。
我們就這樣慣例的一組,直到三年級分班,再沒見過她。我在看王意中寫《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時,其實很感動。
我記得意中心理師說過,在學校過動兒、反抗對立兒很容易被查覺,因為他們會擾亂老師上課,但是選擇性緘默、憂鬱症、分離焦慮症、社交恐懼症的孩子卻常常被忽略,因為他們很沉默,不會影響授課進行,老師若不是很細心,就會被擺著。尤其是這種分組活動,真的非常殘酷與現實。
人性很複雜,而小孩子的表達因為不懂得掩飾,有時候更殘忍。為什麼要讓這麼小的孩子陷入這樣不被接納的挫敗裡呢?
他們可能只是還不擅長表達、有社交焦慮,或者害怕被拒絕。
而當孩子帶著這些挫敗回家時,做父母的你,覺察到了嗎?能不能從一整天工作的忙碌裡稍稍回個神,抬起頭看到孩子的落寞與悲傷?
不要讓未處理的焦慮,成為跟著孩子一生的噩夢。是要貼王意中的好文,結果又寫太多,呵呵。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
新聞關鍵字:
臉書
‧ 孩子 、 老師 、 焦慮 、 文章 、 同學 、 分組 、 作者 、 朱亞君 、 處理 、 成為 、 噩夢 、 傳媒 、 專欄 、 記得 、 永遠 、 弱智 、 真的 、 王意 、 社交 、 表達 、 挫敗 、 分享 、 一篇 、 給正要 、 下班 、 父母親 、 小學 、 二年級 、 我班上 、 有個 、 曹姓 、 我都還 、 名字 、 家裡 、 回收業 、 制服 、 考試 、 個位數 、 啟智班 、 有點 、 輕微 、 安靜 、 說話 、 隱形人 、 數學 、 國語 、 偏安 、 一隅 、 默默 、 課本‧ 作者 、 挫敗 、 分組 、 記得 、 文章 、 焦慮 、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 王意中 、 專欄 、 孩子 、 永遠 、 真的 、 同學 、 噩夢 、 社交 、 弱智 、 傳媒 、 朱亞君 、 表達 、 老師 、 成為 、 臉書 、 處理‧ None
- 新聞來源:i-media愛傳媒
- 更多生活新聞 »
‧
孩子
、
老師
、
焦慮
、
文章
、
同學
、
分組
、
作者
、
朱亞君
、
處理
、
成為
、
噩夢
、
傳媒
、
專欄
、
記得
、
永遠
、
弱智
、
真的
、
王意
、
社交
、
表達
、
挫敗
、
分享
、
一篇
、
給正要
、
下班
、
父母親
、
小學
、
二年級
、
我班上
、
有個
、
曹姓
、
我都還
、
名字
、
家裡
、
回收業
、
制服
、
考試
、
個位數
、
啟智班
、
有點
、
輕微
、
安靜
、
說話
、
隱形人
、
數學
、
國語
、
偏安
、
一隅
、
默默
、
課本
‧
作者
、
挫敗
、
分組
、
記得
、
文章
、
焦慮
、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
王意中
、
專欄
、
孩子
、
永遠
、
真的
、
同學
、
噩夢
、
社交
、
弱智
、
傳媒
、
朱亞君
、
表達
、
老師
、
成為
、
臉書
、
處理
‧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