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臉上出現紅斑和脫屑 臺北醫院:背後真兇是蠕形蟎蟲症

(記者陳志仁/新北報導)40歲的姜小姐長期被臉部反覆紅疹和皮膚粗糙困擾,原以為只是過敏,怎料問題竟出在皮膚上的蠕形蟎蟲!姜小姐近一年來臉上出現紅斑和脫屑,不僅沒因加強保濕和藥膏改善,鼻翼、臉頰處反而越來越嚴重,經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皮膚科吳家華醫師檢查,確診為蠕形蟎蟲症。



民眾臉上出現紅斑和脫屑 臺北醫院:背後真兇是蠕形蟎蟲症


圖/吳家華醫師提醒,蠕形蟎蟲症以毛孔粗大伴隨粗糙脫屑的「毛孔性糠疹」,是最常見的形態,若誤用藥物加速惡化,應盡早就醫。(衛福部臺北醫院提供)


吳家華表示,病人的工作壓力大、長期熬夜、作息紊亂,且長期反覆使用類固醇藥膏破壞皮膚屏障,造成蠕形蟎蟲增生,經顯微檢查臉部皮膚泛紅處的蠕形蟎蟲密度增加;透過改用抗蠕形蟎蟲藥物治療,與調整生活作息與清潔護膚習慣,減少蠕形蟎蟲的數量,皮膚狀況重新回到穩定的平衡,症狀終於逐漸好轉。


吳家華說明,新生兒的皮膚不帶有蠕形蟎蟲,多數人都因與他人接觸而得到蠕形蟎蟲,當蠕形蟎蟲共生於人體皮膚後,會存在於皮膚的毛囊及皮脂腺中,特別是臉部、頭部皮膚;牠們利用人類的皮脂生存,正常情況時會與皮膚達成平衡關係。


吳家華指出,當皮膚環境改變、不適當清潔與保養、免疫力失調、長期使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都會導致平衡機制被破壞,進而造成蠕形蟎蟲增生,引發皮膚發炎等一系列症狀;蠕形蟎蟲症引發的症狀,包含毛孔粗大伴隨粗糙脫屑、紅斑、丘疹、膿皰,皮膚敏感、溼疹樣變化,可能伴隨著搔癢、灼熱的感覺。


其中,以毛孔粗大伴隨粗糙脫屑的「毛孔性糠疹」,是最常見的形態,皮膚會有砂紙、橘皮樣的變化;有些症狀容易被誤以為是毛囊炎、溼疹,若自行使用一般藥膏,不僅無法殺死蠕形蟎蟲,還可能致使症狀惡化,建議若有上述狀況,應儘早就醫,由皮膚科專科醫師依據臨床經驗,輔以顯微鏡檢查幫助確診。


更多引新聞報導


不抽菸55歲女性罹肺癌 臺北醫院:凸顯早期篩檢重要性


天冷恐引發中風危機 亞東醫院:保暖與血管保護雙管齊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