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包公遺骨記》


完讀。陳桂棣、春桃,《包公遺骨記》,臺北市:究竟,2007。共292頁。
包公,包拯,包青天。華人看到這個名字,大概腦中多半會響起「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的旋律與歌詞,同時聯想到《包青天》這部電視連續劇,我印象較深的是1970年代儀銘所主演的版本,前後播了總共有三百多集吧,主題曲由蔣光超演唱,在當時是非常轟動的電視劇;反倒是後來1990年代金超群所主演的版本,我就沒怎麼看了,同一首主題曲改由胡瓜演唱,大概播了兩百多集吧,雖然較前者少了一百多集,但收視率仍然極高。至於其它各式版本的包青天電視劇,甚至是許多戲曲劇種都有的包公戲,也是琳瑯滿目,多到不行;我們大部分的人,所認識的包公,幾乎都已經是戲劇化、甚至是神聖化了的包拯。
不讀真的不知道,讀了才恍然大悟,原來包公(他在生前,當時的人就已經是如此稱呼他了)生前為官公正廉明,剛正不阿,備受景仰,然而死後,經過千年,其墓及遺骨,竟然歷經諸多波折。文革期間,合肥一家鋼鐵廠只是為了要興建一座石灰窯,竟然就要把包公墓遷走;沒想到,不遷還好,一遷就得牽動文物整理、比對、研究等考察工作,可是期間卻牽扯出更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荒唐文化秘史,真的是得用一本書的篇幅來記錄,陳桂棣與春桃(本名吳春桃)這對夫妻就做了這項記錄書寫的工作,其實他們先前更有名、更暢銷(越禁越熱銷)的書是《中國農民調查》(2004),但不管是哪一本書,在調查與追索資料的過程中,或者是書籍出版之後,都觸怒了一些中共權貴。
照理說,像包公如此正面清明的歷史人物,生於宋真宗咸平二年(999),逝於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安徽合肥人,享年六十三歲,以他生前的行誼,應該是會受到歷朝歷代的人們「永遠」地敬仰與尊崇才是;卻沒想到,遷墓、合葬墓、衣冠塚、假墓、盜墓、墳頭被公路削平、遺骨失而復得、得而復失⋯⋯等,種種離奇的事,卻在清理包公墓(或者說包公家墓群)的過程中,才慢慢一件件浮出秘史地表,偏偏還有些只能算是間接證據,而是靠出土的墓誌銘、歷史文獻、包公後代(三十三世孫、三十四世孫等)、恩生(照顧及維護包公祠堂、墓園、相關史料文物)等,拼湊、推敲出來的。尤其是「永遠」遇到「文革」,就大打折扣,即使是像包公如此的清官正吏,在這樣扭曲的年代中,也要被打落成封建遺毒,即使文革結束,但已經扭曲的人心,卻沒那麼容易就恢復正常,在書末,作者的筆調越趨無力、感嘆、唏噓,即使像程如峰(當時1973年文革期間,實際參與包公墓挖掘與清理的考古與文物保護專家,現為合肥市包公研究會副會長)這麼耐心、用心、交心地用盡全力,想要將包公遺骨妥善安排,想要將包公正史研究做到最好,但看在包公後人眼裡,仍然無法百分之百地信任外姓人。
整個包公遺骨「記」實在是太具有戲劇性,簡直應該拍成紀錄片或劇情片。大陸的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CCTV-9)在2016年製作過三集的《千年包公》(標題依序為:清心直道、鐵面無私、以民為本),畫質清晰,除了旁白的男聲實在是充滿了渲染、煽情的語調,較常令人不適之外(大陸節目旁白,常有的毛病,他們大概自認為很自然、理當如此,但聽在外人耳裡,只覺噁心巴拉),內容倒是可以參考,算是用心,去了很多地方(包括臺灣雲林的海清宮),拍攝、訪查了許多與包公有關的祠堂、墓園、公園、廟宇、古蹟、文物、戲曲等。而最近即將有台北曲藝團葉怡君和動見体符宏征導演,以這本書為基底,而合作、創作的《再見包青天》(2021年4月11日至12日,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似乎頗令人期待。
應該算是題外話吧,臺灣的藝人包偉銘、包小松、包小柏三兄弟,竟然是包公的三十三世孫呢!(姓包的人,若家有「包氏家譜」,查查看,或許也是包公的若干世世孫。)
- 本文出處: 個人新聞台
-
新聞關鍵字:
戲劇、 清明、 胡瓜
‧ 包公 、 遺骨 、 包青天 、 文革 、 文物 、 春桃 、 版本 、 多集 、 當時 、 戲曲 、 已經 、 生前 、 期間 、 合肥 、 公墓 、 應該 、 算是 、 臺灣 、 包拯 、 鐵面無私 、 年代 、 主演 、 主題曲 、 演唱 、 電視劇 、 許多 、 真的 、 千年 、 沒想到 、 研究 、 工作 、 秘史 、 一本書 、 記錄 、 調查 、 過程 、 歷史 、 永遠 、 清理 、 三十三世孫 、 祠堂 、 墓園 、 扭曲 、 用心 、 想要 、 實在 、 大陸 、 旁白 、 href 、 http‧ 記錄 、 算是 、 演唱 、 巴拉 、 真的 、 合肥 、 歷史 、 陳桂棣 、 小柏 、 沒想到 、 期間 、 蔣光超 、 金超群 、 秘史 、 中國農民調查 、 工作 、 開封 、 包公研究會 、 胡瓜 、 電視劇 、 扭曲 、 旁白 、 主演 、 用心 、 當時 、 許多 、 應該 、 遺骨 、 春桃 、 包拯 、 主題曲 、 清理 、 實在 、 臺北市 、 合肥市 、 包偉銘 、 中共 、 台北曲藝團 、 祠堂 、 世世孫 、 体符宏征 、 儀銘 、 宋真宗咸平 、 安徽 、 大陸 、 鋼鐵廠 、 過程 、 千年包公 、 生前 、 戲曲‧ 儀銘 、 宋仁宗 、 合肥市 、 体符宏征 、 世世孫 、 葉怡君 、 胡瓜 、 大陸 、 包青天 、 陳桂棣 、 金超群 、 台北曲藝團 、 宋真宗咸平 、 包公 、 巴拉 、 開封 、 吳春桃 、 小柏 、 臺北市 、 春桃 、 臺灣 、 包偉銘 、 安徽 、 合肥 、 中共 、 蔣光超 、 包公研究會 、 鋼鐵廠‧ None
- 新聞來源:個人新聞台
- 更多生活新聞 »
‧
包公
、
遺骨
、
包青天
、
文革
、
文物
、
春桃
、
版本
、
多集
、
當時
、
戲曲
、
已經
、
生前
、
期間
、
合肥
、
公墓
、
應該
、
算是
、
臺灣
、
包拯
、
鐵面無私
、
年代
、
主演
、
主題曲
、
演唱
、
電視劇
、
許多
、
真的
、
千年
、
沒想到
、
研究
、
工作
、
秘史
、
一本書
、
記錄
、
調查
、
過程
、
歷史
、
永遠
、
清理
、
三十三世孫
、
祠堂
、
墓園
、
扭曲
、
用心
、
想要
、
實在
、
大陸
、
旁白
、
href
、
http
‧
記錄
、
算是
、
演唱
、
巴拉
、
真的
、
合肥
、
歷史
、
陳桂棣
、
小柏
、
沒想到
、
期間
、
蔣光超
、
金超群
、
秘史
、
中國農民調查
、
工作
、
開封
、
包公研究會
、
胡瓜
、
電視劇
、
扭曲
、
旁白
、
主演
、
用心
、
當時
、
許多
、
應該
、
遺骨
、
春桃
、
包拯
、
主題曲
、
清理
、
實在
、
臺北市
、
合肥市
、
包偉銘
、
中共
、
台北曲藝團
、
祠堂
、
世世孫
、
体符宏征
、
儀銘
、
宋真宗咸平
、
安徽
、
大陸
、
鋼鐵廠
、
過程
、
千年包公
、
生前
、
戲曲
‧
儀銘
、
宋仁宗
、
合肥市
、
体符宏征
、
世世孫
、
葉怡君
、
胡瓜
、
大陸
、
包青天
、
陳桂棣
、
金超群
、
台北曲藝團
、
宋真宗咸平
、
包公
、
巴拉
、
開封
、
吳春桃
、
小柏
、
臺北市
、
春桃
、
臺灣
、
包偉銘
、
安徽
、
合肥
、
中共
、
蔣光超
、
包公研究會
、
鋼鐵廠
‧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