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摔狗糾紛到闖宅反被殺,正當防衛邊界何在?/羅登廉

羅登廉(自由撰稿人)
11月13日,申紅良涉嫌故意傷害案在長治市(山西省長治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申紅良家屬向媒體表示,他們認為,對方破門砸窗侵入住宅,使狗主人被捅傷致死;而且對方先動手,父親係正當防衛,辯護律師將做無罪辯護。
今年正月初二,本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山西長治的兩戶人家卻因一隻狗釀成無可挽回的悲劇。申紅良涉嫌故意傷害案的開庭,讓「正當防衛」這個法律術語再次走進公眾視野,背後牽扯的不僅是兩家人的命運,更是每個普通人對「家為安身之所」的底線認知。
事情的起因是少年被栓在路邊的狗咬傷,憤而摔死狗,這本來是可以透過協商化解的民事糾紛。但狗主人一方拒絕配合警方處理,轉而糾集多人上門,砸玻璃踹大門,硬是將矛盾從街頭推向他人住宅。法律早就明確,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屬於不法侵害,被害人有權進行防衛。當陌生人的身影衝破家門,玻璃碎裂的聲響混雜著爭吵與扭打,申紅良拿起窗台上的刀時,他面對的是一群侵入私人領域的不速之客,這種情境下的恐懼與反抗,是人之本能。

▲事發申宅遭破門砸窗侵入住宅現場照片
檢察機關以故意傷害罪起訴,辯護律師堅持無罪辯護,爭議的核心在於防衛的邊界。法律強調,認定正當防衛要立足防衛人當時的情境,考慮一般人的可能反應,不能苛求。當一群人破門而入扭打起來,已經不是簡單的爭執,而是對他人人身安全和住宅安寧的嚴重威脅。申紅良的反擊,是為了阻止不法侵害的持續,這符合正當防衛的立法精神。
更值得關注的是,侵入住宅的三人已因涉嫌非法入侵住宅罪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這說明事件的起因存在明確的不法行為,申紅良的行為並非無端施暴,而是對先行不法侵害的回應。法律不能陷入「誰死傷誰有理」的誤區,更要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底線。如果有人隨意闖入我們的住宅,協商不成便用暴力解決問題,那每個人的安全感都將蕩然無存。
這起悲劇也敲響了兩聲警鐘。一是養犬人的責任,栓在路邊的狗咬傷他人,狗主人就該主動擔責,積極協商處理,而非激化矛盾;二是解決糾紛的理性,遇到問題拒絕溝通、動輒暴力相向,最終只會讓小事釀成大禍。
兩家人,一家痛失親人,一家面臨刑事審判,沒有真正的贏家,只剩下無盡的悔恨。
法庭的審判終將給出法律的答案,但這起案件留下的思考遠未結束。住宅是公民的最後一道安全防線,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的合法權利。如何平衡防衛與過當的界限,如何讓「法不能向不法讓步」落實處,不僅考驗著司法的智慧,也關乎社會的公平正義。(照片翻攝畫面)
- 記者:台灣好報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