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戰疫/YouTuber慘賠還是賺?

2020年新冠疫情讓全球與「正常生活」斷了線,這些網路影音創作者們要怎麼與「人」重新串流呢?(圖/取自《Pexel》)
「各位早安,感謝大家持續關注國民健康。今天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部長來為大家報告……」,這類疾管署在YouTube的直播在2020年成為台灣人手機上的共景。2020年對全世界來說,都是充滿「混亂」的一年,這一年「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的疫情震盪,不僅癱瘓了多國的醫療體系,截至今年11月為止更超過百萬人死亡,這個越過國界、橫跨產業的疫情更是徹底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生活型態。當居家隔離、社交距離成為人與人對話的空間,那麼從事網路影音創作的YouTuber們,又是怎麼在後疫情時代與病毒和平共存呢?
疫情衝擊產業結構 宅經濟商機竄紅
新冠疫情在台灣人共同的努力下,比起國際可說是相對防疫有成,但新冠肺炎不僅僅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改變了全球多數人吸收資訊的方式,強勢扭轉了不少的產業結構。其中觀光旅遊、航空業首當其衝,博物館、電影院、演唱會等藝文和娛樂產業也受到嚴重影響。

後疫情時代 YouTuber與粉絲零距離
實體活動、大型節慶因為必須維持社交距離而被迫取消,身為活動主持人的塵塵特別有感,轉行投身當YouTuber對她來說並不容易,她提到疫情對整個YouTuber產業肯定是有影響的,像是以旅遊、航空開箱等題材為頻道主軸的創作者,題材就會相對受限;而企業受疫情衝擊,可能也會因此減少產品在KOL曝光方面的預算,「企業如果連員工都養不起,當然沒有其他多餘的資金來敲業配!」。

能歌善舞的藝人賴晏駒「小賴」就是藝人兼YouTuber的代表,對於疫情是否影響網路影音創作者,他反而持正面態度,「大家不覺得今年有很多影音創作者誕生嗎?」,小賴觀察到因為疫情限制,許多創作者受到環境影響和刺激,反而將許多想法拍成影片題材,觀眾因為待在家的時間拉長,這些影片瀏覽率、點擊次數也跟著提高,疫情反而讓網路影音創作環境變得更加蓬勃。

不過,新冠疫情究竟是替網路影音創作這個領域注入活水還是毒藥呢?在今年三月新冠肺炎持續擴散的同時,YouTube就因為「黃標機制」掀起不少創作者的反彈。原因在於疫情初期有許多提到「武漢肺炎」的影片遭到平台設立黃標(不適合多數廣告客戶),連帶影響廣告營利,讓許多YouTuber質疑黃標氾濫、壓縮了創作空間。
儘管Google官方事後發表聲明提到,這是因為AI人工智慧判斷重大事件或嚴重災害發生後,會將相關影片設定為限制廣告盈利模式,同時承諾會調整判定標準,讓更多創作者和新聞機構在疫情相關的內容中啟用營利功能,不過仍有不少YouTuber對黃標機制感到芒刺在背,擔心廣告獲利受平台限制。
對此,經歷過疫情前後的YouTuber「SKimmy」就分享自身2年多來的創作經驗,她提到自己的頻道雖然受黃標機制影響不大,但也趁著疫情期間進行不一樣的嘗試,試著從10分鐘的短片改成較長的影片,更新速度雖然慢了點,但能討論的議題和深度也能做出鑑別度,同時創作者本身也能沉澱下來,做更多的自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