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陳沖/台美貿易春寒料峭
2020年底,全球經濟整合都在加班。12月30日習近平、梅克爾(Angela Merkel)、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及歐盟二巨頭聯合宣布《中歐投資協議》完工;12月31日,趕在年關前,英國也宣布與歐盟完成脫歐協議,配合疫苗問世,以及11月15日甫簽約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2021年似乎是一片好景。但對近十年來在貿易協定上步履蹣跚的台灣而言,恐怕只是烏雲罩頂。
人類的經濟行為,一向是以自身「相對擅長」的項目,換取「相對不擅長」的品項,並以國際接受的貨幣結算。貿易順差、逆差本屬常見,進口、出口剛好打平反而少有。2016年美國大選前,我多次在演講時指出,川普以民粹思維將貿易逆差簡化為bad,好像出口順差國沒有付出任何代價一樣,如此仇視貿易分工理論,對國際經貿會有不良影響。
果不其然,在2017年G20高峰會,會議公報竟因美國反對納入自由貿易而難產,直到2020年春,川普愛婿庫許那(Jared Kushner)還對群眾說:「Trump was right about trade deficit being bad」。
上行下效,上週一(11)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對《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表示,台美貿易協議談判迄未開始,竟是因美國對台灣有龐大且持續擴大的貿易逆差(large and growing trade deficit with Taiwan),賴海哲是雷根時代的貿易副代表,貿易老將講出川普式的民粹語言,實在叫人不敢恭維。
貿易逆差被美國視為操縱匯率三大指標之二,其一是對美順差逾200億元,其二是經常帳順差超過GDP2%,德國就常被指責太過「勤儉持家」,儲蓄偏高,投資不足。其實相對而言,台灣問題比德國更為嚴重。不過賴海哲對《華爾街日報》所說,2020年11月台灣對美順差達269億美元的數字,顯然對國際貿易欠缺了解。
先不談台灣的產業結構對美享有比較利益,自然會有順差(不計軍火),而台灣對美順差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150億元以下,如非2018年起美國對中發起貿易戰(Trade war),引起轉單效應,台灣順差不會擴大,換言之,美國的逆差沒有改善,只是由中國轉到台灣而已。而且美國在2020年大量瘋狂印鈔,形成新一波QE,對勤勞出口的國家而言,賺到一堆貶值的紙上財富,恐怕是極為諷刺的現象,也是早年「美元陷阱」預言的另一體現。
台美貿易不是無從改善,台灣可以擴大對美投資、採購(當然是我國需要的)、可以讓匯率更市場化,或做其他努力,但重點是要坐下來談判,盤點雙方關切的事項,逐項設法解決。否則在比較利益原則下、在長期形成的全球價值鏈下,期待台灣對美順差自動縮小後,再談貿易協議,豈不倒果為因。
賴海哲認台美貿易達成協議有many legal hoops要克服,所以相當困難,這全屬託辭,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各國都有許多法律關卡,也都一一克服,更何況目前台北立法如臂使指,區區legal hoops何足道哉?倒是賴海哲說:「Trade relations with Taiwan are fraught」弦外之音,是否又有其他難言之隱? 不過還好,政權輪替,貿易代表換人,馬上有一位台裔新代表戴琪,可以好好談談了。
現在春寒料峭,轉眼是否春暖花開?且拭目以待。
●作者:陳冲/ 行政院前院長、現任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
人類的經濟行為,一向是以自身「相對擅長」的項目,換取「相對不擅長」的品項,並以國際接受的貨幣結算。貿易順差、逆差本屬常見,進口、出口剛好打平反而少有。2016年美國大選前,我多次在演講時指出,川普以民粹思維將貿易逆差簡化為bad,好像出口順差國沒有付出任何代價一樣,如此仇視貿易分工理論,對國際經貿會有不良影響。
果不其然,在2017年G20高峰會,會議公報竟因美國反對納入自由貿易而難產,直到2020年春,川普愛婿庫許那(Jared Kushner)還對群眾說:「Trump was right about trade deficit being bad」。
上行下效,上週一(11)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對《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表示,台美貿易協議談判迄未開始,竟是因美國對台灣有龐大且持續擴大的貿易逆差(large and growing trade deficit with Taiwan),賴海哲是雷根時代的貿易副代表,貿易老將講出川普式的民粹語言,實在叫人不敢恭維。
貿易逆差被美國視為操縱匯率三大指標之二,其一是對美順差逾200億元,其二是經常帳順差超過GDP2%,德國就常被指責太過「勤儉持家」,儲蓄偏高,投資不足。其實相對而言,台灣問題比德國更為嚴重。不過賴海哲對《華爾街日報》所說,2020年11月台灣對美順差達269億美元的數字,顯然對國際貿易欠缺了解。
先不談台灣的產業結構對美享有比較利益,自然會有順差(不計軍火),而台灣對美順差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150億元以下,如非2018年起美國對中發起貿易戰(Trade war),引起轉單效應,台灣順差不會擴大,換言之,美國的逆差沒有改善,只是由中國轉到台灣而已。而且美國在2020年大量瘋狂印鈔,形成新一波QE,對勤勞出口的國家而言,賺到一堆貶值的紙上財富,恐怕是極為諷刺的現象,也是早年「美元陷阱」預言的另一體現。
台美貿易不是無從改善,台灣可以擴大對美投資、採購(當然是我國需要的)、可以讓匯率更市場化,或做其他努力,但重點是要坐下來談判,盤點雙方關切的事項,逐項設法解決。否則在比較利益原則下、在長期形成的全球價值鏈下,期待台灣對美順差自動縮小後,再談貿易協議,豈不倒果為因。
賴海哲認台美貿易達成協議有many legal hoops要克服,所以相當困難,這全屬託辭,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各國都有許多法律關卡,也都一一克服,更何況目前台北立法如臂使指,區區legal hoops何足道哉?倒是賴海哲說:「Trade relations with Taiwan are fraught」弦外之音,是否又有其他難言之隱? 不過還好,政權輪替,貿易代表換人,馬上有一位台裔新代表戴琪,可以好好談談了。
現在春寒料峭,轉眼是否春暖花開?且拭目以待。
●作者:陳冲/ 行政院前院長、現任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
-
新聞關鍵字:
Mac、 TPP、 川普、 梅克爾、 習近平、 華爾街日報、 馬克宏
‧ 貿易 、 台灣 、 順差 、 美國 、 協議 、 逆差 、 代表 、 賴海 、 對美 、 台美 、 2020 、 經濟 、 協定 、 投資 、 11 、 全面 、 夥伴 、 相對 、 國際 、 出口 、 川普 、 擴大 、 春寒 、 料峭 、 全球 、 12 、 歐盟 、 宣布 、 RCEP 、 區域 、 擅長 、 民粹 、 bad 、 trade 、 deficit 、 哲對 、 華爾街日報 、 談判 、 with 、 Taiwan 、 匯率 、 億元 、 德國 、 比較 、 利益 、 Trade 、 改善 、 形成 、 legal 、 hoops‧ 民粹 、 匯率 、 作者 、 協定 、 順差 、 中歐投資協議 、 梅克爾 、 比較 、 Wall Street Journal 、 德國 、 150億元 、 夥伴 、 改善 、 新世代金融基金會 、 英國 、 RCEP 、 many legal hoops 、 opinion@nownews.com 、 歐盟 、 中國 、 Emmanuel Macron 、 全球 、 逆差 、 川普 、 Mac 、 利益 、 克服 、 G20 、 CPTPP 、 投資 、 相對 、 歡迎 、 今日 、 今日廣場 、 台北 、 Jared Kushner 、 談判 、 Angela Merkel 、 擅長 、 華爾街日報 、 賴海哲 、 台灣 、 269億美元 、 200億元 、 國際 、 Trade war 、 經濟 、 行政院 、 陳沖 、 習近平‧ 歐盟 、 華爾街日報 、 台灣 、 美國 、 150億元 、 英國 、 戴琪 、 Trade war 、 賴海哲 、 新世代金融基金會 、 269億美元 、 200億元 、 台北 、 川普 、 CPTPP 、 Wall Street Journal 、 行政院 、 德國 、 陳沖 、 NOWnews 、 many legal hoops 、 中國‧ Angela Merkel 、 Emmanuel Macron 、 RCEP 、 G20 、 Jared Kushner 、 Trump 、 Wall Street Journal 、 Taiwan 、 CPTPP 、 NOWnews 、 opinion@nownews.com
- 相關新聞專題: 美國疫情嚴重
- 新聞來源:今日新聞
- 更多生活新聞 »
‧
貿易
、
台灣
、
順差
、
美國
、
協議
、
逆差
、
代表
、
賴海
、
對美
、
台美
、
2020
、
經濟
、
協定
、
投資
、
11
、
全面
、
夥伴
、
相對
、
國際
、
出口
、
川普
、
擴大
、
春寒
、
料峭
、
全球
、
12
、
歐盟
、
宣布
、
RCEP
、
區域
、
擅長
、
民粹
、
bad
、
trade
、
deficit
、
哲對
、
華爾街日報
、
談判
、
with
、
Taiwan
、
匯率
、
億元
、
德國
、
比較
、
利益
、
Trade
、
改善
、
形成
、
legal
、
hoops
‧
民粹
、
匯率
、
作者
、
協定
、
順差
、
中歐投資協議
、
梅克爾
、
比較
、
Wall Street Journal
、
德國
、
150億元
、
夥伴
、
改善
、
新世代金融基金會
、
英國
、
RCEP
、
many legal hoops
、
opinion@nownews.com
、
歐盟
、
中國
、
Emmanuel Macron
、
全球
、
逆差
、
川普
、
Mac
、
利益
、
克服
、
G20
、
CPTPP
、
投資
、
相對
、
歡迎
、
今日
、
今日廣場
、
台北
、
Jared Kushner
、
談判
、
Angela Merkel
、
擅長
、
華爾街日報
、
賴海哲
、
台灣
、
269億美元
、
200億元
、
國際
、
Trade war
、
經濟
、
行政院
、
陳沖
、
習近平
‧
歐盟
、
華爾街日報
、
台灣
、
美國
、
150億元
、
英國
、
戴琪
、
Trade war
、
賴海哲
、
新世代金融基金會
、
269億美元
、
200億元
、
台北
、
川普
、
CPTPP
、
Wall Street Journal
、
行政院
、
德國
、
陳沖
、
NOWnews
、
many legal hoops
、
中國
‧
Angela Merkel
、
Emmanuel Macron
、
RCEP
、
G20
、
Jared Kushner
、
Trump
、
Wall Street Journal
、
Taiwan
、
CPTPP
、
NOWnews
、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