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雲端隨行歌劇院讓劇場融入生活 臺中歌劇院線上多元開發推共享平台
生活中心/採訪報導

受到去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臺中國家歌劇院從去年年中旬開始積極布局,調整劇場展演與生活共融的互動,打造直覺式的線上劇場體驗與互動平台。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表示:歌劇院從『一座藝術與生活的劇場』出發,經過疫情的洗禮與適度滾動調整,已經成為並存於實地與線上(on site & on line)的藝術與生活共融的貼身平台。
自去年下半年起,台中國家歌劇院陸續上架多項雲端觀演頻道,包含全齡藝術學習平台NTT Online(6個主題38支影片)、精彩展演與解析(65支影片);為與不同背景年齡層的受眾溝通,強化自媒體多元平台的內容,提高觸及率、增加即時性互聯,目標成為全齡受眾專屬「隨行歌劇院」,皆以吸引更多愛好藝術的閱覽大眾加入。

台中國家歌劇院因應疫情影響,整劇場展演與生活共融的互動,打造直覺式的線上劇場體驗與互動平台,讓民眾透過多元管道欣賞歌劇院的各項精彩展演講座內容。
其中像是NTT Online數位學苑內容、風格多元,涵蓋線上學習、影音欣賞、閱讀資源,本月最新推出「劇場線上導覽」,從歌劇院官網點選即可透過VR 360度一覽中劇院的劇場空間及硬體設備,讓民眾有機會探索一般很難造訪的布景工廠、貓道等後台空間,還設計動畫讓舞台設備「動起來」,實際展示劇場內的工作過程,民眾甚至可以化身劇場黑衣人體驗為舞台上的演員打燈。歌劇院忠實觀眾在體驗過中劇院線上導覽後表示,過去一直非常想參加歌劇院舉辦的劇場導覽,由於工作時間無法搭上導覽時間,這樣的線上導覽終於可以好好認識劇場,甚至連觀眾不會有機會看到的後台空間都能逛透透,讓人一探歌劇院的「秘境之地」。
另外台中國家歌劇院為因應不同年齡受眾的閱聽習慣與使用偏好,為各個自媒體打造專屬內容、強化平台特色,例如:Instagram主攻年輕族群,將藝文訊息圖像化,像好朋友般隨時分享歌劇院故事;2020為臺灣Podcast元年,歌劇院也推出自製節目《WOW挖藝術》,以輕鬆幽默的主題讓不熟悉藝文的民眾聽了感到與藝術更加親近,其中中部以外縣市聽眾比例更高達7成,顯見歌劇院Podcast提供了無法實體到訪歌劇院的民眾一個絕佳的連結管道。而在歌劇院社群媒體部分也串起24小時資訊不中斷的藝文網絡,帶動社群媒體追蹤人數:YouTube訂閱人數成長相較2019年成長4倍,男、女追蹤者比例約5比5,在以女性觀眾為主的藝文產業中是相當罕見的,顯示歌劇院透過YouTube開拓了新的觀眾族群,全頻道至今總觀看次數突破80萬;Podcast頻道「WOW挖藝術」開台至今也已超過千人訂閱、累積超過4萬次收聽等,各平台成效皆有顯著成長。

台中國家歌劇院因應疫情影響,整劇場展演與生活共融的互動,打造直覺式的線上劇場體驗與互動平台,讓民眾透過多元管道欣賞歌劇院的各項精彩展演講座內容。
歌劇院去年推出官方LINE貼圖,吸引超過31萬好友追蹤,為將追蹤好友之關注從線上導至實體,今年創新升級LINE官方帳號,將歌劇院官方LINE從原以資訊推播為主的行銷平台轉型為資訊與服務整合並重的多功能平台,好友們可以一手掌握劇場大小事,將歌劇院隨行帶著走。全新功能包括可快速查閱歌劇院近期活動、場館服務時間、週邊停車場剩餘車位數量及大眾運輸交通路線等;更可透過手機進行3D場館導覽,點選導覽地圖上的相關圖示即可啟動VR動畫、示範最佳拍照打卡點等,無論是單純線上體驗還是結合實體走訪,都能以更趣味的方式認識歌劇院。隨著LINE的轉型、使用介面更直覺貼心,臉書粉絲紛紛留言指出導覽與停車服務最實用;也有會員表示綁定後不再需要攜帶會員卡,一鍵查詢超便利。
對於創新藝文體驗不僅只是在線上,台中歌劇院擴大劇場生活圈,帶領民眾走出歌劇院,來場城市藝文探險。將於春天展開的全新企劃《惠來走走》街區導覽,認識周邊街區的故事與歷史,充滿人文溫度。從夏綠地公園徒步出發、小來公園的惠來遺址,沿途的公共藝術與裝置,路程中探索文化印記、從熟悉的日常發現藝術無所不在。率先走訪的歌劇院導覽同仁表示:每天上班沿途看見的雕塑及裝置都覺得平凡無奇,實際了解這些人文地理的故事,除了驚嘆現在如此繁華的七期重劃區竟是藏有3,600多年的考古遺址,而我們即生活在這塊文化與藝術薈萃的城市,真的十分幸福。
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感性表示:感謝所有人在2020年的支持,讓歌劇院在疫情期間仍然可以維持穩定的運作,除了軟體的雲端化,在劇場、場館硬體上還有『造夢計畫』的支持,得以持續優化各種專業設備,提供觀眾更優質的聆賞經驗。歌劇院以更貼心、更直覺式的服務,讓民眾可以將歌劇院隨身帶著走,也讓『造訪歌劇院』成為民眾的日常。

受到去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臺中國家歌劇院從去年年中旬開始積極布局,調整劇場展演與生活共融的互動,打造直覺式的線上劇場體驗與互動平台。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表示:歌劇院從『一座藝術與生活的劇場』出發,經過疫情的洗禮與適度滾動調整,已經成為並存於實地與線上(on site & on line)的藝術與生活共融的貼身平台。
自去年下半年起,台中國家歌劇院陸續上架多項雲端觀演頻道,包含全齡藝術學習平台NTT Online(6個主題38支影片)、精彩展演與解析(65支影片);為與不同背景年齡層的受眾溝通,強化自媒體多元平台的內容,提高觸及率、增加即時性互聯,目標成為全齡受眾專屬「隨行歌劇院」,皆以吸引更多愛好藝術的閱覽大眾加入。

台中國家歌劇院因應疫情影響,整劇場展演與生活共融的互動,打造直覺式的線上劇場體驗與互動平台,讓民眾透過多元管道欣賞歌劇院的各項精彩展演講座內容。
其中像是NTT Online數位學苑內容、風格多元,涵蓋線上學習、影音欣賞、閱讀資源,本月最新推出「劇場線上導覽」,從歌劇院官網點選即可透過VR 360度一覽中劇院的劇場空間及硬體設備,讓民眾有機會探索一般很難造訪的布景工廠、貓道等後台空間,還設計動畫讓舞台設備「動起來」,實際展示劇場內的工作過程,民眾甚至可以化身劇場黑衣人體驗為舞台上的演員打燈。歌劇院忠實觀眾在體驗過中劇院線上導覽後表示,過去一直非常想參加歌劇院舉辦的劇場導覽,由於工作時間無法搭上導覽時間,這樣的線上導覽終於可以好好認識劇場,甚至連觀眾不會有機會看到的後台空間都能逛透透,讓人一探歌劇院的「秘境之地」。
另外台中國家歌劇院為因應不同年齡受眾的閱聽習慣與使用偏好,為各個自媒體打造專屬內容、強化平台特色,例如:Instagram主攻年輕族群,將藝文訊息圖像化,像好朋友般隨時分享歌劇院故事;2020為臺灣Podcast元年,歌劇院也推出自製節目《WOW挖藝術》,以輕鬆幽默的主題讓不熟悉藝文的民眾聽了感到與藝術更加親近,其中中部以外縣市聽眾比例更高達7成,顯見歌劇院Podcast提供了無法實體到訪歌劇院的民眾一個絕佳的連結管道。而在歌劇院社群媒體部分也串起24小時資訊不中斷的藝文網絡,帶動社群媒體追蹤人數:YouTube訂閱人數成長相較2019年成長4倍,男、女追蹤者比例約5比5,在以女性觀眾為主的藝文產業中是相當罕見的,顯示歌劇院透過YouTube開拓了新的觀眾族群,全頻道至今總觀看次數突破80萬;Podcast頻道「WOW挖藝術」開台至今也已超過千人訂閱、累積超過4萬次收聽等,各平台成效皆有顯著成長。

台中國家歌劇院因應疫情影響,整劇場展演與生活共融的互動,打造直覺式的線上劇場體驗與互動平台,讓民眾透過多元管道欣賞歌劇院的各項精彩展演講座內容。
歌劇院去年推出官方LINE貼圖,吸引超過31萬好友追蹤,為將追蹤好友之關注從線上導至實體,今年創新升級LINE官方帳號,將歌劇院官方LINE從原以資訊推播為主的行銷平台轉型為資訊與服務整合並重的多功能平台,好友們可以一手掌握劇場大小事,將歌劇院隨行帶著走。全新功能包括可快速查閱歌劇院近期活動、場館服務時間、週邊停車場剩餘車位數量及大眾運輸交通路線等;更可透過手機進行3D場館導覽,點選導覽地圖上的相關圖示即可啟動VR動畫、示範最佳拍照打卡點等,無論是單純線上體驗還是結合實體走訪,都能以更趣味的方式認識歌劇院。隨著LINE的轉型、使用介面更直覺貼心,臉書粉絲紛紛留言指出導覽與停車服務最實用;也有會員表示綁定後不再需要攜帶會員卡,一鍵查詢超便利。
對於創新藝文體驗不僅只是在線上,台中歌劇院擴大劇場生活圈,帶領民眾走出歌劇院,來場城市藝文探險。將於春天展開的全新企劃《惠來走走》街區導覽,認識周邊街區的故事與歷史,充滿人文溫度。從夏綠地公園徒步出發、小來公園的惠來遺址,沿途的公共藝術與裝置,路程中探索文化印記、從熟悉的日常發現藝術無所不在。率先走訪的歌劇院導覽同仁表示:每天上班沿途看見的雕塑及裝置都覺得平凡無奇,實際了解這些人文地理的故事,除了驚嘆現在如此繁華的七期重劃區竟是藏有3,600多年的考古遺址,而我們即生活在這塊文化與藝術薈萃的城市,真的十分幸福。
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感性表示:感謝所有人在2020年的支持,讓歌劇院在疫情期間仍然可以維持穩定的運作,除了軟體的雲端化,在劇場、場館硬體上還有『造夢計畫』的支持,得以持續優化各種專業設備,提供觀眾更優質的聆賞經驗。歌劇院以更貼心、更直覺式的服務,讓民眾可以將歌劇院隨身帶著走,也讓『造訪歌劇院』成為民眾的日常。
-
新聞關鍵字:
Instagram、 LINE、 Podcast、 VR、 YouTube、 交通、 台中國家歌劇院、 因應疫情、 打卡、 新冠肺炎、 秘境、 臉書、 自媒體
‧ 歌劇院 、 劇場 、 線上 、 藝術 、 平台 、 導覽 、 民眾 、 生活 、 體驗 、 展演 、 互動 、 藝文 、 打造 、 多元 、 疫情 、 國家 、 表示 、 台中 、 內容 、 透過 、 觀眾 、 去年 、 共融 、 直覺式 、 追蹤 、 LINE 、 服務 、 雲端 、 隨行 、 成為 、 頻道 、 精彩 、 受眾 、 媒體 、 因應 、 管道 、 欣賞 、 推出 、 空間 、 設備 、 時間 、 認識 、 故事 、 Podcast 、 實體 、 資訊 、 成長 、 超過 、 官方 、 好友‧ 服務 、 超過 、 雲端 、 直覺式 、 展演 、 台中國家歌劇院 、 強化 、 媒體 、 好友 、 文化 、 舞台 、 成長 、 因應 、 臺中國家歌劇院 、 打造 、 WOW 、 實際 、 惠來走走 、 互動 、 人文 、 民眾 、 平台 、 全新 、 觀眾 、 NTT Online 、 邱瑗 、 臺中 、 學習 、 熟悉 、 時間 、 動畫 、 專屬 、 官方 、 機會 、 創新 、 影響 、 全齡 、 VR 、 歌劇院Podcast 、 共融 、 資訊 、 推出 、 至今 、 遺址 、 夏綠地公園 、 人數 、 精彩 、 Podcast 、 臉書 、 生活中心‧ 臺中歌劇院 、 台中國家歌劇院 、 歌劇院Podcast 、 臺灣 、 WOW 、 生活中心 、 夏綠地公園 、 歌劇院 、 台中歌劇院 、 小來公園 、 臺中國家歌劇院 、 Podcast頻道 、 惠來遺址 、 邱瑗‧ site & on line 、 NTT Online 、 Instagram 、 Podcast 、 WOW 、 YouTube
- 新聞來源:台灣好新聞
- 更多生活新聞 »
‧
歌劇院
、
劇場
、
線上
、
藝術
、
平台
、
導覽
、
民眾
、
生活
、
體驗
、
展演
、
互動
、
藝文
、
打造
、
多元
、
疫情
、
國家
、
表示
、
台中
、
內容
、
透過
、
觀眾
、
去年
、
共融
、
直覺式
、
追蹤
、
LINE
、
服務
、
雲端
、
隨行
、
成為
、
頻道
、
精彩
、
受眾
、
媒體
、
因應
、
管道
、
欣賞
、
推出
、
空間
、
設備
、
時間
、
認識
、
故事
、
Podcast
、
實體
、
資訊
、
成長
、
超過
、
官方
、
好友
‧
服務
、
超過
、
雲端
、
直覺式
、
展演
、
台中國家歌劇院
、
強化
、
媒體
、
好友
、
文化
、
舞台
、
成長
、
因應
、
臺中國家歌劇院
、
打造
、
WOW
、
實際
、
惠來走走
、
互動
、
人文
、
民眾
、
平台
、
全新
、
觀眾
、
NTT Online
、
邱瑗
、
臺中
、
學習
、
熟悉
、
時間
、
動畫
、
專屬
、
官方
、
機會
、
創新
、
影響
、
全齡
、
VR
、
歌劇院Podcast
、
共融
、
資訊
、
推出
、
至今
、
遺址
、
夏綠地公園
、
人數
、
精彩
、
Podcast
、
臉書
、
生活中心
‧
臺中歌劇院
、
台中國家歌劇院
、
歌劇院Podcast
、
臺灣
、
WOW
、
生活中心
、
夏綠地公園
、
歌劇院
、
台中歌劇院
、
小來公園
、
臺中國家歌劇院
、
Podcast頻道
、
惠來遺址
、
邱瑗
‧
site & on line
、
NTT Online
、
Instagram
、
Podcast
、
WOW
、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