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蒙羞於國際,何樂之有?

最新一期《亞洲週刊》以蔡英文身披黃袍,化身慈禧太后的模樣為封面,標題為「台灣民選獨裁幕後-綠營新威權主義現象」,專題報導台灣「民選獨裁」的真相,引起軒然大波。蘇貞昌回應表示:這些說詞並非事實,強調民選制度、批評政府的自由,都能證實台灣不是獨裁國家。民進黨發言人顏若芳則反批《亞洲週刊》「立場親共、專為北京政府喉舌」。
《亞洲週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效果好
《亞洲週刊》的這篇報導,是採訪民進黨內部的看法,引述創黨元老張俊宏、林正杰、前總統陳水扁、前副總統呂秀蓮等看法,反映台灣大部份民意,顯示各方對台灣民選領袖走向獨裁的憂慮;「全面執政,換來的是民選皇帝。」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施正鋒批評說:「行政專斷、立法唯諾、司法應聲。」
報導並指出台灣主流民意對於萊豬肉與美牛事件,都感到焦慮,民進黨政府一意孤行,對反萊豬的醫師蘇偉碩「查水表」,對台大教授蘇宏達臉書上的發言,出動警方約談,都製造寒蟬效應。報導也點出:蔡英文執政期間,以反中抗中為名,建構密密麻麻的「反共」天網,特別修了「國安五法」,包括國家安全法、刑法外患罪、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以及國家機密保護法,被形容是把台灣帶回「保密防諜」的白色恐怖年代。但很多人認為若論對言論自由的衝擊,「國安五法」遠比不上具有更強威力的「反滲透法」。前高雄市長韓國瑜將「反滲透法」形容為在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脖子上綁了一個炸彈,遙控引爆器則握在民進黨手裏。
民進黨回應的策略:只會抹紅,不辯是非?
蘇貞昌和民進黨發言人顏若芳的回應,則無視受訪的民主前輩痛心諍言,並不針對報導的內容做實質的反駁,只是抹紅《亞洲週刊》「立場親共、專為北京政府喉舌」,把《亞洲週刊》以港警當作是2019年的風雲人物,曲解為極力打壓香港民主,試圖說服支持者應該質疑《亞洲週刊》的立場,而不是辯論是非。
從民選獨裁議題熱門臉書文章前十名來看(如表一),大多是認同《亞洲週刊》觀點的貼文,獲得較多網民按讚支持。民進黨也有吳思瑤、林非凡、簡余晏等人在臉書上貼文回應,也都是延續民進黨的回應基調,批評《亞洲週刊》的立場,只不過網友按讚支持的人數相對較少。儘管如此,民進黨抹紅的策略依然在批踢踢實業坊發揮了帶風向的作用,兩派網路鄉民各為其主展開激烈論戰,難分軒輊。
《亞洲週刊》封面照片,頓時洛陽紙貴
「台灣民選獨裁幕後-綠營新威權主義現象」文章報導了台灣目前「民選獨裁」的真相,直接戳到蔡英文和民進黨的痛處,引來綠營網軍報復性抨擊及駭客攻擊,週刊官網一度超過負荷慘遭癱瘓。經過緊急搶修之後,《亞洲週刊》提供「英皇」封面照供網友免費下載,分別為「原版、有字牌匾版、無字牌匾版,及馬賽克和諧版」四個版本。蔡英文身披黃袍化身慈禧太后的模樣,更在社群媒體上被瘋狂轉貼,爭相傳閱,已然家喻戶曉,深植人心。
在高票連任之後,蔡英文一連串不得民心的施政作為,已經快速激起民怨,尤其是背叛人民開放萊豬、箝制言論打壓異己,摧毀了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形成嚴重的對立。「台灣民選獨裁幕後-綠營新威權主義現象」專題報導和《亞洲週刊》封面「英皇」圖片得到許多民眾廣泛的回響,反映了目前許多台灣民眾對政府施政不滿的情緒,心有同感,心有戚戚。

「英皇」議題按讚數不如預期
從表面上看,認同《亞洲週刊》報導觀點的網友遠高過反對的網友,社群媒體上瘋狂轉貼封面「英皇」照,也氾濫成災。但是,如果對照最近萊豬相關議題民眾不滿的聲量,不管是負面聲量或者是按讚數、回文數、分享數,民選獨裁議題的聲量還是比萊豬相關議題的聲量低很多,意即,網友對民選獨裁議題表態的積極性,低於對執政不滿表態的積極性。
-
新聞關鍵字:
吳思瑤、 呂秀蓮、 民進黨、 簡余晏、 美牛、 臉書、 蔡英文、 蘇貞昌、 陳水扁、 韓國瑜
‧ 週刊 、 亞洲 、 台灣 、 民選 、 民進黨 、 獨裁 、 報導 、 蔡英文 、 政府 、 封面 、 議題 、 回應 、 網友 、 民眾 、 幕後 、 綠營 、 立場 、 英皇 、 聲量 、 國際 、 身披 、 慈禧 、 太后 、 威權 、 主義 、 現象 、 批評 、 國家 、 執政 、 臉書 、 抹紅 、 支持 、 施政 、 許多 、 蒙羞 、 figcaption 、 caption 、 引起 、 軒然大波 、 照片 、 黃袍 、 化身 、 模樣 、 專題 、 真相 、 蘇貞昌 、 自由 、 發言人 、 顏若芳 、 親共‧ 批評 、 認同 、 獨裁 、 亞洲 、 支持 、 週刊 、 綠營網軍 、 余晏 、 執政 、 引起 、 文章 、 陳水扁 、 臺灣公論報 、 照片 、 蔡曜陽 、 情緒 、 封面 、 國家 、 吳思瑤 、 威權 、 觀點 、 蔡英文 、 抹紅 、 報導 、 反映 、 自由 、 相關 、 軒然大波 、 蘇偉碩 、 國安 、 現象 、 民選 、 言論 、 太后 、 民意 、 洛陽紙貴 、 亞洲週刊 、 民眾 、 主義 、 民主 、 聲量 、 台大 、 喉舌 、 政府 、 慈禧太后 、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 、 議題 、 台灣 、 民進黨 、 香港‧ 反共 、 民進黨 、 韓國瑜 、 施正鋒 、 台灣 、 英皇 、 蔡曜陽 、 唯諾 、 香港 、 蔡英文 、 慈禧 、 余晏 、 蘇偉碩 、 顏若芳 、 林正杰 、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 、 台大 、 蘇宏達 、 高雄 、 親共 、 呂秀蓮 、 綠營網軍 、 陳水扁 、 洛陽紙貴 、 張俊宏 、 蘇貞昌 、 北京 、 慈禧太后 、 臺灣公論報‧ None
- 相關新聞專題: 美豬美牛風波
- 新聞來源:臺灣公論報
- 更多生活新聞 »
‧
週刊
、
亞洲
、
台灣
、
民選
、
民進黨
、
獨裁
、
報導
、
蔡英文
、
政府
、
封面
、
議題
、
回應
、
網友
、
民眾
、
幕後
、
綠營
、
立場
、
英皇
、
聲量
、
國際
、
身披
、
慈禧
、
太后
、
威權
、
主義
、
現象
、
批評
、
國家
、
執政
、
臉書
、
抹紅
、
支持
、
施政
、
許多
、
蒙羞
、
figcaption
、
caption
、
引起
、
軒然大波
、
照片
、
黃袍
、
化身
、
模樣
、
專題
、
真相
、
蘇貞昌
、
自由
、
發言人
、
顏若芳
、
親共
‧
批評
、
認同
、
獨裁
、
亞洲
、
支持
、
週刊
、
綠營網軍
、
余晏
、
執政
、
引起
、
文章
、
陳水扁
、
臺灣公論報
、
照片
、
蔡曜陽
、
情緒
、
封面
、
國家
、
吳思瑤
、
威權
、
觀點
、
蔡英文
、
抹紅
、
報導
、
反映
、
自由
、
相關
、
軒然大波
、
蘇偉碩
、
國安
、
現象
、
民選
、
言論
、
太后
、
民意
、
洛陽紙貴
、
亞洲週刊
、
民眾
、
主義
、
民主
、
聲量
、
台大
、
喉舌
、
政府
、
慈禧太后
、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
、
議題
、
台灣
、
民進黨
、
香港
‧
反共
、
民進黨
、
韓國瑜
、
施正鋒
、
台灣
、
英皇
、
蔡曜陽
、
唯諾
、
香港
、
蔡英文
、
慈禧
、
余晏
、
蘇偉碩
、
顏若芳
、
林正杰
、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
、
台大
、
蘇宏達
、
高雄
、
親共
、
呂秀蓮
、
綠營網軍
、
陳水扁
、
洛陽紙貴
、
張俊宏
、
蘇貞昌
、
北京
、
慈禧太后
、
臺灣公論報
‧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