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受孕成功 9原則呵護小寶貝

透過人工受孕技術好不容易成功「做人」,知道懷孕的那一刻,媽咪必定欣喜不已,不過這時候只能說是成功一半,因為在整個孕期中,還有許多必須注意的事項,而且要比自然懷孕的準媽咪更懂得如何自我照護,才能順利生產,完成重責大任。

準媽咪必知的身體變化&照護

Do you know? 人工授精vs.試管嬰兒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賴宗炫主任表示,人工受孕是指以非自然的方式受孕,包括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兩種。人工授精是採取體內受精,取男生精液經過處理後,去除品質不良的精蟲及雜質,將篩選出的「精英步隊」利用特殊導管送入女性子宮腔內,等待精子與卵子的結合。

試管嬰兒則是採取體外受精方式,首先女性必須施打排卵針以誘導排卵,等卵泡成熟,再取出卵子,並且要取男性精子,在實驗室進行體外受精,再置於培養箱,經過3~5天的時間,培養成早期胚胎,再把胚胎植入子宮腔,多餘的胚胎可用冷凍方式保存,日後可再使用。

無論是體內的人工受精或體外的試管嬰兒,女性都要打7~10天的排卵針,若是高齡產婦,時間可能更久,此期間必須回診2~3次,觀察卵泡是否成熟,而且後續還要補充2星期的黃體素,然後進行驗孕。

試管嬰兒成功率高達30~60%
賴宗炫主任指出,夫妻結婚後,在未避孕的情況下,並有規律性生活,若超過一年仍未懷孕,就可以考慮接受人工受孕。

如果要接受人工授精方式,先決條件是女性的輸卵管必須暢通無阻,卵巢功能也不能太差;而男性精液要有一定的品質,活動力最好能大於30%,數量則不低於每c.c.500萬以下,如果精蟲不怎麼動,成功機會當然不大,所以假如精液品質很差,最好直接做試管嬰兒。

人工授精成功率約15~20%,試管嬰兒成功機會要比人工授精高一倍,可達30~60%,平均約在35%左右。

兩者成功率之所以相差這麼多,主要因為採人工授精在打入精子後,後續的過程無法受人為掌控,這些經過嚴格挑選,被認為很會打仗的特種部隊(篩選過的精蟲),雖然在子宮內衝鋒陷陣,但是遇到卵子到底能否順利攻堅?實在很難預知,萬一因為輸卵管黏液太黏影響精子活動,就可能功虧一簣,而就算精子到了卵子周圍,是否能進入也難說,這些都是無法掌握的變數。

反觀試管嬰兒,人為操控的條件就多很多,當精卵在一起後,可在實驗室觀察受精狀況,假如精蟲不動,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必要時採取強迫注射方式讓精子與卵子結合以完成受精,再經過3~5天受精卵已長得很好,這時候再選擇最優的胚胎植入子宮腔,把不好的胚胎淘汰掉。

排卵藥、黃體素都會影響孕期症狀
女性在接受人工受孕過程中必須施打排卵針,藥劑對體內荷爾蒙多少會有影響,人工受精使用劑量較輕,試管嬰兒因為要取較多卵子,使用劑量會比較高,體內受到這類藥物刺激,容易出現超越生理狀態(Supraphysiology),也就是非自然的生理狀態。

此外,卵泡形成後,卵巢黃體會提早崩解,而卵巢黃體分泌黃體素主要作用於支持子宮內膜,一旦黃體提早崩解,子宮內膜也會提早剝落,所以取卵後要補充黃體素。引誘排卵加上黃體素的補充,一定會與自然受孕有不一樣的症狀,甚至會有後遺症的產生。

人工受孕後會出現的懷孕症狀
引卵藥會引起卵巢過度刺激(Ovarian Hyperstinulation Syndrome, OHSS),症狀包括:嚴重的噁心、嘔吐、腹脹、腹水、卵巢腫脹、口渴、尿量減少、血壓下降、心跳變快、呼吸喘等等,嚴重時可能需要住院以妥善控制體內水份、離子和血液凝固因子,少數嚴重的 OHSS甚至會引起中風,不可大意。在懷孕初期這些症狀會加重,多半在知道懷孕開始,約持續2~3週的時間。

因為擔心黃體素功能不足會導致早期流產,所以必須補充黃體素,因此,懷孕後會比自然懷孕的孕婦更容易有出血情形,孕婦常因此而掛急診。而要到何時才能趨於穩定,則因人而異,一般在懷孕8~10週後胎盤功能比較好,狀況便會逐漸穩定。

除了上述狀況之外,其他懷孕症狀與自然受孕者差不多,包括:噁心、孕吐、食慾不振、身體容易發熱,以及下腹出現悶痛等等,人工受孕媽咪體內黃體素濃度較高,所以胃脹等腸胃症狀情形也會比較明顯。

成功受孕後的身體變化
一般來說,成功受孕後可能會出現以下五種狀況,孕媽咪可多加注意,若是非常不舒服請盡速就診。

1乳房脹。

2肚子脹
有些比自然受孕婦女症狀更明顯,特別是懷多胞胎媽媽子宮較大,肚子會更不舒服。

3容易疲累
因為孕期荷爾蒙變化以及補充黃體素,都會使疲勞現象更明顯。

4陰道分泌物多以及搔癢
孕期分泌物較多,並且呈水狀。此外,由於醫師會給予凝膠狀塞劑以補充黃體素,經常使用也會增加感染發炎機會,搔癢情況嚴重時,可以用藥物緩解。

5呼吸急促、心跳快、容易流汗。

要特別注意卵巢扭轉
人工受孕和自然受孕媽咪一樣,懷孕初期要注意出血狀況,異常出血、腹痛就應該就醫。

此外,賴宗炫主任表示,由於人工受孕孕婦卵巢較大,而且看起來像一串葡萄,在未消腫前,比較擔心的是卵巢扭轉,卵巢腫脹時容易被其他器官推擠,在某個動作下,就可能被折到,程度輕微可以復原,嚴重就會越來越痛,不會因為休息而緩解,甚至可能影響血液循環而使卵巢變黑,若持續惡化,也可能需要手術切除卵巢。正常情況下,人工受孕後的孕婦會因為卵巢脹脹的感覺而常覺得下腹悶痛,這是正常現象,休息可緩解。也因為如此,建議媽咪在懷孕初期盡量避免運動、跳舞、跑步、負重以及有牽扯的動作。

人工受孕媽咪流產機會也較高,原因可能與孕婦本身就屬於較容易流產的體質;而且很多做人工受孕者多屬高齡產婦,胚胎染色體異常機會較高;此外,人工受孕女性懷多胞胎機會達15~25%,所以早產、胎位不正的機會也較高。因此,媽咪要了解即使成功受孕,也不代表整個孕期都能夠很順利。

最好接受羊膜穿刺、高層次超音波檢查
整個孕期除了要接受規則產檢之外,人工受孕媽咪最好能夠額外自費接受特殊產檢,包括:
1羊膜穿刺:懷孕16~20週進行,以確定胚胎染色體是否正常。
2高層次超音波檢查:懷孕20~24週接受檢查,主要檢查胎兒器官、四肢是否正常。

準媽咪停‧看‧聽 9大原則呵護小寶貝
好不容易懷孕了,整個孕期中到底該注意些什麼?有那些自我照護原則?孕期應該注意哪些事項,掌握以下九大原則,順利生下健康的小寶寶喔。

1多休息,避免勞累
早期胚胎發展其實要靠自己,不過母體若有充分休息,能給胎兒較多能量及營養。

2作息正常
生活要規律,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3足夠的營養補充
懷孕初期如果孕吐嚴重,建議補充葉酸、維生素B群,對胎兒發育會有幫助,葉酸補充每天建議400~800毫克,不可過量,以免中毒。而多胞胎需要更多營養,記得要補充綜合維他命,包括維他命B、C、微量元素等,都不可缺乏。

4飲食勿過度
經過一番折騰好不容易懷孕了,興奮的長輩們常會卯起來幫孕媽咪進補,孕媽咪記得要避免吃人參、麻油雞、薑母、米酒等,這些都很容易引發陰道出血,尤其人工受孕得來不易,加上媽咪子宮內膜比較不穩定,這些食物還是少吃為妙。

5懷孕初期持續補充黃體素
由於懷孕8週前出血機會較高,所以此階段黃體素的補充不能中止。

6定期產檢
而且照顧上要比照高危險妊娠孕婦。

7減少壓力
如果能停止工作是最好不過的,畢竟這一胎得來不易。

8運動要適量
懷孕20週以後再進行簡單的運動(例如散步);懷孕35、36週開始適度爬樓梯,只限上樓,下樓則坐電梯,以免肚子太大看不到樓梯而發生危險。

9避免穿高跟鞋

同場加映Part1→多胞胎,媽咪要如何照護身體?
做試管嬰兒因為植入的胚胎不只一顆,所以植入越多,懷多胞胎的機會就越高;此外,越年輕做人工受孕,多胞胎機會也較高,醫生在幫病人進行人工受孕過程中,會依病人年紀、胚胎狀況決定要放幾顆胚胎,最好能盡量降低多胞胎的機率,因為多胞胎早產機會高,一旦生下早產兒,後續的醫療花費往往較人工受孕費用還要多。

因此,盡可能從源頭做好控制,以避免多胞胎帶來的風險。假如真的懷了多胞胎,最多應控制在雙胞胎,若是三胞胎,建議在懷孕10~14週進行減胎。而懷多胞胎媽咪子宮比較大,很容易早產,所以孕期照顧要更小心,必須比照高危險妊娠孕婦的規格;而且更不適合產前運動,散步是最好的選擇;平時要多休息;如果胎位不正,必須採取剖腹生產,生產過程出血量會比較多,建議多胞胎孕媽咪要多補充鐵質,以免造成慢性貧血。

接受人工受孕大多為超過35歲的高齡產婦(高達70%),妊娠高血壓、糖尿病、產前出血、胎盤異常(前置胎盤等)的風險會比較高,所以飲食、作息以及產檢等各環節,都要特別注意。

同場加映Part2→務必做好體重控制
另一方面,當媽咪經由人工受孕好不容易懷孕,這時候可別因為過於欣喜而在整個孕期中大吃大喝,毫無節制,假如體重失控,整個孕期動輒增加20幾公斤,將增加生產時的風險,醫生只能予以勸說,最重要是孕媽咪要有概念,並且能夠自覺,不要受長輩們「飲食勸進」的影響,要知道胎兒並非養越大越好,胎兒過大,肩難產、產程拖延、胎兒骨折等機會都會升高,所以不可輕忽孕期體重控制的重要性。

晚婚、工作壓力、生活型態改變等等,都是造成不孕的原因,幸好在醫療科技不斷進步之下,人工受孕技術幫助許多不孕症夫妻如願得子,不過就算透過醫療技術成功受孕,後續的照顧一樣要小心謹慎,否則還是會功虧一簣,掌握定期產檢、多休息、少壓力、營養足夠等原則,孕期每個階段都要注意,才能有成功圓滿的結果!

賴宗炫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院婦產部不孕症研究醫師
經歷:臺北國泰醫院婦產科及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美國康乃爾大學生殖醫學中心研究
現任: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主任

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賴宗炫主任
模特兒/氣質孕媽咪Lindy(人物與文字內容無關)
攝影/張明偉

資料來源:【媽咪寶貝】2012年10月號。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