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水墨新亮點
在創作的路上,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教師梁震明表示一開始只是將黑色顏料視為墨色死板時的救畫材料,「墨是慣性選用下的選擇,因為從學畫開始,畫水墨必定要用墨畫。這種邏輯似乎是理所當然,牢不可破的,可是墨對我所產生的必然性意義,卻是可以思考的。」多年來著力研究水墨的材質特性,曾前往蘇州、上海、杭州各地收集各類墨品,在「墨」與「黑」的差異上挖掘墨色的真相,並思索材料與創作間的相互關係。
10月9日「黑色的覺醒─梁震明當代水墨展」將於羲之堂開展,這次展出的20多件作品,為畫家近兩年之作,以純粹的黑、白色為創作基調。梁震明在題材上從早期溪間磊石、山間野徑到今日的印象心境;從金瓜石、九份、陽明山具象的實景寫生到抽象的黑色觀想;在材料、觀念、技法上的嘗試與突破,不侷限傳統墨汁,以水彩、廣告顏料、壓克力顏料等水性黑色顏料,以紙代筆或拓或寫,展現各種視覺效果的可能性。

梁震明說:「材料屬性上,墨與黑是有差異的,墨所含碳粒較細,色調較為固定,黑則較粗,兩者間因成分有別而有著截然不同的色彩質感與量感。在教學的過程中,感受到現代人對於墨是較為陌生的,墨是古時文人傳統,有其時空背景,前人也已經做得相當地好了,而這樣的視覺語彙對於當代的我們已不太足夠,黑色的視覺力量較強,也比較親近,更能貼合現在的視覺經驗。」
〈黑色的孤寂〉是南極冰山、合歡山之雪等視覺經驗與心境印象的創作;〈黑色的蒼茫〉是抽象虛構的視覺感受,梁震明笑著說:「有人說像是月球表面」;〈綠草黑世界〉繪寫金瓜石一景,從大學時代1995年至今2009年完成,歷時14年,畫家表示因創作時遇到材質與表現上的瓶頸,而有二次停筆暫歇(1995年、2008年),但從不曾忘懷,每每湧現新的靈感、對藝術表現有新體會與發現,也就促成了此畫的完成。

此展展至10月25日,藉由水性黑色顏料與創新的多元手法,或可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觀眾,重新思考水墨的當代價值,並試著以視覺力感受、理解「墨」與「黑」的差異,而這樣的表現方式,畫家覺醒下的選擇,也就是「黑色的覺醒─梁震明當代水墨展」。
【典藏古美術2009年10月號】
10月9日「黑色的覺醒─梁震明當代水墨展」將於羲之堂開展,這次展出的20多件作品,為畫家近兩年之作,以純粹的黑、白色為創作基調。梁震明在題材上從早期溪間磊石、山間野徑到今日的印象心境;從金瓜石、九份、陽明山具象的實景寫生到抽象的黑色觀想;在材料、觀念、技法上的嘗試與突破,不侷限傳統墨汁,以水彩、廣告顏料、壓克力顏料等水性黑色顏料,以紙代筆或拓或寫,展現各種視覺效果的可能性。

梁震明說:「材料屬性上,墨與黑是有差異的,墨所含碳粒較細,色調較為固定,黑則較粗,兩者間因成分有別而有著截然不同的色彩質感與量感。在教學的過程中,感受到現代人對於墨是較為陌生的,墨是古時文人傳統,有其時空背景,前人也已經做得相當地好了,而這樣的視覺語彙對於當代的我們已不太足夠,黑色的視覺力量較強,也比較親近,更能貼合現在的視覺經驗。」
〈黑色的孤寂〉是南極冰山、合歡山之雪等視覺經驗與心境印象的創作;〈黑色的蒼茫〉是抽象虛構的視覺感受,梁震明笑著說:「有人說像是月球表面」;〈綠草黑世界〉繪寫金瓜石一景,從大學時代1995年至今2009年完成,歷時14年,畫家表示因創作時遇到材質與表現上的瓶頸,而有二次停筆暫歇(1995年、2008年),但從不曾忘懷,每每湧現新的靈感、對藝術表現有新體會與發現,也就促成了此畫的完成。

此展展至10月25日,藉由水性黑色顏料與創新的多元手法,或可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觀眾,重新思考水墨的當代價值,並試著以視覺力感受、理解「墨」與「黑」的差異,而這樣的表現方式,畫家覺醒下的選擇,也就是「黑色的覺醒─梁震明當代水墨展」。
【典藏古美術2009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