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展堂縱橫五千年的陶瓷霸業
世界知名中國文物收藏家、企業家、慈善家徐展堂,
2010年3月5日在北京寓所腦溢血昏迷,4月2日於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69歲。
這位13歲即在香港社會最底層掙扎討生活的小信差、油漆工,憑著自己的奮鬥,不但曾躋身香港前25大富豪,
豐富的收藏更使他被評為世界前五大中國文物收藏家,傑出的成就、戲劇性的一生已成為當代傳奇。
徐展堂縱橫商界、政界以及收藏圈,傑出的成就、戲劇性的一生已成為當代傳奇。
徐展堂的商業王國 北海集團與新中港集團
徐展堂出生於江西吉安,1950年9歲時,隨父至香港開設貿易行,當時徐家家境頗為富裕,不過在父親為友人作保受到牽連後,財務出現問題而家道中落,徐父並於徐展堂13歲時因肺病過世。面對困境,身為長子的徐展堂別無選擇,一肩扛起家計,四處尋找打零工的機會,銀行信差、餐館小雜工、賣餛飩、看夜更等等,吃盡苦頭。然而年紀小小的他沒有放棄希望,除晚上到夜校學習英文,還經常研讀名人傳記,期待能學習成功經驗,突破困境。
17歲那年替父親掃墓時,徐展堂看到工人幫墳場中的墓碑碑文漆油漆,以換取一些微薄收入,他靈機一動,將這個概念轉化,提著油漆桶走上街頭替商家翻新招牌,竟大受歡迎,於是他開始招募工人當起了小老闆,接著並擴大經營,進軍房屋裝修業,逐漸改善生計。
1967年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響,香港開始動亂,人心浮動,房地產瞬間暴跌,此時徐展堂抓準時機大膽買進。隨著房市迅速反彈,到1972年短短五年時間,他已擁有第一個1,000萬港元。累積第一桶金後,他並未繼續在香港盲目投資,反而放眼世界,將承包港府樓宇保養及油漆工程所賺得的資金,持續購入美國、澳洲的物業。1984年機會再度來臨,中英關於香港主權問題的談判直接影響到港人信心,大批富人拋售產業並將資金轉移至美、加、澳洲等地。徐展堂再度看準後勢,將增值的海外產業售出,全力購入香港廉價的地皮,來回間財富再度倍增。接連兩次果斷的出擊,使他奠定了日後事業擴張的基礎。
1985年已頗有累積的他以8,000萬港元收購了香港老牌的中華製漆廠,以卓越的經營管理,化腐朽為神奇,使產品攻占香港90%的工業用漆以及50%的建築用漆市場。他以漆業為基礎,於1987年繼續擴大商業版圖,收購香港城市巴士公司,接著收購麗的呼聲電台以及各種房地產。1991年他將中華製漆申請上市後,進而購入城巴股權並持續投資地產、酒店、珠寶業等等,使公司成為橫跨漆業、地產、交通、媒體等產業的龐大艦隊,中華製漆也因此改名為北海集團。
徐展堂的事業於1993年達到巔峰,當時香港回歸在即,多次利用香港危機果敢投資的他,看準這將又會是一次財富重新轉移的良機,於是聯合包括李嘉誠、何鴻燊等十多位知名港澳企業家,加上中國大陸15個中央部委和省級企業,還有新加坡政府屬下的貿易局與發展局,及台灣、美國、日本等各地企業,組成資金規模龐大的新中港集團,除投資金融業務外,也大舉揮軍北上,開發中國各地高速公路、水港、電訊、能源等基礎建設,短時間內引入中國資金近40億港元。徐展堂同時並擔任超過20家中外公司的董事職務,1993年起還連續四屆出任中國政協常委,接著又被委任為港事顧問、預委會委員、特區籌委會委員等,一時聲勢如日中天。
全球第一中國陶瓷收藏家 徐展堂的收藏歷程
2010年3月5日在北京寓所腦溢血昏迷,4月2日於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69歲。
這位13歲即在香港社會最底層掙扎討生活的小信差、油漆工,憑著自己的奮鬥,不但曾躋身香港前25大富豪,
豐富的收藏更使他被評為世界前五大中國文物收藏家,傑出的成就、戲劇性的一生已成為當代傳奇。

徐展堂的商業王國 北海集團與新中港集團
徐展堂出生於江西吉安,1950年9歲時,隨父至香港開設貿易行,當時徐家家境頗為富裕,不過在父親為友人作保受到牽連後,財務出現問題而家道中落,徐父並於徐展堂13歲時因肺病過世。面對困境,身為長子的徐展堂別無選擇,一肩扛起家計,四處尋找打零工的機會,銀行信差、餐館小雜工、賣餛飩、看夜更等等,吃盡苦頭。然而年紀小小的他沒有放棄希望,除晚上到夜校學習英文,還經常研讀名人傳記,期待能學習成功經驗,突破困境。
17歲那年替父親掃墓時,徐展堂看到工人幫墳場中的墓碑碑文漆油漆,以換取一些微薄收入,他靈機一動,將這個概念轉化,提著油漆桶走上街頭替商家翻新招牌,竟大受歡迎,於是他開始招募工人當起了小老闆,接著並擴大經營,進軍房屋裝修業,逐漸改善生計。
1967年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響,香港開始動亂,人心浮動,房地產瞬間暴跌,此時徐展堂抓準時機大膽買進。隨著房市迅速反彈,到1972年短短五年時間,他已擁有第一個1,000萬港元。累積第一桶金後,他並未繼續在香港盲目投資,反而放眼世界,將承包港府樓宇保養及油漆工程所賺得的資金,持續購入美國、澳洲的物業。1984年機會再度來臨,中英關於香港主權問題的談判直接影響到港人信心,大批富人拋售產業並將資金轉移至美、加、澳洲等地。徐展堂再度看準後勢,將增值的海外產業售出,全力購入香港廉價的地皮,來回間財富再度倍增。接連兩次果斷的出擊,使他奠定了日後事業擴張的基礎。
1985年已頗有累積的他以8,000萬港元收購了香港老牌的中華製漆廠,以卓越的經營管理,化腐朽為神奇,使產品攻占香港90%的工業用漆以及50%的建築用漆市場。他以漆業為基礎,於1987年繼續擴大商業版圖,收購香港城市巴士公司,接著收購麗的呼聲電台以及各種房地產。1991年他將中華製漆申請上市後,進而購入城巴股權並持續投資地產、酒店、珠寶業等等,使公司成為橫跨漆業、地產、交通、媒體等產業的龐大艦隊,中華製漆也因此改名為北海集團。
徐展堂的事業於1993年達到巔峰,當時香港回歸在即,多次利用香港危機果敢投資的他,看準這將又會是一次財富重新轉移的良機,於是聯合包括李嘉誠、何鴻燊等十多位知名港澳企業家,加上中國大陸15個中央部委和省級企業,還有新加坡政府屬下的貿易局與發展局,及台灣、美國、日本等各地企業,組成資金規模龐大的新中港集團,除投資金融業務外,也大舉揮軍北上,開發中國各地高速公路、水港、電訊、能源等基礎建設,短時間內引入中國資金近40億港元。徐展堂同時並擔任超過20家中外公司的董事職務,1993年起還連續四屆出任中國政協常委,接著又被委任為港事顧問、預委會委員、特區籌委會委員等,一時聲勢如日中天。
全球第一中國陶瓷收藏家 徐展堂的收藏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