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博館「法門寺地宮」大唐皇室展

史博館幽暗靜謐的展場裡,唐代皇家金銀器在聚光燈下閃閃發亮,各色珍貴的千年琉璃流動著柔軟的光芒。站在展櫃前,彷彿就在地宮中沉靜地閱讀著大唐。

10月28日下午,籌備多年的「法門寺地宮與唐代文物大展」隆重開幕,台灣財團法人向陽公益基金會、中國陝西省文物局與文物交流中心等主辦單位的工作人員,齊聚國立歷史博物館,慶祝這難能可貴的一刻。

展覽緣起需回溯到2002年,前法務部長、向陽基金會董事長廖正豪,經多方奔走洽談,將法門寺出土的佛指舍利迎至台灣供奉,成為當年轟動台灣宗教界的盛事。當時吸引400萬信徒前往膜拜,沿途瞻拜的民眾更是不計其數。為延續推動地宮文物來台之想法,廖正豪與兩位千金廖庭均、廖尉均多年來奔走西安、北京數十次,籌備長達八年,經過無數次的協調溝通,排除了萬般困難,終於在今秋順利推出展覽。問起兩位千金過程中最辛苦的事情,兩姊妹一時答不出來,靦腆地相視而笑,過了半晌,才說:「那個石烏龜很重……」。

史博館「法門寺地宮」大唐皇室展
展覽最重要推手,財團法人向陽公益基金會董事長廖正豪(中),與兩位千金向陽基金會辦公室主任廖尉均(左)、專案經理廖庭均(右)。

法門寺地宮為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最完整地呈現了大唐皇家風範的珍藏,其重要性已無需贅言。本展共從法門寺地宮文物中精選珍品61件,其餘59件佛教造像、唐太子墓壁畫等文物分別借展自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碑林博物館和西安博物院等單位,一級文物高達66件。如同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張文致辭時所說,此次展覽文物之精美,一級文物數量之多,突破常規,是歷來展覽中極為罕見的一次,法門寺地宮珍寶在海外如此大規模地集中展出更屬首見。

承辦的國立歷史博物館也不容易,多年來每每將法門寺展規劃成年底大展,卻因進展不順利而不斷調整檔期,多次配合籌劃後才促成美事。不過史博館館長張譽騰致辭時並未掠美,除推崇廖正豪的付出外,也感謝陝西省各單位的慷慨配合,成就了今天完美的展覽。

展覽場地也經過精心規劃,以顏色區分展區,分別介紹金銀器、宗教造像以及唐代貴族文化等等。沒有過多的設計與文字干擾,簡單大方,讓觀眾在現場靜靜感受大唐的豐富與壯麗。此展堪稱今年最佳展覽,讀者千萬不要錯過,是展展期至2011年1月9日,並將於2011年1月21日移師至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