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抗西瓜效應─巴黎2010秋拍持平盤

近年中國文物市場漲勢異常兇猛,這波由中國買家帶動的購買狂潮,推動全球各大中國文物拍場的業績上揚,其中又以中國內地拍場成長幅度最為驚人,幾個大拍賣公司秋拍成績由過去幾年的人民幣3億~5億元,一路狂升10倍達人民幣數十億元;臨近的香港亦不遑多讓,今年業績亦有5~10倍的倍數成長。與之相較,英、法、美國、德國的拍賣行雖歷史悠久,不過畢竟與一級戰區距離稍遠,對亞洲買家較不方便,因此成長動能稍弱。

在此局勢下,西瓜偎大邊的情況漸漸明顯,擁有清三代官窯,或是古代、近現代名家書畫等當紅流行拍品的藏家,大多將北京、香港拍場視作送拍首選,使精品更加集中。因此如佳士得、蘇富比在倫敦、巴黎等地的拍場,其拍品品質已明顯較香港地區有落差。

不過在求貨心切的情況下,不少亞洲買家仍展開長征,遇到合適拍品也經常不吝追價,因此少量精品亦有衝價情形。以倫敦、巴黎佳士得、蘇富比秋拍為例,拍品前十大幾乎皆為亞洲買家所橫掃,成交額比例超過總額一半以上,成為拉抬拍賣公司業績的主力,也因此紐約、倫敦、巴黎等地的拍賣成績與過去相較,還是能夠維持高檔水準。以兩家公司巴黎秋拍來看,近年拍賣成績最差時僅有一百多萬歐元(以下幣值皆為歐元),最好則在一千多萬元,而今秋紛紛取得一千兩百萬元左右的業績,延續春拍水準。


巴黎佳士得:業績溫和成長

佳士得春拍時強打Herbert Juan da Silva私人收藏鎏金銅佛,成效卓著。秋拍時溫和成長,總成交金額達1,270萬8,362元,件數成交率61%,金額成交率89%。

本次拍賣前二高價拍品成交金額就達651萬元,超過總成交額一半以上。第一高價為編號106的18~19世紀清代〈碧玉筆筒〉,成交價高達331萬3,000元。原收藏者Charles Gaillart de Blairville生於1821年,成為職業軍人後,於1859~1862年前往中國參與英法聯軍之役,在他留下的信件中,可知此筆筒為當時於中國所獲得,反映了中國文物流失的一個片斷。

其他拍品數量較多的種類為歐洲傳統強項銅胎掐絲琺瑯、貿易陶瓷,還有鎏金銅佛以及印度、東南亞石雕造像等。銅胎掐絲琺瑯有數件品質頗精,品質最佳的為編號190的清乾隆〈銅胎掐絲琺瑯春字壽星圓盒〉(一對),此對盒亦於19世紀為原收藏者Baron James de Rothschild購入,並由該家族傳承了百餘年之久,工藝繁複精美,成交價達320萬1,000元,為本拍第二高價。

鎏金佛部分共推出拍品40餘件,大部分水準一般,唯一衝出高價的是品相較精美的編號303清康熙〈鎏金銅無量壽佛坐像〉,今年春拍時巴黎蘇富比也曾出現一件幾乎相同的作品,當時成交價101萬6,750元,本拍品亦維持相同水準,以96萬1,000元成為本拍鎏金佛第一高價。

漆器方面最高價的為編號213清乾隆〈春字壽星八寶紋剔彩圓盒〉,此物工藝精湛,盡顯清乾隆漆器犀利刀鋒,成交價11萬5,000元。有趣的是此漆盒造形紋飾與前述編號190的掐絲琺瑯圓盒近乎相同,說明當時不同材質工藝品相互影響的情形。


巴黎蘇富比:獲得良好迴響

蘇富比今年春拍業績爆衝,以1,319萬2,988元創下2007年以來的最佳成績。秋拍時以兩尊明代鎏金佛掛帥,依舊獲得相當好的迴響,總成交金額1,267萬88元,件數成交率63%,金額成交率89.7%。

蘇富比編號78,15~16世紀〈鎏金銅阿氐多羅漢像〉,成交價129萬6,750歐元。

本次拍賣最高價的兩件作品,編號78〈鎏金銅阿氐多羅漢像〉與編號79〈鎏金銅小路尊者羅漢像〉,原為15~16世紀的同一組著名羅漢雕像,衣褶線條優雅柔軟,自然流暢地勾勒出雕像體態。羅漢傳統擺放位置在釋迦牟尼佛的兩側,此兩尊雕像的台座背面還刻有擺放位置,阿氐多是「西二」,小路尊者則是「東三」。同組雕像中至少還有五件流傳於世,其中一件戒博迦尊者藏於倫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還有一件迦諾迦伐蹉尊者則藏於慕尼黑國立民俗博物館,另三件則曾出現於佳士得拍賣中,此兩件作品的出現對鎏金銅佛的研究具有相當的意義。

欲知更多詳細內容,請見第220期《典藏‧古美術》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