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博館「鼎藝千秋──梁鼎銘、梁又銘、梁中銘紀念畫展」
最動亂的時代,最熱血的愛國精神,梁家一門仲昆三傑,以大時代的畫筆,寫下近代中國恢弘的歷史篇章!「鼎藝千秋─梁鼎銘、梁又銘、梁中銘紀念畫展」自1月11日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展出至2月13日。
馬英九賀電,希冀藉由此項藝苑盛事「緬懷前輩大師成就,探索藝術史畫真諦,弘宣多元創作美學,提升國人藝術涵養,共同為建構高度人文關懷之優質國度貢獻心力。」行政院院長吳敦義、國家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教育部長吳清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梁氏家族四代同堂、前輩藝術家李奇茂等,參與開幕儀式,場面隆重、氣氛歡洽。
吳敦義肯定梁氏三傑,一門皆為俊秀,桃李天下,不僅對藝術傳承做出貢獻,更將中華藝術文化發揚海內外,綻放異彩。劉兆玄則表示,其自小隨梁又銘習畫,每個星期日幾乎都在梁家度過,梁又銘可說是「第二個父親」。而,梁氏三傑「帶筆從戎」,用藝術寫「詩史」,不只是畫也是歷史。
展名「鼎藝千秋」乃由重量級藝術家張光賓取名題字,意指梁氏三傑之作,彷如鼎般的千秋歷史見證;而梁氏一門於培育藝術人才,貢獻尤多,其子女與無數的學生們,在藝術領域的成就及影響,更是深遠流長。
梁鼎銘(1898~1959),於抗戰期間自署「戰畫室主」,並繪寫無數可歌可泣之戰爭史實,更創辦政戰學校藝術系,將藝術帶入軍中,對於美術教育貢獻良多。本次展出梁鼎銘編繪《民族精神畫集》以毛筆寫成的原始手稿,據知畫家於編寫期間身體羸弱,常犯頭痛,曾連吞35包頭痛粉,可見其用心致力;另1951年〈岳飛大破拐子馬圖〉油畫巨作(116.5×363厘米),氣勢宏大,驚心動魄,于右任曾寫〈拐子馬題記〉紀念此事。
梁又銘(1906~1984)、梁中銘(1906~1994)為雙胞胎兄弟。梁又銘在太平洋戰事爆發前夕,曾被香港媒體稱為「站在火線上的戰士畫家」,並為台灣早期發行的「愛國彩券」繪製插圖、撰寫文字廿年。因獎券本身面值不高且用完即丟,稿費預算極低,發行當局每每為尋求插圖煞費腦筋,梁又銘深覺此乃社會公益之事,便欣然擔起編製工作,並在民國71年寫下〈我畫愛國獎券20年〉表述心路歷程。梁中銘的〈毋忘在莒〉描寫戰國時期田單以火牛陣的復國故事,而〈百猴圖〉為梁中銘平生以來尺幅最大之作,靈巧的猴兒由梁中銘繪寫,女兒秀中補景而成,並具林玉山題跋,別具意義。
展品除史博館本身的重要典藏,家屬更精選珍藏,讓現場觀眾驚讚「壓箱寶都出來了!」此展為梁氏三傑最完備的大型回顧展,粉彩、油彩、水墨、鋼筆畫、素描速寫皆具,且不局限於戰史畫範疇,更有不少珍貴手稿與檔案資料。藉由此展,今人可理解過去的時空背景,於建國百年之際,回顧過往,思考未來。
馬英九賀電,希冀藉由此項藝苑盛事「緬懷前輩大師成就,探索藝術史畫真諦,弘宣多元創作美學,提升國人藝術涵養,共同為建構高度人文關懷之優質國度貢獻心力。」行政院院長吳敦義、國家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教育部長吳清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梁氏家族四代同堂、前輩藝術家李奇茂等,參與開幕儀式,場面隆重、氣氛歡洽。
吳敦義肯定梁氏三傑,一門皆為俊秀,桃李天下,不僅對藝術傳承做出貢獻,更將中華藝術文化發揚海內外,綻放異彩。劉兆玄則表示,其自小隨梁又銘習畫,每個星期日幾乎都在梁家度過,梁又銘可說是「第二個父親」。而,梁氏三傑「帶筆從戎」,用藝術寫「詩史」,不只是畫也是歷史。
展名「鼎藝千秋」乃由重量級藝術家張光賓取名題字,意指梁氏三傑之作,彷如鼎般的千秋歷史見證;而梁氏一門於培育藝術人才,貢獻尤多,其子女與無數的學生們,在藝術領域的成就及影響,更是深遠流長。
梁鼎銘(1898~1959),於抗戰期間自署「戰畫室主」,並繪寫無數可歌可泣之戰爭史實,更創辦政戰學校藝術系,將藝術帶入軍中,對於美術教育貢獻良多。本次展出梁鼎銘編繪《民族精神畫集》以毛筆寫成的原始手稿,據知畫家於編寫期間身體羸弱,常犯頭痛,曾連吞35包頭痛粉,可見其用心致力;另1951年〈岳飛大破拐子馬圖〉油畫巨作(116.5×363厘米),氣勢宏大,驚心動魄,于右任曾寫〈拐子馬題記〉紀念此事。
梁又銘(1906~1984)、梁中銘(1906~1994)為雙胞胎兄弟。梁又銘在太平洋戰事爆發前夕,曾被香港媒體稱為「站在火線上的戰士畫家」,並為台灣早期發行的「愛國彩券」繪製插圖、撰寫文字廿年。因獎券本身面值不高且用完即丟,稿費預算極低,發行當局每每為尋求插圖煞費腦筋,梁又銘深覺此乃社會公益之事,便欣然擔起編製工作,並在民國71年寫下〈我畫愛國獎券20年〉表述心路歷程。梁中銘的〈毋忘在莒〉描寫戰國時期田單以火牛陣的復國故事,而〈百猴圖〉為梁中銘平生以來尺幅最大之作,靈巧的猴兒由梁中銘繪寫,女兒秀中補景而成,並具林玉山題跋,別具意義。
觀眾爭相觀看梁中銘平生最大作品〈百猴圖〉。
展品除史博館本身的重要典藏,家屬更精選珍藏,讓現場觀眾驚讚「壓箱寶都出來了!」此展為梁氏三傑最完備的大型回顧展,粉彩、油彩、水墨、鋼筆畫、素描速寫皆具,且不局限於戰史畫範疇,更有不少珍貴手稿與檔案資料。藉由此展,今人可理解過去的時空背景,於建國百年之際,回顧過往,思考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