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的下一步

「求真──鼓勵相關研究與相互切磋,通過作品鑑賞,探討真實知識與文化內涵。會員之間,或聯誼會與社會之間,真誠互動,共同成長。求善──會員之間的互動皆出於善意;活動的規劃與執行力求完善;大力推動公益事業。求實──增進交流的廣度與深度,多元包容,藉由專業參與,落實書畫藝術教育推展的成果。」

「凝聚學術界、藝文界、收藏界等高素質會員。以台灣書畫公私單位收藏為主,並與海外藝界相關專業單位結合,舉辦水準以上的國際性展覽。以聯誼會為核心,與大學藝術及文史哲科系社團建立溝通平台,鼓勵相關研究,培育文化產業相關人才,增進書畫鑑定工作的信度及收藏價值。與國內外美術館、博物館等專業人士廣泛交流,分享資源,增進專業知能。照顧弱勢團體,提供相當名額之免費參觀等福利服務,回饋社會。」

以上是一個近期在台北成立、結合藝文界專業人士及收藏界同好的中國書畫藝術聯誼會的精神與目標。實質的運作雖仍有待時間的見證,但其立意的良善不禁令人聯想起20世紀初、同樣結合博物館專業人士與優質收藏家且立意高遠的倫敦東方陶瓷學會(詳細內容請見本刊2011年1~3月號連載),此學會不僅發表關鍵性論文,舉辦大型重要中國藝術展覽,更在歐洲創立了以中國陶瓷為首的中國藝術史研究院校與科系,其不只展現追求藝術專業的熱忱,更重要的是將個人對藝術的愛好化為對社會的貢獻,賦予更大的意義。

異於上述兩社團的成立是為了小我乃至大我之人文精神的提升,現今中國新興買家集結起來則多數是為了擴大資金規模,好自藝術市場操作中取得優勢,以獲致更大的利潤,兩相比較,對比強烈。人的行為脫離不了自身的社會文化背景,上述這些差異的背後,所透露出的便是不同社會的文化樣貌與發展進程。或許正因為期盼之殷,所以憂思之切,面對現今中國書畫文物環境種種不成熟現象與惡質風氣,常忖度其何時才會有轉變的一天,無法估算的漫漫長路往往是標準答案,然而從日前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中國人大與政協兩會召開期間公布的「十二五」規劃(中國每五年更新一次的「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規劃」,今年是第十二個五年計畫的開局年)的內容看到了改變的契機!

溫家寶表示:「中國新的發展思路是強調品質與效益,而不是一味追求高速增長。」將年均(GDP)增長率從11.5%調降為7%。這樣的宣示,顯見中國政府意識到經濟高速發展所帶來如城鄉及區域差距擴大、收入分配不平等、高耗能、高污染等的種種問題,而願意放緩經濟發展步調,以解決經濟發展所造成的社會失調問題,並且實行綠色發展,此一切中社會需求、世界趨勢之客觀誠實、高瞻遠矚的政策,贏得中國知識分子的高度評價。

然而,溫家寶在接受中外記者聯訪時,也明白指出此一規畫知易行難,困難之處在於觀念的改變和創新機制與幹部考核的標準,即要改變唯GDP是問的觀念,還要考慮追求數字成長的同時所付出如上述之種種代價,更認為教育和研究經費都較GDP來得重要,因為人才和科技決定了民族和國家的創新力量,這才是最有力、最持久、最可靠的發展因素;對幹部政績的考核,最重要的不僅要看一個地區的經濟總量,而且要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協調,社會事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公平正義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正如溫家寶所言,落實改革的關鍵需要所有參與人在觀念和衡量標準上的改變。除了制度上的訂立之外,這兩點的改變端賴深厚文化所孕育出的全體社會具備相關意識並付諸行動。目前會遇到這樣的困難便顯現提昇文化水準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可喜的是,中國文化底蘊原本即十分豐厚,現在中國迫切需要的,正是積極填補1949年之後失落迄今的文化空白與殘缺。中華文化悠久綿長,其中蘊含著無盡的古人智慧結晶,歷久彌新;歷經數千年時間淬鍊流傳下來的中國古代書畫文物,承載的正是中華文化無數的經典內涵,在民間購藏風氣熾盛的當下,積極推廣中國古代藝術,並藉之薰陶涵養國民素質,正是彌補這塊文化空白的一項神兵利器。

欲知更多詳細內容,請見第223期《典藏‧古美術》4月號。